陈豨去韩信家刘邦是知道的,他们偷偷摸摸说了很久刘邦也知道,刘邦猜测陈豨是被韩信说反的,可又苦无证据,不愿意背残杀功臣的黑锅。出征平叛前嘱咐吕雉韩信与他们不一条心了,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不必向其汇报。
吕后知道刘邦这是不想背残杀功臣的黑锅,暗示自己替他背了。吕后也不是天生残暴的人,但事不由人身处帝王家,不得不无情。吕后觉得这都是刘邦多情多义惹出的麻烦,既然已经设计陷害了韩信,为什么还留他活命,让他有向人诉说的机会。直接咔嚓一刀,将罪名安到他头上就得了。你想方设法讨好他,他内心嫉恨,留下了祸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韩信身上没有证据,就从其家臣身上找;家臣身上没有破绽,就从其家人身上找。大家都知道韩信是大汉第一功臣,在长安地位很高。韩信是贵族出身,虽然破落,但还是受到其爹的严格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韩信的家臣本来就对人也就彬彬有礼,更何况他们明白韩信现在的处境,于是顺带其家臣也受到长安人的尊敬。家臣明白不等于其家属明白,就有一位家臣的弟弟,不明白性格冲动,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于是吕后设局让人与其发生争执,诱使其动了拳头,致人重伤(他有那个本事吗?没有。但抬去医馆后可以在伤处补上一拳,补拳的人就有了。)。
这事可大可小,吕后要动韩信这就成了大事。于是韩信家臣的弟弟就以杀人未遂罪被抓了起来。韩信为了平息社会舆论,也是为了救自己家臣,将其囚禁起来。这样官府就不能将其家臣带走了。
监狱那是常人待的地方。韩信家臣的弟弟开始还嘴硬,当得知哥哥被韩信关起来,没有人能够救他,他就被监狱中的惨叫声吓破胆。完全受人摆布,在人诱供下告发韩信准备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被他哥哥撞破,韩信囚禁他哥哥,准备杀人灭口(真要杀人灭口,当场就杀了,干嘛还囚禁)。
拿到告发书,吕后立马召见萧何,将证据放在萧何面前。萧何是人精,当然明白吕后的意思。他不仅明白这是吕后的意思,还是刘邦的意思,萧何早知道刘邦既要又要。萧何略加思索决定装糊涂,严厉斥责这是大逆不道,并提出非常时期必须采取非常行动。吕后成功拉上萧何一起背锅。
萧何肯背锅就好办了,于是二人开始商讨处置韩信的办法。吕后其实早有预案,只不过要借萧何的口说出来,在吕后的诱导下,萧何假装不知道,变成自己想出了诱捕韩信的方案。
萧何令人对韩信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韩信心中有气,就想看刘邦的笑话。本就不愿参与朝政,上朝都懒得去,恭贺朝廷度过危机就更不想去了,于是借病推脱。
信使于是板起脸说:“丞相说,即使有病,也应该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
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是韩信比较信赖的人。以前是张良,现在是萧何。韩信知道刘邦也不放心萧何,逼得萧何自污。贪腐也就罢了,他还偏偏爱占功臣的便宜。搞得与大家的关系都很僵。韩信被刘邦抓到长安,改封淮阴侯。刘邦心里过意不去,为了补偿韩信,就多有赏赐。韩信现在就是一个摆设,没有实权,得罪他没有意义,两人反而相安无事。萧何及其家人反而没有占韩信的便宜,就连家臣及其家属都没有欺负韩家。韩信根本就没有想到萧何要谋害他。于情于理本来就该入宫向太后祝贺,何况萧何派专人来请,也是为自己着想,缓解自己与皇帝的矛盾,如果不去,就太不给丞相面子了。
入宫可不能穿睡衣,必须穿正装。朝贺更不是小事,必须穿朝服。韩信于是无奈慢慢吞吞穿朝服,使者也不着急,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等韩信将朝服穿好,使者在前面带路,韩信随使者进宫。韩信一入长乐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然后不容分说就将其推到长乐宫的钟室,宣读其罪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韩信知道分说也没有用,临刑前只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和小人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事到临头还不服。如果你认清现实,抛弃心中的怨恨,像张良一样做臣子,何至于逼得哀家要替皇上背锅。为了不让韩信轻易死去,吕后令人用竹签插满韩信全身。在残忍地杀害韩信之后,吕后还不解恨,又诛杀了韩信三族。
刘邦平定了陈豨的叛乱,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内心五味杂陈,问吕后:“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
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
于是刘邦诏令齐国捕捉蒯通。
蒯通被带到,刘邦厉声问:“是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
蒯通从容回答说:“是。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
刘邦生气地说:“煮了他。”
蒯通立马喊冤说:“哎呀,我冤枉啊!”
刘邦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
蒯通说:“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象乌鸦一样聚集。秦朝就像无主的野鹿,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只有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当时,我只有资格做韩信的狗,没有机会做陛下的狗。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您总不能把他们都煮死吧?”
这马屁拍的刘邦成为天下才智最高又具有尧帝一样仁德的人,让刘邦非常享用。刘邦本来就想做舜尧,不想后世留下骂名,杀韩信也是迫不得已。现在韩信已死,蒯通不过是一书生,翻不起浪,刘邦也需要借赦免蒯通,留下仁德之名。于是刘邦大度地赦免了蒯通,希望以为标志告知天下,这事已经翻篇了。
刘邦想这事已经翻篇了,诸侯王可不这么想。你今天可以杀韩信,明天就可以杀我们。君臣之间的猜忌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这也是当初刘邦不杀韩信,改封其为淮阴侯的原因。皇帝一旦种下猜忌的因,就必须承受诸侯反叛的果。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驾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除了长沙王以外,刘邦逼反了所有诸侯王。长沙王也是因为将国家的管理权交给丞相才得以幸免的。在v看
07上前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