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好汉劫

第39章 河州之战

好汉劫 清徐散人 3089 2024-11-15 08:43

  第三九章:河州之战

  果不出李宪所料,那木征闻听探马报说熙州宋军到来,便一面差人到定羌城与鬼章报信,一面差人去搬西夏援军,务要合围全歼宋军;然后亲点手下众将,在河州城外阎精堡埋伏,准备突袭。

  至于河州城内宋军,死伤大半,剩下的也饥寒交迫,全无斗志,早成了待宰的羊羔,而河州城早已断壁残垣,无险可守,因此木征并不放在心上。

  熙州众将官刚到河州城西十五里外阎精堡,就听得号角齐鸣,喊杀连天,吐蕃人挥刀舞枪,蜂拥而来。

  李宪临危不乱,大叫道:“众将休慌,吐蕃人不过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尔等布箭张弓,压住阵脚。如有临阵脱逃者杀无赦”。

  手下众将皆弯弓搭箭,一时箭如飞蝗,射向敌军。木征的几个弟弟不服,挥刀执盾,直冲过来,两家短兵相接,战在一处,好一场恶战。

  那指挥使丁范,人送外号二狼虎,此人惯使一杆大砍刀,有万夫不挡之勇。但见他大吼一声,身先士卒,杀向敌阵,所到之处,砍瓜削菜,哀嚎不绝。

  木征生性狡猾,只在高坡处观战,见丁范骁勇,不敢小觑,于暗处张弓搭箭,觑得较亲,正中丁范面门。可怜丁范,猝不及防,一声惨叫,堕马而亡。

  宋军主将一死,顿时形势翻转,木征的几个弟弟仗着人多势众,反将宋军打得有些疲于应付,不敢恋战。几个亲兵掩护李宪便要逃命。

  木征暗自得意,正要亲自动手,将宋军一鼓歼灭,却见身后火光冲天,喊杀震耳,有快马来报,自家的粮草辎重尽被宋军劫掠,不由大惊失色。

  果然又见远处一哨人马杀来,正是那青面兽杨志,大吼道:“尔等草莽之辈,怎敢捋虎须,还不束手就擒,等待何时?”

  这气势犹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吐蕃兵气势顿时被压下去了。

  李宪看的明白,叫道:“众将官,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建功立业,只在今朝,生擒木征,赏银千两”。

  大宋官兵见吐蕃兵乱了,顿时士气高涨,人人争先,个个恐后,奋勇杀敌。

  木征和几个兄弟见来将骁勇,不敢恋战,拨马便走。手下一干众人纷纷溃败,落荒而逃。

  宋军乘胜追击,一举攻下阎精堡。

  木征只得率领残兵败将,向踏白城而去。

  李宪整顿人马,直奔河州。河州通判鲜于师中见救兵到来,喜极生泣,带领幸存的老弱残兵,开城相迎。

  李宪看那城中断壁残垣,感叹不已,只得安抚众人,重振旗鼓,加固堡垒。

  正在此时,有探马报说河州西北方向发现一队撞郎兵。李宪不由一惊,那撞郎兵原是宋兵投降西夏人而组成的伪军,战斗力虽不强,可自己手下这些人刚经历一场恶战,伤亡不小,未得休整,立足未稳又有战事,恐难应付,不由皱起眉头。

  杨志道:“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相公不必疑虑”。

  “唉”,李宪叹气道:“你看这破城孤寨,无险可守。可怜丁范不幸为国捐躯,诸将士苦战辛劳,疲惫不堪,不得休整,着实经不得恶战”。

  杨志道:“事到如今,只能孤注一掷。俺愿出战,会会这帮番奴”。

  李宪点头道:“如今也只能仰仗将军虎威,城中兵将尽由将军差遣,杂家与你擂鼓助威”。

  杨志得令,整点百余青壮兵士出城迎敌。李宪果不虚言,亲登城楼,擂鼓助威。

  原来那队番兵来自西夏右厢卓啰城,是木征搬来的援兵。领头的正是卓啰城指挥使张华阴,受卓啰监军司都统制仁多蒐丁差遣,率五百撞郎军来助木征。不想过湟水时耽误些时辰,木征已兵败溃逃。

  杨志一马当先,大吼道:“番将那里走”,身后士卒都摇旗呐喊,声势浩大。

  张华阴见河州城内杀出一队宋军,颇感意外,原来木征传信说河州城内,宋军老弱病残,不足百人,如何会出现这支骠骑,因此诧异。

  看那领头宋将,黑面如熊,身魁如塔,张华阴一愣,脱口道:“咦,这不是唱曲儿的李小乙吗?”

  杨志一看是张华阴,也颇感意外,虽数年未见,仍一眼认出。当年杨志为给杨怀玉报仇,独闯卓啰城,亏得张华阴相助始得脱险,因此上有些亲切。

  杨志拱手道:“张大人,幸会幸会”。

  “你你你果然是宋朝的奸细,竟敢撒谎欺骗俺,该当何罪?”,张华阴一时恼羞成怒。

  杨志道:“张大人此话差矣,俺乃五侯令公之孙青面兽杨志,当年为了替兄长报仇,追杀花狐貂蒋平,迫于无奈,只得冒名李小乙。在卓啰城亏得张大人相救,平安脱险,救命之恩,镂骨铭心,没齿难忘”。

  “你莫花言巧语”,张华阴怒道:“俺虽当时有些怀疑,只因你与家父有救命之恩,因此私下放你,未曾想果是宋朝探子。两国交兵,各为其主,也不与你计较,今日重逢,互不相欠。俺向来敬重杨家将,尔即是将门之后,想来有些本事,俺定要与你大战三百合,争个鱼死网破”。

  “且慢”,杨志道:“如今木征兵败,河州解危,尔等晚来一步。大宋兵强马壮,大好河山,岂容尔等横行,听俺良言相劝,下马投降,免尔死罪”。

  张华阴道:“废话少说,有种的与俺大战三百合”。

  杨志道:“张大哥,咱俩也算有些交情,才与你坦诚相见。尔先祖乃永兴军路华州华阴人氏,不管因甚不得已,终归中原人氏,背祖求荣,认贼做父,岂大丈夫所为?尔若听俺良言相劝,归顺朝庭,将功补过,为先人赎罪,也算是弃暗投明,认祖归宗”。

  张华阴一听,竟迟疑不语。

  原来其祖父张元因怀才不遇,奔走夏州,受西夏国主李元昊重用,封为中书令。为党项人出谋划策,好水川之战大败宋军。然张元终归是汉人,难免被猜忌。因定川寨之战失利后,张元的好多建议不为李元昊采用,忧郁而终。

  张元的儿子便是杨志在湟水河边救下的那个张放,受人排挤辞官在盖珠城做员外老爷。张老爷儿子便是张华阴,年轻气盛,素有大志,投军立功,竟做到卓啰城的指挥使。

  可惜都统制仁多蒐丁和监军仁多保忠叔侄一直对张华阴心存介蒂,屡屡压制欺凌,张华阴苦不堪言。

  最近仁多蒐丁偶见张华阴之妻细封氏,竟生邪念,捏造罪名将张华阴打入大牢。细封氏为救夫君,只得从了仁多蒐丁。

  此回木征向卓啰城求兵,仁多蒐丁嫌张华阴碍眼,便让他带了五百撞郎军来助木征。

  张华阴受此窝囊气,忿忿不平。杨志这一说,正说到心痛处,因此低头不语。

  那些撞郎军都是被西夏人劫掠俘虏过去的,受尽欺凌,况且这边有家族亲人,便有了回归之心。

  有个大胡子兵便道:“张大人,那些番贼欺人太甚,从不把咱当人看,咱在那边不过是人家的一条狗,以我看咱还是回这边吧”。

  其余众人一听,皆附和道:“对对,咱本来就是大宋子民,如何要受那番贼欺负,反了吧”。

  一时众声鼎沸,群心思变。

  杨志见状,大喜道:“张大哥,识时务者为俊杰。党项人生性残暴多疑,嗜杀不仁,汝等本是大宋子民,不过是形势所逼,身不由己,倘能幡然醒悟,认祖归宗,则国家之幸,家族之幸。俺愿意以身家性命为众位担保,即往不究,降者不杀”。

  张华阴见此光景,索性心一横,下马拱手道:“众位兄弟所言极是,俺也受够了,从此再不为虎作伥。此事还烦杨兄弟引荐本州长官”。

  杨志笑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众位稍等,待俺回报本州主事,与众位接应”。

  张华阴与手下众人纷纷下马,放下刀枪,连声称谢,敬侯佳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