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琉球纤夫,将一根根从座船上伸出来的粗大的绳索缠在身上。
在岸边艰难的一步步的牵引座船朝。
座船慢慢靠在了那霸港口,座船下锚,伸出跳板。
甲板上摆了几门威武的佛郎机大炮。
一群穿着红色军服的天朝士兵正在整队。
李春芳、郭汝霖穿着大红的一品官服慢慢走下了跳板。
长史蔡朝器紧跟其后。
长史后面便是以千户鲍虎为首的大明将士。
这些将士既是保护使团的卫队,也是使团的仪仗队。
天朝的官员个个身穿锦衣大袍。
士兵都是铠甲银盔。
一派大国气象。
而琉球人都穿着当地简朴的粗衣。
头上包着各种颜色的粗布。
脚上穿的都是草鞋。
身上还有羽毛、贝壳等装饰物。
相形见绌。
距离上一次天朝使团来访,已经过去二十余年了。
琉球人敬畏的观赏这几十年来难得一遇的盛事。
用仰慕的眼神望着气宇轩昂的李春芳和郭汝霖。
岸边。
早已有通事、法司官、那霸港官等琉球文武诸官在那里列队欢迎。
官员两旁是鼓吹手和仪卫队。
在琉球官制中,法司官、察度官、那霸港官都是武职。
大夫、长史、通事等官都是文职。
大多曾求学于明朝。
遇到朝贡、册封之事就由这些会说大明官话的官员负责。
通事和长史一样,戴着圆形的红色高帽。
穿着粗布青衫和草鞋。
正使和副使正走在跳板上,快到还没到岸边时。
琉球仪卫队开始击鼓吹号。
通事和随行官员就开始下跪行礼。
踏上那霸港口岸上的土地,李春芳的心也完全踏实了。
琉球通事用夹生的大明官话说道:
“在下琉球通事,奉世子命,领诸官恭候天使大人驾临。”
李春芳:“请起,请起,通事也会说我大明官话?”
琉球通事:“下官曾在南京国子监求学,略懂!”
李春芳:“那岂不是和长史蔡大人一样?”
蔡朝阳立即点头答道:
“是的,大人,就连我们世子,当年也是以琉球王公大臣子侄的身份前去国子监求学过。”
看来琉球国的精英都是大明朝的留学生出身。
能到明朝去留学,就相当于镀了一层金。
回到琉球后就是青云直上。
一会儿,大明的随行官员捧着一个精致的上锁的木匣。
后面几名兵士抬着几口箱子从跳板上走了下来。
木匣里装的是使团最重要的物品,天子册封中山王的敕诏书。
箱子里装的是天子赏赐给新的中山王的皮弁冠服。
长史给通事一阵解说之后,通事立刻带人朝木匣下跪,并说道:
“恭迎天朝敕诏国书!”
然后给李春芳等官员设座,先短暂的休息,等待其余人员下船。
李春芳仔细的环望那霸港。
港口成“凹”字形,港口两边是岸,中间是海水。
是难得的避风港。
适合停泊舰船。
岸边是平坦宽敞的空地。
远处还有大山。
适合搭建士兵营房。
这么好的港口,大明不在此驻军真是可惜了。
等全部使团成员连人带货全部上岸后,长史和通事就小心翼翼的来到在李春芳面前,汇报接下来的议程。
既然都是按照过往迎诏的仪典,李春芳和郭汝霖都没有异议。
一切照做。
李春芳和郭汝霖分别上了从京城运来的八抬大轿,前往迎恩亭。
两个八抬大轿前后都有千户鲍虎安排的几十名亲兵护卫着。
琉球官员、使团其余成员紧跟其后。
迎恩亭距那霸港约三里多地,建于明洪武年间。
是当时的中山王专门为迎接大明的册封使者而建的。
到了迎恩亭,亭中早已准备了两顶特殊的小轿子。
一个叫龙亭。
一个叫彩亭。
上面绣着龙凤等饰物。
专门用来放置天使带来的册封诏敕和赏赐之物的。
正使李春芳亲自打开木匣,将诏敕书、谕祭文放在龙亭这顶轿子中。
副使郭汝霖和随行人员将赏赐给中山王的冠服放在彩亭这顶轿子中。
放置完毕。
琉球的长史、通事、法司官等众官员对着龙亭、彩亭虔诚恭敬的行五拜三叩之礼。
在李春芳看来。
这不过是老道士嘉靖帝下的几道诏书。
早已见怪不怪了。
拜一下就行了。
可琉球人却视之为天物,还要五拜三叩。
行完礼,通事命下人抬上早已准备好的一桌瓜果米酒。
请李春芳和郭汝霖等官员享用。
还邀请其余的使团成员到一排排摆满了当地食物的桌子边享用。
没有准备饭菜,饭菜是在天使馆享用。
迎恩亭里的这些仅仅拿来给使团解渴。
琉球国到处是山,丛林遍地,气候炎热。
早已渴乏的李春芳就拿起当地的芒果、菠萝品尝起来。
又喝了些椰子汁、甘蔗汁。
顿时神清气爽。
不敢喝当地的酒,怕醉了会失态。
待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以琉球派来的庞大的仪从队就在前面开路。
将使团连同龙亭、彩亭一起迎到一里多地远的天使馆。
天使馆就是天朝使者和使团成员下榻的馆驿。
距离那霸港五里地。
历次前来琉球册封的使者都是先入住天使馆。
到了天使馆大门。
李春芳、郭汝霖下了轿。
李春芳抬头一看,天使馆模仿的是大明各地衙署的建筑风格。
大门牌匾上写着“天使馆”,四面围墙。
李春芳、郭汝霖被迎进大门。
庭院中竖着“册封”二字的两面黄色大旗。
前面是大堂。
大堂墙上悬挂着多副前代册封使者的题词,如“天威远布”等。
李春芳、郭汝霖进入大堂后,随从们将龙亭轿、彩亭轿也置于大堂中间。
琉球长史、通事、法司官等齐刷刷的又开始对着李春芳、郭汝霖和龙亭五拜三叩。
李春芳、郭汝霖拱手还礼。
礼毕,长史蔡朝器领着二位天使参观天使馆。
正堂后面两间房屋。
东边的房间是给正使李春芳准备的。
西边的房间是给副使郭汝霖准备的。
房屋后面还有六间瓦房,用来安排千户鲍虎等其余官员。
正堂两翼各有几十间宽大的廊房,用来安置使团其他成员。
天色已晚。
天使馆为使团准备了丰盛的牛肉、羊肉、海鱼、山菜、酒水等等。
为天使接风洗尘。
一身疲惫的李春芳也顾不得太多的繁文缛节。
放开了吃起来。
琉球的酒,清而烈,来自暹罗。
暹罗就是现在泰国一带。
长史、通事这些官员争相给李春芳、郭汝霖敬酒。
李春芳才饮下半盏,就已经来了感觉。
刚刚准备甩开膀子来个“哥俩好啊,三匹马啊,五魁首啊,六六六啊。”
这时郭汝霖凑到李春芳耳边,悄悄提醒道:
“子实兄,你贵为正使,此等场合,饮酒需量力而行,否则,醉酒失了仪态就不好了。”
是啊,自己此番前来代表的是大明皇帝。
不能放浪形骸。
李春芳:“藩国如此盛情,那该如何是好?”
郭汝霖:“可以甘蔗汁代酒,子实兄是正使,陪喝就已经是天恩了,没人敢计较。”
有道理,后面琉球以及使团成员的敬酒,李春芳都以甘蔗汁代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副使郭汝霖突然朝旁边座位上长史蔡朝器问道:
“正使大人和本副使携敕诏国书到天使馆,为何世子没有前来迎接?”
蔡朝器一听严重了,连忙放下筷子,跪下来向郭汝霖解释道:
“回天使大人,早在洪武年间就定下了礼制,凡天朝的诏敕到达国中,世子按礼制,都候于王城城门之外恭迎天使,数代相承,世子不敢有违。”
琉球中山王的王城叫首里。
原来历代世子都是在首里城门外迎接天朝册封使团。
郭汝霖扶起蔡朝器:
“原来如此,长史不必多礼,起来,继续喝。”
蔡朝器满脸堆笑的又在郭汝霖身边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
郭汝霖作为副使,协助李春芳管理庞大的使团。
平日不苟言谈。
一张口就吓得长史下跪。
不愧为科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