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科举起家,改造大明

第24章 府试

  府试的考试场次、内容同县试差不多,主要是保结的廪生要多一名和考试场数有变化。

  府试当天,杨兴早早地起了床,父子二人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前往考场。

  大街上人声鼎沸,环顾四周,发现前来参加府试的人数与县试相差不大,大约有七八百人的样子。

  在人群中,杨兴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他们有的是自己太和县学子,有的是在诗会中结识的朋友。

  卯时一刻,贡院的门准时开启,杨兴回头对着杨父点了点头,就跟着学子们依次接受初查,鱼贯入场。

  进入大门后,会有四名小童带着大家分别进入四个考场,然后在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方才进入考场,按考引寻到考试的位子。

  这次考试除考引外,考生不能带任何东西,就连笔、墨、特用纸张,也是都都由考场提供。

  前两场分别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晚上睡觉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考生之间都被隔开,分别一个小屋内。

  府试的座位和县试不同,县试只有一个容身之地,而府试却有可以活动的空间,一个单独的小板间。

  府里有钱,自然房间大点,加上府试第三场要考两天,要在这里睡一晚,所以空间更要大一点。

  杨兴坐下后,就有人将考试所需的笔墨纸砚、试卷给送来。

  府试第一场考试,考四书五经,要求通三经以上,如果通五经则为上上者,其中《孝经》和《论语》是为必选。

  五经之中还会分为大经、中经、小经,分别对应《礼记》、《春秋》、《诗经》、《易经》、《尚书》。

  对应选择一经或者两经进行学习,考试的时候按要去默写,出此题,既可考记忆,又可考书法。

  拿到试题,第一题背诵默写的是出自《孝经》,这可是杨兴的专长,指定段落默写很简单,剩下的也不是大问题,基本回忆思考下就能下笔。

  中午时分,题目已经在草稿默写完成,杨兴把卷子放到一旁用镇尺压住,喝了口水,拉动桌子旁边的小铃铛,被巡场衙役带去上了次厕所。

  回来吃点饭食后午休,下午再把题目抄写到试卷上。

  府试考试期间一天里可休息三次,期间会有人送来饭食和清水。

  想上厕所的,也会有人专门引导并监视。

  除了饭食有些清淡,只能看到点肉末,盐也放很少,其他都还能抗住。

  杨兴上午去了一次厕所,剩余两次都放在了下午。

  每次上厕所是真的麻烦,必须有人跟着,寸步不离,监视之人也不怕被熏死。

  黄昏时分,第一场考试就要结束,陆续有人交卷,杨兴一个时辰前就已把试卷完成。

  现在看到有人交卷离开,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和写错字,才拉动了身边的小铃铛。

  随后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并收走一切物品,由巡场衙役领着走出考场。

  杨兴刚出考场,便见曾全等太和县学子已在考场外等候闲聊着,上去打了声招呼。

  “杨兄此场如何?”曾全走上前笑着询问道。

  杨兴淡淡回答道:“题已尽做,尚可。”

  “能做完题,已不错,有些学子都未能做完,那就提前恭祝杨兄荣获案首。”曾全笑着祝贺道。

  “多谢曾兄美言,也预祝曾兄名列前茅,我先回去客栈休息了,考后再聚。”

  杨兴和几人打完招呼后,就在门口找到杨父一同回客栈休息。

  第三日,卯时一刻,贡院的门一开,考过第一场的杨兴,跟随众人进入考场,参加第二场考试。

  今日所考杂文,是一些论、表之类的文体,主要考察考生的书法和习作能力。

  到这会有点难度,这题不像之前县试那样有模拟破题过,需要思考琢磨下。

  根据题做一篇文章,倒是容易,但用八股文就有点难,要好好斟酌下,毕竟这到府试,学子实力都很强,文采出众者不少。

  一上午,杨兴都在草稿上练习,中午时已写作六七篇文章,方才对这第九篇甚是满意,才开始进行中午休息。

  午休后开始抄写到试卷上,检查五六遍后,也没等到黄昏时分,就拉动身边的小铃,衙役走过来,一脸疑惑看着杨兴:“我说杨公子,你也太心急了吧!”

  “这到交卷还有段时间,不会做也可以再认真思考下,说不定就想出来了呢!”

  杨兴懒得理两人,这又不是三长一短,选最长的选择题。

  哪能这么容易想想就能作出的,没有犹豫把卷子交给二人糊名保存,就离开考场。

  周边考棚学子,看着杨兴大摇大摆的走出考场,纷纷露出不解。

  这么快完成?

  此人学问这么强?

  认识杨兴的都一脸佩服,不愧是县案首,真霸气!

  杨兴走出考场,周边人群都对他讨论不休,也没管这些人的看法。

  向周边寻找杨父,就看到杨父在远处的树下乘凉,二人相视一笑,杨兴小跑到树下。

  “兴儿,你怎么这么快交卷了?”杨父疑惑的问道。

  “爹,文章我已仔细斟酌后做完,我感觉没什么问题就出来了,这八股文不是我的强项,能考过这一场就行,后天那场才是重点,所以就出来好好休息备考。”

  “行,兴儿有把握就行,能过府试就行,那咱们先回去休息。”

  父子二人在众人疑惑的眼神下离开考场,走回客栈。

  第五日,卯时一刻,连过两关的杨兴昂首挺胸进入考场。

  紧接着要考的是策论,这东西倒也不难!

  无非是考学子们政见时务,杨兴有着两世的思想,有众多网友教授对古时政策的分析利弊,也不怕如这知府所出的“论如何提高府内人口”。

  看来这位知府大人压力不小呀!

  都被上面压的开始向学子们集思广益,遇到我,是你福气咯!

  杨兴思考半个时辰,方才在草稿上动笔,没有太深入去介绍要如何做,只是简单通过几个方面去介绍。

  让知府大人多注重府下平民的生活,发展地方特色。

  如特产有哪些食物,让有农作经验者去传授经验,提高粮食产量,鼓励平民多生育,届时就会有一些人愿意迁徙来此留下。

  主要是把老朱当时的政策在稍微修改完善下,也省得到时被人家注意到,反正自己这也是借鉴先帝的想法,有依有据。

  第三场是要连考两天的,杨兴一个白昼的时间就做完,剩下一天多的时间是真的难受死了,又不好提前这么长时间交卷,只能坚持下去。

  要不是府试考棚大点,能让人左右活动下,真要被逼死,后面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用这免费的纸墨练字。

  一边练字,一边看着其他考棚的考生,个个活像是乞丐,披头散发,疲惫不堪,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可惜不会画画,不然定要画下,遗传千年。

  第六日黄昏时分,锣声一响,巡场衙役高喊:“诸生停笔,收卷,不可再作答,保持安静。”

  杨兴迫不及待的交卷,走出考场,也懒得听在场考生如何抱怨自己考的咋样,后悔没有好好学习之类的话。

  上百人窝在一起的地方待上两天,卫生条件又不行,不赶紧回去好好清洗下,真要被熏死在这。

  见到杨父,二人急匆匆的赶回客栈,杨兴就去洗漱吃饭早早去休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