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 从冬天走来

第十二篇章 庚寅年己卯月甲子日 什刹海.恭王府

从冬天走来 荒山地 6338 2024-07-06 12:51

  BJ是皇城,也是王城。

  去BJ除了去看皇宫,还应去看王宫。

  中华有很多悠久的文明传统,BJ四合院就是其经典的传统之一,所以去BJ也还得去看BJ的四合院。

  如果能在胡同中见着四合院,同时能在四合院中见着王府,那么那个地方一定是去BJ后,值得大看特看的地方。

  而座落在BJ“什刹海”西南角一条胡同中的恭王府,就是那么一个集四合院文化、王府文化于一身的地方。

  这个地方,是祖孙俩还未到BJ的时候,就想去看看的地儿。

  到BJ后,之前一直忙于去其它地方,今儿,终于能在公历2010年3月15日的这一天,祖孙俩可以去开启恭王府之旅了。

  恭王府,位于BJXC区前海西街,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

  听导游讲,王府共经历了三位主人,第一位便是赫赫有名的和坤,时称和宅。

  第二位是嘉庆皇帝的胞弟庆僖亲王永遴。

  第三位是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祈。

  恭王府,就是在恭亲王入住时,由恭亲王将之改名的。恭亲王入住恭王府近50年,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恭亲王奕祈作为清末重要政治人物,参与、经历的时事很多,可谓是“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爷爷是老一辈的人儿,相信风水。导游讲恭王府风水的时候,爷爷听得很认真。

  史书上说,恭王府有“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之形胜。

  古时,修宅建园都讲究风水。

  BJ,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皇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座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好。

  古人以水为财,而和坤又极为好财、贪财、敛财,所以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从玉泉湖引来,而且是内流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

  恭王府,分府邸、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王府,南北长约330米,东西180余米,占地6多万平方米。其中,府邸3万多平方米,花园2万多平方米。

  进恭王府,得在前罩楼售票处先买票。

  祖孙俩在前罩楼售票处买好票后,先是站在写有“恭王府”三个墨黑大字的竖匾前合影后,才自南往北入的府。

  入恭王府,刚过庭院,首当其冲的是五间门脸。经这五间门脸,再穿过庭院便是银安殿。

  银安殿,也叫银銮殿,为有别于皇帝的金銮殿,而命名。

  银安殿的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其意,正是为了有别于“皇宫殿堂屋顶的金黄色琉璃瓦”。

  虽如此,但银安殿也处处显示了威严气派,同时也体现了亲王的身份。

  爷爷正看得兴起而流连忘返的时候,孙女却尿急,爷爷只得带着孙女离开银安殿,去了王府的东厢。因为,东厢有为方便游客而配设的公厕。

  从公侧出来,祖孙俩便在王府的东厢,自南往北看了前院的多福轩和后院的乐道堂。

  多福轩的厅前,有一架长了200多年的藤罗,极为罕见,虽然在北方的正月还未发出新芽,但也能让人观了,叹为称奇!

  多福轩的厅堂内,有幅大的福字,说是与后花园秘云洞福字碑上的福字,出自同一手笔。

  出自谁的手笔?言为乾隆帝手书,整幅“福”字,颇为讲究。

  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祈的起居处。现堂内,布设有清八旗服饰和诸多亲王的挂像,也有立储、传位诏书等手稿,还有“白虹”名剑等器皿。

  对这些,爷爷在细细地品看,孙女则嚷叫着要一张张照了全拿回家去......。

  从乐道堂,经跨院,入正房的后庭院。

  过了后庭院,就是嘉乐堂。该堂建筑规制,似银安殿。

  转嘉乐堂庭院,便可至西厢跨院。

  西厢跨院的院中,古柏苍翠,在东西两处各有一棵。

  因为,王府中少松柏,所以院中的这两棵翠柏,便显得尤为精美,游人们纷纷与之留影,孙女也被爷爷只手抱了与这两棵翠柏拍照留影,或自蹲于一处嚷叫着“照一个”“拍一张”。

  王府的西厢,与正房、东厢一样,也是三进四合院落。西厢的院落较东厢要小巧精致些。

  其前院,是葆光室。后院,是锡晋斋。两院中尤以锡晋斋最为精美。

  在大厅中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坤仿皇宫宁寿宫式样所建。此后来,为和坤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原罪”之一。

  锡晋斋北,是王府的后罩楼。

  后罩楼北,便是王府的花园。

  后罩楼,东西虚联东、西两厢,长约180米,好像有15间,楼前由大红楠木柱子串起而成罩楼过廊,非常壮观。

  楼内,有仿王府家具的高档家具在卖,家具齐全而高雅,诱人眼球,爷爷视之为宝,每看一处都惊讶不已。孙女,则“偷抢”着坐在一把饰有梅花的红色靠椅上,小声地叫爷爷给她拍照留影以作纪念。

  楼内,当然也不会没有“福”字系列的纪念品和“恭王府”字样的纪念品。

  这不,经后罩楼西侧,去到王府花园中的爷爷,手里便提着一个“红‘福’白瓷”的盘碟。而孙女的手中,则拿有一支饰有“恭王府纪念”五个小字的“猪头”圆珠笔。

  出后罩楼西侧,见秋水山房,过龙王庙,从榆关入后花园。

  后花园里,东有妙香亭、西有游客中心、西北有一小潭湖水。

  那一小潭湖水的湖中有亭,名湖心亭。整个后花园,虽然天儿已是放晴了有几天,但园里的高处尚有积雪,地上仍然还显得有些湿滑。

  为防湿滑,爷爷牵着孙女,沿着湖堤,先是折左从游客中心(这游客中心,实际上是方便游客的小卖部,东西较为齐全)的门前经过,继而折右至通往湖心亭的便桥处。过桥,便能登上湖心亭。

  登上湖心亭后,于亭上南望,可见游客中心人头攒动。

  而北望,湖岸“澄怀撷秀大厅”的正中,有一幅大大的金黄“福”字;湖中,有一排竹伐。

  竹伐上,不时的有鹅从草绿色的湖水中上来站了,抖抖水,然后“曲项向天歌”。

  偶而,还能在鹅群见着两对鸳鸯,于湖中戏水。

  而于亭中东看、西瞅,皆可见很多花树。

  虽然湖中的荷花还没有开放,水畔的垂柳也还没有放绿,但看在祖孙的眼中,已然养眼了,心中觉得很是舒畅。

  爷爷叫孙女,于亭中站好了位置,待其只手作出OK的样子并喊出“耶”的时候,相机便捕捉住了孙女的开心、园西的美景和澄怀撷秀厅里的金黄色的大“福”字。

  离湖心亭,经便桥(木桥)折右回至湖堤上,过竹石(有两根朝天长立着的石柱,极像无枝无叶的竹节,记不清它们叫什么名字,姑且叫之为竹石)至澄怀撷秀。

  澄怀撷秀厅前的西侧,有一处玻璃橱窗,里面刚好陈列了台湾国民党时任主席连战、台湾亲民党时任主席宋楚瑜来BJ参观恭王府时留下的珍贵图片。

  爷爷是个爱关注时事的老人,对台湾的连战、宋楚瑜也颇有好感。这一见,见是有关两人的一些事儿,便站在玻璃橱窗前看了许久、思了良久。

  经澄怀撷秀,斜上一个长约50米的长廊,可至邀月台。长廊的两侧,各有垅毛竹和几块顽石,从竹外、石边看孙女上下戏跑,童趣溢园。

  在邀月台上驻足、小坐,祖孙俩可观园中大部分景致,包括地处邀月台北的蝠厅,颇有居高临下之感。

  在邀月台上驻足、小坐一会儿,从台上下来,经滴翠岩下行,至秘云洞,可见福字碑。

  爷爷带着孙女入秘云洞,在深洞里一曲弯分叉处,见有一处长宽各50厘米左右的玻璃框。

  框内,有一块不很规则的青石板。

  这青石板上,有个墨黑色“福”字。

  先前爷爷,在湖心亭上,见澄怀撷秀厅内的福字,是因为距离远;在秘云洞外,见着的其它福字,是因为没在意,而均对恭王府里的这个“福”字没有什么想法和评看。

  当现在面对着这青石板上的“福”字,见着乾隆皇帝爷在恭王府,赐写“福”字的地方和赐写的“福”字,爷爷便觉着这个福字是真有些特别,而且觉得这个“福”字像是写错了似的,觉得这个“福”字让他还有些真认不得,觉得这个“福”字像是其它别的字。究竟是什么,却又说不上来。

  待细细地看了近旁的注解,听了导游的讲解,方才知道乾隆皇帝写的这个字的某一部分像多田像才像子像寿像福,意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

  至此,爷爷才终于明白了恭王府中到处可见“福”字的缘由,才知晓了“福”字在恭王府的地位。

  出秘云洞,进大戏楼,转牡丹园,至垂青樾的这一段,孙女一直都是在小跑着,或顺其她自个儿的心,或顺其她自个儿的意。你看:她一路上,时而往前奔,时而往回串,时而背楠柱,时而倚楼角,时而走过廊,时而出弄堂......。整个人儿,高兴得很呢!

  出垂青樾,折右观沁秋亭、独乐峰。独乐峰,形似观音。据说,观音能送子,而世人多有“望有子传人”之意,故人们来此处顶礼谟拜、祈愿祷福的,还真的是多。

  独乐峰近侧偏西北方,有与蝠厅相对应的蝠池。

  于蝠池之畔,北可望安善堂,转可探曲径,登妙香亭。

  孙女登上妙香亭的时候,爷爷尚在曲径的入口处。故能见孙女在喊爷爷,嚷叫着要爷爷快点。

  见爷爷没有上妙香亭的意思,孙女便沿着游客中心、湖心亭、澄怀撷秀、长廊、邀月台、秘云洞、大戏楼、独乐峰、蝠池等,扫视了几眼之前俩人在园中走过的那一处处景儿。

  孙女从妙香亭上下来,和爷爷一起南出西洋门。

  在花园中,西洋门显得有些不着调,但是它却是不可或缺。

  因为西洋门,代表着恭王府的一段历史。据说民国初年,先是恭王府的某一主人以40万大洋将王府卖给了一洋人,后是国人动用了100多根金条又从洋人手中,把恭王府买了回来。

  出西洋门折左,至王府花园的墙根下,祖孙俩经府邸墙根直走,然后南向,出了王府。

  沿墙根出王府的时候,爷爷意犹未尽,走得很慢,似是仍倘佯于中,正漫步在山水间,在品究王府花园的朗润或萃锦!而孙女,则是走得很快,沿着墙根在来回不停地跑,很欢快地跑!

  从恭王府出来,左出胡同,南向经郭沫若故居。再向左转,沿大街数百米,见桥。

  近桥,左有一块大顽石,石上写有““什刹海””三个大字,字底红色。祖孙俩在看见““什刹海””三个红色大字时,心中都非常欣喜。

  ““什刹海””,是去BJ前,就谋划着必须要去的地方。但是到BJ后却不知道怎么走,一直拖欠着,直到去恭王府时都还未去,且不知道怎么去。

  现在,祖孙俩见着““什刹海””的三个红色大字,在看到“‘“什刹海”’碑石后面虽有湖水,但湖边柳树上却多是灯笼;堤上虽撑有小棚,但棚下多是塑胶制的餐桌椅子;身处各式招牌店铺环布周端的境地”时,都仍然还不敢相信自个儿已经身处“什刹海”了。

  恰时,有一BJ女孩在旁不远处,小坐于石上,正低着头啃瓜子。爷爷近前,向其询问这里是不是““什刹海””时,不曾想,那女孩竟没好生气,大声地说不知道,搞得祖孙俩没个来由地讨了个气儿受。

  心里想:这BJ女孩怎么这样?

  后来一想,竟明白了,认为那女孩定是在什么地方失恋或受了气儿,正在气头上来此消气儿的。祖孙俩身处““什刹海””,却去问那女孩这里是不是““什刹海””,岂不是给人添堵增气儿,给自个儿找气儿?

  况““什刹海””,就是那么一个消气、解闷、逗人乐子的地方,是普通人约会、集会的绝佳处所。君不见,影视中,老BJ人谈情说爱时,约人见面的时候,不就常常提到后海、前海吗?

  而后海、前海,指的就是“什刹海”。

  “什刹海”,是老BJ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周围有很多王府和名人故居。至于,胡同、四合院更是星罗棋布,如恭王府、郭沫若故居、鸦儿胡同、柳荫街。

  前海,前靠北海宫墙,东傍地安门,是“什刹海”的集市所在地。

  后海,风景绝佳,宅大邸多。斜向西北,可通德胜门,可至积水潭。

  祖孙俩,离“什刹海”碑石,从湖的左岸进入。走在堤上,堤边柳槐尽植,芽苞待放。树下,则餐桌密布。

  路左,老BJ建筑比比皆是。祖孙俩去的时候,路左的各家房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悬挂,门楣上尽是各式店铺招牌,店的里间都还营着业,里面肯定有很多京味小吃。

  堤外,湖水尚未完全消融,冰面上停有橹船。近湖,有很多的荷、菱。

  祖孙俩走了约一里路,折右沿湖堤去的那条小街,是烟袋斜街。

  在街边一家四合院的前罩门,刚被开设成便利店没多久。现在,正有冰棍在卖,爷爷便买了根冰棍给孙女。

  孙女一路上走在路的边沿上,小嘴啃着冰棍,然后跟着爷爷,在柳槐间穿行。

  忽然,身后传来一串串叮铛铛的声儿,孙女便右手拿着冰棍,将头向左后方扭了,只见一辆辆载有外国游人的人力三轮车,从他的身后依次驰来,正轻快地从她们俩的身边掠过。

  孙女,将头再扭了些,后面还有好多人力三轮车在轻快的跑来,足足的得有三四十辆。

  这三四十辆人力三轮车上,坐着的都是外国游人,他们从恭王府方向穿街走巷而来,正沿着“什刹海”的湖堤,在尽情地品味着老BJ的地道味儿。

  那些人力三轮车上的外国游人,都非常友善。在车过祖孙俩的时候,都向右侧头了微笑着去看祖孙二人,特别是去看这冰雪世界中啃着冰棍的孙女。

  至烟袋斜街南端,有一座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

  据说,这座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是BJ最早的桥。因桥像银锭,故又俗称为银锭桥。

  因为有银锭桥,所以才有前海、后海之分。银锭桥在这里,将前海和后海天然地分隔开了。

  站在银锭桥上,环视前海和后海,前后冰封,左右也冰封。

  于冰封里,祖孙俩自然是看不见湖海波光粼粼、垂柳披拂,也没有小艇可划、露椅可坐;自然是看不见近水嫩绿、荷菱飘香、蒹葭覆岸、蔽日浓荫,也没有二胡于水上销魂悠唱、蜡灯于橹船之上醉弄倩影。

  虽然也等不及“什刹海”华灯初放,祖孙俩便得离了“什刹海”而回转住地,更不知蓦然回首,谁在灯火阑珊处?

  但从“什刹海”一圈走下来,祖孙俩已然知晓了什么是“什刹海”?

  你看,“那各式酒吧能于其地尽显风流,那红酒也可在这里香飘出市井味儿,而那时尚也能在院落里潮起云涌、你方唱罢我登场,现代也还能于古色典雅的‘什刹海’”里活出个自在来。

  于传统的古老的中国味儿里,都能翻炒出不一样的而今眼目下的生活百科!.....,这便是“什刹海”吧!

  甭管是哪一个,大家伙儿都能在“什刹海”里,相安无事,各得其所,岂不怪哉?岂不妙哉?

  回头去看,在长空素练风气清新的季节,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民居古宅前,走在湖堤上看瘦柳临风依依、游人摩肩接踵......,别有洞天的当然是祖慈孙爱。

  如厮,于“什刹海”,静中可观闹,闹中能取静!

  如厮,也难怪本地人常喜欢去到“什刹海”,或走或坐或站了,走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