梃杖,也就是打屁股。
自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发明了之后,一直是一种侮辱文人的重要手段。
可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大臣们不但逐渐适应了梃杖的规矩,甚至还把挨梃杖当做一种光荣。
被打屁股不但一丁点也侮辱不到他们,反而成为他们向众人炫耀的徽章。
甚至有人就为了领一个徽章,三番五次地找皇帝无理取闹,不为了纠正皇帝什么行为,就为了挨一顿打。
皇帝也知道他们的小心思,所以大多时候挨了骂还得忍气吞声。
他们敢如此放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正德之前,梃杖还真就只是一个侮辱性的惩罚。
大臣们可以垫很高很厚的垫子挨打,挨几十板子跟玩儿似得。
如此低成本又高收益的事情,大臣们当然趋之若鹜。
此时也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朱厚照做出了跟前身一样的选择。
那就是改了梃杖的规矩,从现在起,扒了裤子打!
每一板子都让你们挨到实处,我看你们还前赴后继不!
随着朱厚照的一声令下,两边早就准备好的锦衣卫们当即冲了上去。
从第一排开始,摁住他们就开始扒裤子,扒开之后就架起来开始打。
因为这次逼宫的人太多了,锦衣卫一时都没有这么多板子。
因此朱厚照特地吩咐,从第一排开始,一排一排往后打。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后面的人可以亲眼看见前面被打得血肉模糊的屁股。
能对他们形成巨大的震慑效果。
果然不出朱厚照所料。
这些大臣们听说要挨梃杖,一开始许多人的脸上充满了,无所谓,兴奋,甚至是期待的表情。
当他们亲眼看到第一排的人被扒下裤子打得血肉模糊的时候,他们的脸色彻底变了。
可是他们谁都不敢撤退,一是已经被锦衣卫给团团围住了,二是大家都互相盯着呢,这时候谁要是退缩了,那不就是士人的耻辱吗?
所以尽管很多人亲眼看见前面的同僚被打得血肉模糊,有的人被打得昏死过去,可他们依旧老实地等待着。
此时,有的老家伙已经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当场打死了,虽然他们依旧不敢反对士人的规矩,可是他们敢反对皇帝和太子啊!
就有人开始高声喊道:“国家如此对待士人,实乃亡国之兆!”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
后面这句,朱厚照知道,这是孟子回齐宣王的话,说的是君主不听臣子的谏言,就无法恩惠到百姓。
正好击中了朱厚照为数不多的古文知识,因为更重要的是孟子上面那一句,“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朱厚照大声骂道,“那个混蛋说的!你给老子站出来!”
下面跪着的一个看上去四十几岁的人就站了起来,大声喊道:“是臣说的!”
朱厚照隔得好几排人就对他吼道:“你个老匹夫!你以为老子没文化听不懂是不是!你想说的是孟子的前一句是吧!”
那人反而更加大声地说道:“如此对待士人!难道不正是孟子说的前一句吗!到时候就怕我大明人心尽失!酿成大祸!就在近日!”
嚯?不听你们这些混账的话,大明就要亡国了不成?
朱厚照正想继续大声骂回去,就听见最后面传来一个阴柔却又中气十足的声音:“有我在!何人胆敢造次!”
所有人都齐刷刷地转过头去,朱厚照因为站在最前面,只能眯起眼睛往后面看了看,根本看不清。
先前跟朱厚照对喷那个大臣也生气了,老子在跟太子对线呢!谁敢打断我名留青史的机会!
“何方宵小!竟敢在此地口出狂言!”
后面那人再次高声喊出了四个字,“在下……汪直!”
这四个字一出来,此时广场上无论是站着的,还是跪着的官员,全都同时禁声了。
就连前面两排挨完打的大臣,听到这人报上的名字,呻吟声都停止了,一时竟然忘记了喊痛。
而朱厚照听到是汪直回来,本来被这些文官气得面目狰狞的面孔,一下就笑了出来。
上了年纪的大臣们听到这个名字,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而有些刚做官不久的年轻官员,并不知道汪直是谁,伸着脖子想看清来人的相貌,连忙问向旁边的老臣。
“张大人,这个叫汪直的人是谁啊?怎么这么大的煞气,他一报名字怎么大家都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年轻官员问完之后,发现身边的人并没有回答自己。
转过头一看,只见这位久经官场的老前辈,此时愣愣地站在原地,双手微微地颤抖,眼神空洞,仿佛在回想什么恐怖的事情。
无奈之下,年轻官员只好轻轻推了推这位长辈,重新再问了一遍刚才的问题。
只见这位老臣连连吞了几下口水,语气略微颤抖地说道:“这……这汪直,竟然还没死吗?”
随后他双手激动地握住了年轻人的臂膀,语气惶恐地说道:“这汪直,可比真正的厉鬼还恐怖啊!”
年轻人疑惑地说道:“我看他那样子年纪也不是很大吧?到底有什么恐怖的地方,能把您吓成这样?”
这位张大人继续说道:“这汪直是成华年间的大太监,由他创建的西厂对当时的士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其西厂对百官的监管程度,甚至比太祖时期都严厉!
我们常说的皇权不下乡,可这个汪直,连民间势力都能轻易掌控。
当时众多士人团结一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逐渐让先皇明白他对大明朝局的破坏性,才将他罢黜。
今天他的出现不但意味着朝廷很有可能要重建西厂,还意味着……比太祖时期更严厉的特务监察要开始了!”
说到太祖时期的监察力度,这位年轻官员就明白了,那可是贪污三十两银子就要剥皮萱草的时代。
但他仍然有些不相信,“就凭这汪直一个人,他就能做到太祖时期的监察程度吗?要知道,陛下现在可没有太祖时期的威望。”
这位张大人苦笑了一下说道:“那你认为先帝就有太祖的威望吗?他已经成功过一次了,而且……是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做到的!”
这话一说完,那年轻的官员彻底愣住了,这也太可怕了!
十五岁就能靠一己之力做到这种程度!如今已经过去那么多年……岂不是说,这人只会比过去更加可怕吗!那自己以后还有好日子过吗?
想到这些,这位年轻的官员也忍不住两腿开始打颤。
官员们听到这个名字吓得要死,台阶上的朱厚照此时可是乐得脸上都开出花了。
他之前打算创办报纸的时候,就已经下令将汪直从南京召回来了。
原本是打算让汪直重整东厂,监察天下舆论,防止有人看见报纸的好处之后,私自开办。
毕竟,他现在要的是自己独掌舆论,可不希望有人出来跟自己唱对台戏。
放开报禁,怎么也得等自己在大明建立起巨大威望之后才行。
可是没想到,报纸还没开办,就遇到了这么多事。
他之前给苗逵限期五天追查,也是估摸着大约四五天汪直就能到了。
如果苗逵五天内查不出来,到时候已经有言在先,正好将这件事交给汪直,等他以此立功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启用他。
只不过,这一次启用,就不单单是为了监察天下舆论了。
朱厚照现在已经彻底跟这些文官们结下了仇,文官还得宦官来对付。
现在自己已经请回了最牛逼的宦官。
上面还有苗逵,中间有汪直,下面还有刘瑾,直接形成对文官的立体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