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到大明做首辅

第17章 我说你写

我到大明做首辅 尖叫的老丁 1665 2024-11-15 08:51

  “杨大人就是杨继盛大人,前不久他上了一道...”

  听到王重七细问,萧曦楼就想继续说下去,但是萧曦妹朝着他给了一个眼神,示意他不要细说家里的事情。

  这也不奇怪,毕竟和王重七才接触两次,虽然这人看着不错,也很仗义,但今日所说之事可不是家中柴米油盐的小事,而是朝廷层面的大事。

  眼前这个小子到底是不是老实本分的村野小子暂时还不能下定论,毕竟他哄住了知县,一定是个厉害角色,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背景也有可能。

  爹爹现在已经被贬了,万一再有谣言起来,说爹爹心怀怨恨,到处诽谤朝廷,“污蔑”朝廷忠臣,那就不止被贬了,说不定还会押送京师问罪。

  王重七瞧这架势,马上就会意了,所以也不再细问,因为从开始的几句话里,他也大概知道了这一家被贬的原因,而且杨继盛杨大人,这个历史人物,王重七是知道的。

  杨继盛是一个嫉恶如仇,直言奏上的忠臣,早些年他就因为大明北部边境开放马市的问题弹劾过大将军仇鸾。

  就在几个月前,他又上书弹劾了严嵩、严世藩父子,列数严嵩父子十大罪五大奸。抨击他们弄权,营私,贪污,以致天下怨声载道。

  一条条的罪状,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多字,可偏偏文章结尾处出现了“皇上或问二王,令其面陈嵩恶”的字眼。

  二王是万寿帝君的三子裕王朱载坖和四子景王朱载圳,也是目前仅剩下的两个儿子。嘉靖年间,自太子薨后,皇上就没立新太子,而且听信道士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既不立潜龙,也不与儿子们相见。

  现在杨继盛要皇上就弹劾的罪状问两位王爷,还要王爷当面回话,这不就是陷君父于不义吗?

  其次,皇子除了参与礼仪性的事情,一律不准参与政事。嘉靖也对这些非常敏感,现在一个大臣居然说出或问二王这样的话,莫非二王参与了政事?和朝中之臣勾结,背着自己行了什么不轨之事?

  于是严嵩父子反过来参倒了杨继盛,杨继盛被补下狱。

  杨大人去北京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之前,在南京为官,而刚才萧曦楼也说了老爹从南京被贬到此地,稍微想想也知道,肯定萧典史是杨继盛一个圈子的,参与了反对严嵩的队伍,于是这次被严党一起收拾了。

  既然不聊这个话题了,自然要说说别的,于是又聊起了王重七他们进城之事和海盐县的县衙之事。

  “前几日,你给知县大人提了献《青词》,据说大人也叫你写一写,不知写得如何?”

  王重七自嘲道,“惭愧惭愧,我书念得少,水平不足,写不出来!”

  “哦...”

  “严知县当时要求府衙上下的人都要回去写一写,萧典史曾是南京官员,必定博闻强记,一定也写出了上好华丽的辞藻吧?”

  “我爹?算了吧!”萧曦楼面露不屑。

  见王重七有疑惑,萧曦妹解释道,“爹爹一向不喜欢这种邀宠的方式,根本不可能去写的!”

  “是咯!连我想写一写,他都不同意!”

  一听这萧小公子也想写,王重七打趣道,“你才多大啊?也会写?”

  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内心就有着一股倔劲儿,从天真浪漫的孩童向着长大懂事的少年转变,最渴望的就是得到长辈和周边人的认可,最讨厌别人拿自己当孩子看待。

  所以一听到王重七调侃之语,萧曦楼瞬间就有些急了,连那俊俏的小脸都有些红了起来,带着一丝不服气道,“我十三啦,就比姐姐小两岁而已!而且谁说年纪小就不能写文章了?我写的文章好着呢!”

  王重七一笑,“是我不对!是我不对!”

  萧曦妹也夸道,“爹爹重视学业,弟弟很小的时候,他便请来先生教授《学》《庸》《论》《孟》《四书》等!”

  “厉害厉害!”

  萧公子这才有了一丝得意。

  王重七又缓缓问道,“但你知道青词是什么吗?要写什么吗?”

  萧曦楼有些汗颜,但马上镇定道,“这我还不知道,但是你可以告诉我文体形式,我定能写得出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