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阎应元蹲在地上,双眼空洞,目无焦点的看着远方。
他嘶哑着喉咙问道:
“赵乾是吧,这大明朝,可还在吗?”
虽说他问的小心翼翼,但赵乾其实从他的表情上已经看出,结果都已注定。
“没了,自去年崇祯自缢煤山,大明便没了。”
阎应元猛然抬头,盯着赵乾怒吼道:
“不!大明还在!只要我等一直抵抗,死战不退!这大明就不会亡,满清永远也别想安安稳稳的坐着这个江山!”
赵乾没有辩驳,而是看着阎应元,
“阎大人,您说的话您自己信吗?你是一直这么想的还是现在才想的?
难道您当初决定来这里的时候就是抱着这种心思吗?”
听完这话,阎应元犹豫了。
他仔细思考着自己前几天为何答应那十六个人,从隐秘幽静的居所踏入这个血肉磨坊?
是为了大明吗?那为何早不出来?
那是为了什么?
渐渐地,他发现了自己的内心。
不是为了大明,因为他从未想过大明会亡国。
同时他也没有能力改变现在的一切,哪怕心里有了预感,也只能深深隐藏,不去想,不去理会。
真到了大明亡国的时候,他虽然听说了这一切,但长时间的自我催眠,让他根本就不敢相信,或者说自动忽略了。
直到那几个人到来,情真意切的请他出山。
他看着来人脸上的决绝,看着这些农人放下锄头誓死捍卫的决心。
他动摇了,他尘封的内心被打开了。
大明没了,但他们还在。
他们没有能力去复国,去驱逐满清。
但他们还是想要抵抗,哪怕身死族灭,也要抵抗到底。
因为,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不再是为了明朝,而是为了那个传承千年的文明,为了这文明当中的傲骨。
他们秉承着骨子里的血勇,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这一代人的骨气。
他们要让满清,让世人知道,大明还是有骨气的,起码有一批有骨气的人,愿意为这个王朝去殉葬,
用自己的生命,去诠释一个朝代的风骨。
值了!
想通这些,哭过之后眼眶通红的阎应元再次站直身体抬起头来,死死盯着城外的清军。
赵乾看了他一眼,发现刚才那个痛哭流涕的阎应元不见了,原来那个铁骨铮铮的阎大人再次回归。
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没等他开口,阎应元便先他问了一个问题。
“我死之后,可还有人抵抗满清?”
“有,而且很多。自去年南明朝廷建立,福王朱由菘在史可法等人的拥立下在金陵即位称帝年号弘光开始,
到今年五月朱由菘在金陵被多铎俘虏,弘光朝覆灭。
接着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拥立下,于福州登基称帝,年号隆武,
可惜等到明年,隆武帝也将被清军俘虏,绝食而亡。
隆武帝死后,在大学士苏观生及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人拥立下,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zhu yu yu)于广州称帝,年号绍武,
同年腊月便被清军攻克,自缢而死。
最后便是仅比朱聿鐭晚十天称帝的朱由榔。
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时,改年号永历,其间还与绍武皇帝朱聿鐭发生征战,最终让清军趁虚而入,导致绍武皇帝死亡。
而永历帝朱由榔逃到从肇庆一路难逃,直至缅国被王莽达收留。
虽然朱由榔在西南一直反抗,
但十五年后,清军攻入西南,吴三桂进攻缅国,被缅王交出避战。
吴三桂将朱由榔待会西南昆市绞死。
至此明朝有皇帝领导的反抗经历完全结束。
所有的反抗力量就此隐藏在民间。
从清朝入关开始,到清朝灭亡,民间关于反清复明的行动从未停止。”
听完赵乾的讲述,很明显阎应元有些失落。
他没有再追问其他人为何不继续反抗下去。
其实这个问题就多余。
经历了连年的天灾和战乱,民众第一想法就是安定。
大家都想活下去,再也经历不起大的战争了。
这才是底层民众的真实想法,他们只想活着。
而士族阶级则是另一种想法。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他们的学问就是用来给帝王服务的。
在当时,满清就是最强大的势力,要给自己找个老板,肯定找最大的啊。
而且按照他们的想法,凭借自己的知识,摆弄几个蛮族还不是跟玩一样?
结果就是他们被满清玩得够呛,只能像条狗一样趴在地上当奴才。
实在不想当的,也玩脱了,比如吴三桂,眼看玩不过人家,想去个山沟沟当土皇帝,结果被人家拖出来一刀砍了。
等到了后期,这些文人还是不甘心,又搞不过人家,只能背地里玩点小手段,恶心恶心满清,暗地里各种反清复明的行动少不了他们的手笔。
但是满清也学聪明了,从初期的铁血手段,再到最后很干脆的认怂,老老实实学习文化,拉关系,攀交情,
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文化体系当中来,渐渐地也被世人接受。
于是满清的统治也就稳固下来了。
满清又不傻,自古以来外族统治汉族的历史就两个,一个元朝,一个满清。
元朝头铁,被个要饭的掀翻在地,赶到沙漠上吃沙子去了。
满清眼看着前车之鉴,脑子转得快,所以舒舒服服享受了两百多年江山。
双方都没有再讨论这个沉重的话题。
良久以后,赵乾开口问道:
“阎大人,如果再给您一次选择的机会,您还会来江阴主持防守吗?”
本以为他会犹豫一下。
没想到阎应元毫不迟疑的点了点头,斩钉截铁道:
“会!”
“为什么?明知是必死之局,明知道全城皆死这样惨烈的结果,为什么还要来?”
阎应元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他,而是反问道:
“那你为什么要来这里。来见我这个早已成为历史尘埃的失败者?”
赵乾听到这个反问,一时间有些沉默。
“我来这里,是想见证一下明朝最后那段迎风而立,铮铮不屈的风骨。”
闻言,阎应元突然笑了起来。
他负手而立,傲视着城外增加到二十多万的清军,霸气的回应道:
“那巧了,我就是为了给你们留下这大明朝最后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