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过一句话。
人生会经历三次成长: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有些事终究还是无能为力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
“如果你想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
前面说了,我不是小二了,我到小强伊人的故事去了。
小二有小二的故事,他独立了。
……
小二的故事还在继续。
上六年级了,像初中一样有了晚自习。
喵的,没有晚自习的时候羡慕那些上晚自习的,自己上晚自习的时候除了一时新鲜就想着早点下课。
今天终于下课了。
可以出去买点东西,然后就回宿舍睡觉。
可就是这一次出去买东西让小二后来又挨了一顿打。
不巧的是,小二朋友小三也在,一下课就跑了,还跑得比谁都快,原来是买东西来了。
而这个时候老板却没在摊子上,在屋子里面。
小二选好东西之后就准备喊老板出来结账。
小三机灵呀,左右四处看了看,就他和小二两个,看小二要喊老板了,赶紧就凑到小二耳边说道:“小二,哥教你一招。”
说完就在摊子上把选好的零食拿着,对着小二说道:“走。”
说完就跑了,喵的,跑得那叫一个快。
小二也是一下子跟着就跑了。
一直跑到宿舍才停下来。
“我操,你这是偷啊!”宿舍里小二坐在床上对着旁边的小三小声说道,生怕别人听到。
“切,这有什么。”小三一脸的无所谓。
当时小二就感觉小三应该是经常偷东西。
“反正又不用给钱,偷了就偷了,又不知道是谁偷的,没事的。”小三说道:“只要你跑得够快,人家也追不上呀。”
说完就开始吃起了零食。
小二也就没有多想,反倒是感觉很刺激。
管他丫的三七二十一呢,也开始吃起了零食,还别说,吃得真香。
就这样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有时候一起行动,有时候单独行动。
别说,还真的就没有失误过。
这件事也成了小二和小三的秘密,心照不宣。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就这样小二膨胀了。
一天晚上,带着从村里一起来的一个朋友小九一开始行动,本来是不想带他的,一个人比较安全。
小九一没干过,好奇非要跟着。
哪里想得到第一次行动小九一就被老板抓住了,小二倒是跑得快哦,不过没什么用,后来被拱出来了。
这次行动小二深有感触。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
小九一被抓住了,心里害怕再加上老板各种吓唬,倒是老实,老板问什么就说什么,就开始给他家长打电话。
小九一家长来了,赔钱交人,偷一赔十。
小九一家长那个气呀,小九一一害怕就把小二给供出来了。
就这样小二被供出来了。
小九一家长就各种打电话什么的,说什么都是小二的责任,都是小二带领的,各种各样的都是小二的错,小二把他儿子带坏了。
就这样小二爸爸也晓得了。
当晚就把小二给抓到老板哪里去赔了钱道了歉。
然后就把小二带回了家里。
把小二裤子一脱,不知道哪里来的黄金棒。
“啪,”
小二只感觉屁股火辣辣的痛,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啊,老子怎么教你的,啊,叫你不要去偷去抢,要什么给我说,咱做人要做的坦荡。”
“当老子说的话是耳边风啊,啊。”
“穷是穷了点,但那些偷鸡摸狗的事,违法乱纪的事,老子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想都不要想,更不要说去碰了。”
“啊,咱不偷不抢……”
……
小二爸爸是一边说一边打,这一次直接打断了三根黄金棒才算完,这应该是小二被打的最惨的一次。
也让小二记忆深刻。
后来小二再也没有偷过东西。
感谢爸爸,打的好。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如果可以重新来过,小二一定不会跟着小三学,有的事情做了就是一生的污点。
就像坐过牢出来的一样,总会有人在你背后指指点点。
……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铁血手段。不然问题越来越大,方向就变了。
……
说到东西,我有了解过。
东西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
……
1、东西市的说法
“东西”一词的确是在古代就有了。东汉时朝,
洛阳和长安是两座繁华的商业城市,洛阳被称为“东京”,长安被称为“西京”。
民间有人到东京、西京购货,就称“买东”、“买西”。
久而久之,“东西”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于是买“东西”一词就流传开来。
……
2、五行说
我国古代把木、金、火、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
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
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从上面可以看出。
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
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等;
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
北方属水,中方属土,由于水、土和火是最常见的物质或现象,以致被古人忽视。
而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质。
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向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词——“东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体。
……
3、从读音上解释“东西”的由来
据今文字学家考据“东”字本义为“橐”,义为“两头开口,需以绳系扎的口袋。”
而今或有人说“东(橐)以绳系之乃纳百物”故“橐系”久而久之流为“东系”,音变为“东西”。
实其说确有所本,考虑古义需综合多方材料,不能仅以文字学释说。
在上古音研究理论中有“阴阳对转”一说,而“橐”在上古为入声韵,属于阴声。
“东”字为阳声韵,二者发音部位相同,提供了通转的可能性。
再论“系-西”二者韵摄相同,主元音一致。
中古同为去声,上古应属平声,故也存在转化的基础。
因而归纳为“形声通转说”,以供读者参考、修正。
……
4、“东西”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时的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
五行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组合关系是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我们可以看出,
东方属木,可以代表一切植物;
西方属金,可以代表一切金属矿物;
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面连在一起。
逐渐构成了“东西”一词,用它代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品。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有一次,他在巷子里碰到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
盛温和回答说:“去街上买东西。”
当时还没有“东西”一词。
朱熹不解,盛温和解释说:“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
朱熹独自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如梦初醒。
原来盛温和说的“东西”是指金木之类,可装入篮子的物品!
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和火呢?
从此,“东西”就成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东西”中“东”和“西”本是两个方位名词,合在一起使用就完全脱离了它们的本义,变成了“物品”的代名词。
……
“努力的意义在于,不要当父母需要你的时候,除了泪水一无所有。”
“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每一个瞬间都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