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澄心堂宣纸
“是,是的陛下。”
杨顺喜紧张地说道。
“嗯,不错,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纸。”
“你辛苦了。”
李煜伸出拇指食指,捏住纸的一角,轻轻搓捏着说道。
“多谢陛下,小民,小民不辛苦。”
杨顺喜急忙说道。
“陛下,这都是臣等应该做的。”
王见贞也在一旁说道,心里还在美滋滋地想着,陛下会怎么犒赏他们这些造纸有功的功臣呢。
“嗯,这纸造价多少?”
李煜却没提封赏的事,而是问了一个完全出乎王见贞意料之外的问题。
王见贞愣了一下,一时间还没想好要怎么回答,一旁的杨顺喜却开口答到:
“回陛下,这纸用了丝线棉线等原料,造价高昂,一匹纸大约需要三百五十文。”
三百五十文?
李煜微微皱了皱眉,然后又问道:
“普通的纸呢?造价多少?”
“普通的纸,一匹只需五文。”
杨顺喜张口说道。
话音刚落,王见贞便又在一旁说道:
“陛下,杨顺喜说的是造纸的成本价,市面上卖的纸,最差的,一匹也要二十文。”
成本价五文,卖价二十文,毛利有三倍。
除去人工成本,店铺开支等各项成本,利润应该在一到两倍之间!
嗯,这点利润应该是正常的,王见贞没有骗自己!
一瞬间,李煜便已经在心里算明白了这笔账。
他还没出过宫,市面上的物价水平如何,他也不了解,只能得出个大概结论。
微微沉吟了一下,李煜这才又说道:
“杨顺喜,你造纸有功,赏银一百两!”
“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杨顺喜本就只是个匠人,能得到一百两银子的赏赐,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自然欢喜万分。
一旁的王见贞却不由得有些失望。
以前,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出手可从来没这么抠门过,即便是赏赐工匠,至少也是两百两起步的。
而且工部上上下下全都有份!
当然,最后落到工匠手上的,自然没这么多,大头还是被工部大大小小的官员拿了去!
赏了杨顺喜后,李煜却又转头对王见贞说道:
“爱卿还没有馆职吧?”
王见贞愣了一下,旋即大喜过望,忙不迭地点了点头。
大唐官制,在正常的官职之外,还有馆职。
皇宫之中,宫殿众多,其中,史馆,昭文馆,还有集贤院,被合称为三馆。
馆职便以这三馆命名,分为侍学士,直学士和殿院学士,大学士等。
能得到馆职的,无一例外的,都是饱学之士,同时更是天子近臣,随时备天子咨询!
王见贞虽然是工部尚书,六部尚书之一,但实际的权力……
工部比较特殊,不比其他五部。
其他五部,别说尚书了,便是侍郎,也能入馆阁,甚至在中书门下两省,平章政事,做个宰相什么的。
工部尚书,累死累活,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却几乎永远都在馆阁之外徘徊,入不了两府的大门!
而现在,听陛下的意思,他是要给自己馆职了吗?
天可怜见,为官二十年,终于能做学士了!
王见贞激动地想着。
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啊!
李煜瞧了一眼激动得浑身颤抖的王见贞,然后说道:
“朕有一事,拜托卿家。”
“卿若是做好了,朕许你集贤院学士之职!”
殿院学士!
不是馆阁侍学士,直学士!
直接就是殿院学士!
王见贞猛地一下瞪大了眼睛,激动地跪倒在地:
“请陛下示下,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嗯,也不用你赴汤蹈火。”
“知道洛阳灯会吧?”
“洛阳?灯会?”
王见贞微微愣了一下,有些不解地瞧着李煜。
李煜点了点头,说道:
“对,就是洛阳灯会!”
“朕听闻开元盛世之时,每年上元佳节,洛阳都会举行花灯会。”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那是何等的盛况呀!”
李煜神往地说道,停顿了一下,李煜才又接着说道:
“下个月,便是朕的万寿之节了,正好又是民间的乞巧节,所以朕,打算在金陵办一场花灯节!”
“这事做好了,朕便许你馆职!”
花灯节?就这么简单?
王见贞愣住了,有些不相信地望着李煜。
李煜的生日,正好是七夕情人节,民间又称乞巧节!
“怎么?不愿意?”
“不不不,臣,臣遵旨!”
王见贞回过神来,急忙说道: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做好此次的花灯节!”
李煜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又说道:
“这是朕继位以来的第一个万寿节,所以朕希望,一定要办得热热闹闹的才行!”
“规模一定要大,花灯也一定要又漂亮又结实!”
“工匠人手若是不够,你大可派人去洛阳长安,请些能工巧匠回来!”
“臣遵旨!”
王见贞急忙说道。
“嗯,还有一件小事,杨顺喜。”
“小,小民在。”
“你刚才说的,普通的纸,成本是五文?”
“是,是的陛下。”
“朕要你想办法,将成本降下来!”
“降到四文,赐银千两!”
“三文,赐银万两!”
“两文,朕许你工部主事之职!”
工部!主事!
杨顺喜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他只是个贱籍的匠人啊!
没有意外,几乎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官,更别说是六品的一部主事了!
这……
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了一个大金饼子啊!
几乎将杨顺喜的脑袋都砸晕乎了!
“另外,这个新纸……”
李煜沉吟了一下,然后又说道:
“就叫澄心堂纸吧。”
“谢陛下赐名。”
王见贞急忙说道。
话音未落,李煜便又摆了摆手,然后又说道:
“把澄心堂纸的成本也给朕降下来!”
“若是降到五十文以内,朕赐你工部员外郎之职!”
听了李煜的话,王见贞愣住了,杨顺喜却忍不住浑身颤抖了起来,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说道:
“小民遵旨,小民遵旨。”
李煜拍了拍杨顺喜的肩膀,说道:
“好好干,只要你做得好了,别说员外郎了,便是侍郎,尚书,朕亦不吝封赏!”
侍郎?尚书?
王见贞酸了,一个泥腿子,何德何能,能做侍郎尚书?
不过一想到自己能做殿院学士,而且还是集贤院学士,王见贞顿时又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
“天福。”
“奴婢在。”
“传朕口谕,工部官员属吏,匠作隶人,凡能改进诸般工艺,有利于民生者,皆依杨顺喜例!”
“天下百工,亦依此例!”
“此外,能在前人的工艺上,改进创新,或者发明创造,只要能利国利民,朕不吝封赏!”
“万圣节后,朕就在京中,设一擂台,天下能工巧匠,天下能工巧匠,都可在台上献艺!”
“另外,朕打算设一鲁班奖,就奖励天下所有的能工巧匠!”
“王卿,具体的流程,你尽快拟定一个章程,呈奏上来!”
“是,陛下!”
王见贞急忙应道。
鲁班奖!
陛下亲自设立的奖项!
消息传出,恐怕天下的工匠,都会一窝蜂的涌进金陵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