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写得精妙
看印着《最后一片叶子》的《说者》杂志发行了。
和往常一样,一共是二十万册的刊印量,
期刊一经印出,迅速被投放到全国各大报刊亭,书店和一些分销商手中。
高凌岳是越冬省的一个书商,
虽说互联网对传统书籍带来的冲击很大,
但他的书店因为经营的种类繁多,再加上地处一个文艺控和老年人居多的地段,所以受到的冲击其实并不算太大。
他这次,要了两千本《说者》。
像往常一样,他将《说者》摆在了一个不错的位置上。
因为毕竟是大众读物,
再加上其畅销的属性,
所以给个好位置说得过去。
只不过,对于这次的《说者》封面,高凌岳是觉得有些奇怪。
‘这杂志不会也要走标题党路线了吧?’高凌岳心想。
他这么想是正常的。
因为这本杂志的封面,标题非常引人注目——
一个高中生笔下的‘希望’。
高中生能有什么希望?
无非就是希望有漂亮女朋友,有数不清的二次元小姐姐,有御姐什么的……
换成不正常的,
也最多就是为人类前进而拼搏……
心里想着,他随手拿起一本《说者》,翻开,找到了放在最前面的故事。
是的。
严敩的这篇文章,被放在了正本杂志的第一个开篇故事。
平常,开篇故事通常会放一些名家的作品。
放一个高中生的作品,
虽说不是绝无仅有,
但是近十年来是一次都没有过。
看标题,《最后一片叶子》,严敩。
嗯?
因为之前看过网上关于这篇作文的报道,所以他下意识地就以为这就是那篇蓟市二模作文。
心里这么想了,
看过的他,就准备翻过去看其他的内容。
然而,往后翻了之后,高凌岳发现,这个文章居然有三页之多!
这不是那篇啊。
那篇才800多字。
高凌岳将书翻回第一页,开始看。
一看,
就没停下来。
他的文凭水准,其实就是个高中毕业。
但是,
因为经营书店将近二十年,
这二十年来,
除了收款进货基本上其他的时间他都在看书,
所以文学水平其实已经比学历水平高了许多个段位了。
“好!这文章写得真好!”高凌岳看着,就忍不住说出了声音。
“怎么高老板,你又发现什么好书了?”正在看书的向金明放下手里那本翻了几页一点都不感兴趣的《休战》,转头问道。
他之所以不感兴趣,是因为他是个西语的翻译从业者。
这本书翻译的,
和他新买的翻译机水平差不多。
甚至于,
翻译机可能还更加通顺和深刻一些。
高凌岳抬头见是向金明说话,指了指手里的杂志道:
“这一期的《说者》,就是之前那个二模满分的蓟市高中生写的。”
“什么?”
向金明皱着眉头想了一下,
发现在他的交际圈子里完全不可能有蓟市高中生这么个存在。
“就是,那孩子二模考了满分,然后他的作文被发到了网上,现在《说者》转载了,不对,不应该叫转载,这算是扩写吧,或者他二模那个作文是缩写?”
说完了,高凌岳继续读起了《说者》。
对于和老客户向金明聊天,显然暂时没什么兴趣。
向金明也不以为意,
知道高凌岳每次看到好书都是一副谁都不爱搭理的样子,甚至有时候叫他结账都要叫好几次。
也就是来书店的全是熟人,
不然书店被偷光了,怕是高凌岳都察觉不到。
向金明拿起一本《说者》,翻开,开始读。
这一读,
俩人就都聚精会神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这让进来的其他客人很是诧异。
要不是他们偷看了两个人手里拿着的都是《说者》杂志,
再加上俩人的年龄差距太大,
一定会认为高凌岳和向金明正在对考试题答案……
高凌岳看了三遍之后,
才将《说者》杂志放在了一边。
按照以前的习惯,这杂志他如果看的话,一定会从第一篇看到最后一篇。
读书就要整段时间来读,
那种碎片阅读完全是抹杀阅读的乐趣。
有文化的,都这个爱好。
高凌岳之所以不再看其他的文章了,
是因为他觉得,
后面的看不看意义不大。
看了这么多期杂志,这篇《最后一片叶子》都能算是质量相当上乘的作品。
而向金明读了两遍就将书合上了,
他一边说着‘来一本’,一边掏出手机,打开百渡输入了严敩的名字。
这一翻,
他发现这小伙子的新闻还不少。
因为目标明确,
所以向金明直接找到了严敩的二模作文。
点开,
继续看。
作文很快就看完了。
一样的逻辑框架,不同的文笔丰富程度。
如果说作文那个是精炼,
杂志上那篇就是丰满。
短的好看,
长的代入感更强。
他心里,
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
这篇小说,应该翻译出来,被全世界网友们接纳。
付了钱,向金明立刻离开了书店,准备给《说者》编辑部打电话,要翻译权。
有好事的客户,
看到向金明急匆匆付钱离开的样子,忍不住问高凌岳,老向这是怎么了?
“他可能看到了一篇好文章,准备去翻译一下吧。”
虽然不知道向金明的具体想法,可是高凌岳还是一下就猜了出来。
“什么好文章?”客人继续问道。
“就是这一期的《说者》杂志,你可以买一本回家慢慢看。”高凌岳指了指杂志说道。
“那行,你不说我也要买的,我买他们家杂志已经十五年不断了。”客人开玩笑高凌岳的财迷程度。
不知不觉中,
高凌岳化身了《说者》杂志的推销员。
基本上来个人问最近有什么值得看的书,高凌岳都会先推荐一下这一期的《说者》。
很多客人理解并信任高凌岳的推荐,
但是,
他们在没有翻看《最后一片叶子》之前,也会想,这货是不是从《说者》那拿更高的折扣了。
当看到文章,
他们懂了。
并非高凌岳拿到了更多的折扣。
而是严敩这篇《最后一片叶子》确实写得好。
相同的场景,
在全国的许多地方上演。
也许有一些地方没有如同向金明这样的人要去翻译这篇小说,
但是,
但凡看过文章的,没有人不说一句——
写得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