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我为仙师,护卫国祚五百年

第26章 李泰,狗屁仙师,气煞本王矣!

  可面子又值得几个钱呢?

  顾面子不顾里子。

  到时候,大唐亡国了,又后悔当初没能立下这个国策?

  萧奕直接道:“陛下,大唐国祚两百八十九年,自这贞观之后,也就只有李治、李治的孙子,有所作为,从此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直至亡国。”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却犹如重锤一样,直接敲击在李世民的心中。

  至于第一次听到大唐国祚的李承乾,确实大受打击,直接大叫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萧奕微微蹙眉,有一些不喜,你这么大嗓门,若是惊醒了小兕子,我抽你。

  “啪!”

  萧奕还没动手,李世民倒是立即动手了,一巴掌拍在了李承乾的后脑勺。

  轻声呵斥道:“这般大声作何,惊醒了小兕子,朕抽你!”

  李承乾挠挠头,抱拳认错。

  李世民轻声解释道:“仙师岂会说谎,你安静地好生听着,多听听、多看看、多学学、多记记,静心养气,别一惊一乍的。”

  李承乾轻声道:“喏。”

  李世民又对萧奕道:“仙师圣言,我们自当聆听。”

  前面对于官吏的管理制度,还有那大明朝的法典,听完之后,也是有所顿悟。

  这也算是太安宫悟道。

  萧奕继续道:“还有一点,你们想一想,以后,每一位太子登基,是不是也要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加封为亲王?”

  “若是不封王,那他这个太子登基,成为了皇帝,岂不是不能完全彰显自身的九五之尊?”

  “可每一代的皇帝都要封王,几代下来,恐怕这大唐的封地都不够了。”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

  李承乾和李治却抿抿嘴,没有说话。

  因为他们的儿子还小。

  李承乾还只是太子,李治也已经给自己的儿子封王了。

  对于李治而言,自己这个父亲已经登基为帝,还不能给自己的儿子封王?

  这个皇帝那里算得上是九五之尊啊。

  他的儿子就不是皇子,身上就没有留着李家的血脉吗?

  萧奕道:“可以定一个国策,亲王之爵位只传六代,六代之后,会降爵位。”

  “九代之后,可以参加科举,入朝为官,凭借功绩,再次封王!”

  毕竟,大唐一共传了二十几位皇帝。

  若是五百年的国祚,怎么说,也可能会传到三十几位,也就是差不多三十代。

  这亲卫爵位是世袭的话。

  以后,大唐的亲王也一样,会越来越多。

  多到大唐的连封地都会没了。

  历史上,封地越来越少,再加上,皇帝更替比较快,局势也比较乱,根本就没生几个。

  而大唐若是一直安稳下去,甚至是发展的越来越好,逐渐富裕且安宁,那自然会多子多福。

  这是在这东方的大陆上的一个特性,讲究的便是家族之兴盛。

  也就是说,生的越多,家族也就会越来越壮大。

  要是在一个村落,一家有三个壮丁,那这一家绝对会在村里占据重要地位了,谁也不敢欺负这一家人。

  这也是为何有重男轻女的情况,因为男人不仅仅是代表着劳动力,同样也代表着武力。

  李世民听完之后,直接赞同道:“此计可行。”

  现在对于他而言,一切都要为了大唐能够建立万世之基业,怎么也要传个五百年吧?

  秦皇汉武,最起码,也要超过汉朝四百多年的国祚传承之年限。

  不然,他李世民怎么好意思说着自己可比秦皇汉武?

  李承乾随即也表示,“仙师,我也一样。”

  李治仅仅是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同意了。

  六代。

  他都可能死了百年之久。

  那里还管的上那些?

  儿孙自有儿孙福。

  为了大唐之国祚,还是苦一苦他们吧。

  关键是,李世民已经同意了,李治也不好反对啊。

  萧奕继续道:“今天,就讲这么多吧。”

  “一个官吏官吏制度、一个宗室亲王制度,可以慢慢地改,毕竟宗室亲王还没到多的让朝廷养不起的地步。”

  “所以这个制度可以延后,等到时机成熟了,朝野上下都稳定了。”

  “民富而国强之后,再提出来。”

  “不过,也不能太晚。”

  “亲王的儿子们都长大了,再让他们去参加科举考试,就有一些晚了。”

  “至于官吏管理制度,你们可以和一些大臣商讨一下,然后先定年终考评制度。”

  “至于这刀,可以先修改律法,律、令、格的管理模式慢慢地改,改了之后,这把刀也就能形成了。”

  有了萧奕的点化。

  李世民也完完全全地拓宽了视野。

  此时此刻,他的内心中已经迸发出来很多很多的想法了。

  听完萧奕的话,连忙抱拳施礼道:“多谢仙师指点。”

  李承乾和李治也是紧跟其后。

  萧奕挥挥手。

  李治直接就回去了。

  连一顿饭的时间都不给他。

  李世民和李承乾也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太安宫,去了大明宫那边,继续商讨。

  当然,李承乾的底子还是太浅,这才被李世民带在身边教导,还需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李世民直接召来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魏征、高士廉、侯君集、唐俭等一干老臣。

  相比较起来,他更想要和这些老臣们一起商讨,如何制定年终考评奖惩制度。

  等这些大臣们相继入宫,然后听完李世民讲完了萧奕所讲述的年终考评制度和年终审查制度之后,一个一个都陷入了沉思。

  首先站出来的,还是魏征。

  “陛下,此计乃为治国之良策,臣以为,当大力推行之。”

  “自三省六部朝野内外,当有尚书省为首,御史台、吏部为辅,于今年年末冬月初开始对天下官吏进行考评和审查。”

  “御史台和吏部都可借调人手,然后组成一明一暗两个小组,对大唐十三道的各个州、县官吏进行考评和审查。”

  “如此一来,可清肃官吏,亦可审查贪赃枉法,还天下一个公正,还百姓一个公道!”

  魏征可太支持这种国策了。

  不仅如此,他还献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了相关事项,提出了十点谏言。

  直接为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等人抛砖引玉,扩散了他们的思维。

  跟在李世民身边的李承乾,也算是真正的见了世面。

  与此同时。

  正在延康坊的魏王府主编《括地志》的魏王李泰,正摔着东西呢。

  因为他上奏,请求李世民允许他去太安宫拜见仙师,却被李世民给退回来了,上面红批两个字,不许。

  这是阿耶第一次,也是头一次,没有准许他的上奏。

  李泰先是脸色一白,最后直接推翻了桌子,撕碎了奏折,开始摔东西。

  “阿耶,你为何这般对我?”

  “是不是那仙师给你喝了什么迷魂汤?”

  “对!”

  “一定是这样!”

  “什么仙师?”

  “就是一个骗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