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国难?可我只是个小跟班啊

第22章 就他妈你叫常海啊?

  袁骁之所以敢狮子大开口,就是吃准了李仙风既然在这个时候都敢捞钱,那么他平时所作所为只会更甚。

  洛阳百姓刚经历过李自成的鼓动,随时可能民变,李仙风在这个时候还敢下手,可见其作风。

  李仙风身为一任巡抚,权势不可谓不大,虽然相较福王差之甚远,但在河南地界,论起权势,除了福王断层第一以外,当属李仙风的风头最盛。

  虽然李仙风在洛阳只搜刮了一千多两银子,但是要他拿出一万两银子,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袁骁笃定李仙风不愿得罪福王府,相较于一万两银子,李仙风肯定更在意与世子朱由崧的关系。

  李仙风听了袁骁的话,只是略作犹豫,便开口道:“那便多谢袁百户指点了。”

  李仙风听袁骁的口风,竟然有底气做世子的主,更加确定了自己先前的猜测。

  这个袁骁必定是世子的心腹!

  既然是这样,那便不好翻脸折了此人的面子。

  况且掏钱重建福王府的差事并非赔本买卖,一万两银子对自己的家底来说算不上什么,但能凭此获取未来福王的好感,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众所周知,福王府富甲天下,若不是被李自成连锅端了,恐怕还真看不上自己这点银子。

  虽然如今王府钱财尽被李自成卷走,但只要杂税、茶税、盐井专卖权在手,财富很快还会重新聚拢起来。

  一旦福王府重新起势,到时候恐怕双手奉上十万两银子,人家也不见得会多看一眼。

  见李仙风答应的痛快,袁骁便知道自己的思路完全正确。

  李仙风非但不差这一万两银子,而且十分看重与福王府的关系,那么以后若是缺钱,倒是还可以考虑再敲这老小子一笔。

  “李大人,我给您透个实底,世子早晚会继承福王爵位,您跟着世子混,吃不了亏。”

  袁骁把头凑近李仙风,低声说道。

  尽管这是袁骁从[南明攻略]中获取的信息,但是自己不说,谁也不知道,拿来给李仙风当成定心丸喂下去再合适不过。

  李仙风闻言眉毛一挑,这个袁骁莫不是有什么内部消息?

  此人不乏个明白人,直接道出自己心中所想,身份又如此特殊,不妨结交一番,日后王府若是有什么消息,自己也好及时知晓。

  “袁百户心思玲珑,当真是个妙人!”

  “哈哈哈,李大人一点就透,能够稳坐一方巡抚,果然非同常人!”

  二人虽然各怀心思,面上却是一副宾主尽欢的场面。

  直到袁骁醉醺醺的提着李仙风赠与的一袋“干粮”,摇摇晃晃离开县衙,这场宴席才算结束。

  转过拐角,原本一步三晃的袁骁立时像变了个人一样,眼神清明,完全没有了先前醉酒的姿态。

  打开手中的袋子,里面黄澄澄一片,足有五十两黄金,袁骁不禁暗自咋舌。

  袁骁原本以为袋子里是白银,没想到竟然全都是黄金,自己还是低估了李仙风的财力。

  见到袋子中的黄金,袁骁不禁想起[南明攻略]中提到过的内容。

  明末时期,欧美大量白银疯狂涌入国内市场,导致白银的购买力直线下降,市场经济受到极大冲击,这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这不是袁骁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眼下还有一件事要做。

  此时时辰尚早,将钱袋子和李仙风寻回来的雁翎刀挂在腰间,袁骁信步来到昨天被关押的监牢。

  监牢门口的守卫见到带着佩刀信步走来的袁骁,神情有些紧张。

  如今洛阳城被官军接管,生面孔实在太多了,保不齐大街上某个人就是官军的千户百户,此时有资格佩刀在城中乱晃的人,八成是自己惹不起的存在。

  “老刘和老常在吗?”

  袁骁坦然来到近前,向守卫问道。

  他不知道那二人的名字,只好按照昨晚听来的信息询问。

  见袁骁气度不凡,守卫也不敢盘问,其中一人小心翼翼答道:“是刘山和常海吗?他们俩在里面呢,您是进去找他们?还是让他们出来见您?”

  袁骁闻言不禁有些感慨,昨天还在大牢里苦恼该如何脱身,今天便可以来去自如了。

  “叫他们出来见我。”

  昨晚体会过监牢里异味冲天,袁骁实在不想再踏进这个监牢一步了。

  守卫闻言连忙转身进入监牢,通传袁骁点名的两人。

  不多时,刘山和常海疑惑的从监牢走出来,四下一看,见左近只有袁骁一人,便小心翼翼的来到袁骁面前,问道:“这位大人,是您找我俩?”

  刘山只觉得面前这人极为眼熟,却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认识过这样的人物。

  “不认识我了?”

  二人一听见这个熟悉的声音,立时“扑通”跪倒在地!

  袁骁的形象变了,声音可变不了。

  甫一开口,二人顿时反应过来,这不就是昨晚那个会算账的死刑犯嘛!

  刘山可是亲眼见证袁骁被巡抚大人亲自从刑场救了下来,虽然不知道袁骁到底什么来头,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人绝对不是自己能够惹得起的大人物!

  常海先前也听刘山说了上午的经历,深知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物,此时这人找上门来,自己八成是要倒霉了。

  没记错的话,昨晚自己还打了这人后脑一巴掌!

  袁骁见二人认出自己,点了点头。

  门口的守卫见袁骁一句话就让监牢的两个老油条跪倒在地,不禁庆幸刚才没有贸然盘问。

  “你叫刘山?”

  袁骁指着帮自己传信的老刘问道。

  “小的刘山,见过大人!”

  刘山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

  却听“嗒”的一声,一个黄澄澄的东西掉落在眼前。

  刘山偷眼瞧去,竟是一锭五两的金元宝!

  “这是答应你的酬劳。”

  明初时黄金白银的汇率还是1:5上下,而现在崇祯年间,白银经过大幅贬值,汇率直逼1:10。

  而白银作为明朝的主要流通货币,由此可见大明的经济问题已经极为严重。

  五两黄金最少能换五十两白银,刘山哪敢伸手去拿。

  袁骁也不理会刘山,转头看向一旁的老常。

  “你叫常海?”

  “小的常海,见过大人!”

  常海不知道刘山和袁骁之间的交易,见刘山莫名其妙得了一锭黄金,于是有样学样,报上名字。

  袁骁缓缓解下佩刀,却没有抽刀出鞘,抡起来照着常海的后脑勺拍了上去!

  “就他妈你叫常海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