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为蜀汉一谋臣

第115章 军情有异战术重整

  “都督。”

  马良风尘仆仆地走进汉中太守府。

  计划是计划,执行仍然需要一段时间。从刚刚攻克的陇右征兵之事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他信口一张要两万兵,两万兵也不可能立刻给他变出来。

  但是战略的计划必须赶在执行之前,于是他便先一步回了汉中。

  “啊,是马季常。怎么突然只你一人回汉中?可是前线出了什么事情?”

  “如此忧虑,可不像您的风格。我本以为您会觉得我带回来的是好消息才是。”

  “这……”

  魏延有些晃神。

  自打他将汉中的兵交给赵云之后,他的确是经常性地感到十分恍惚。

  这种恍惚来自于精神上的压力,以及对自己远大志向的迷茫。

  “我为都督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马良将自己说服诸葛亮,许他兵力令他偷袭长安的事情,原封不动地向魏延说了。

  “从陇右招募来的兵力可做先遣,都督先前所有的汉中守军可为中坚。此三万兵联合从子午谷杀出,定可一战击破长安。”

  “……”

  魏延听后,表情有些呆滞。

  信已经烧了,兵也遣了。现在再说什么宏图大业,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笑话罢了。

  “怎么?都督为何是这般反应?”

  “季常……我实话告诉你,兵已经不在了。”

  魏延也不隐瞒,将兵交给赵云的事说了。

  “那为何不将此事传信丞相?”

  马良的瞳孔里写满了震惊:

  “丞相在天水的部署,皆根据子龙将军的队伍坚持情况来规划。掐算日子,子龙将军的五千士兵的确也只能拖延这些日子。可若是有汉中的士兵支援而依然能有魏军漏入临渭,那就证明……”

  马良不敢往下说了。

  此事必须立刻汇报……

  不,不能汇报。

  他惊恐地望了一眼魏延,发现自己居然和他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绝不能此时将汉中已经是空城一座的消息传出去,尤其是不能让自己人知道。

  在马良的规划下,原本魏国压制当地豪强的计划已经被全面推翻;此时若是汉朝后备衰微的情况再漏出去,那就只有一种情况:

  拥兵自重。

  当地豪强都有各自的武装力量,依附在汉制下不过是权宜之计。只要让他们抓住时机,就会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

  那尹赏为了报遏制之仇不惜为外敌做援,将整个城池献出去;若是让他知道所托非人,那么他必然可以干出第二次。

  战场的沙盘之上,只有利益,没有感情。但凡有一个环节走漏了风声,尚且民心未稳的陇右各郡就会立即起兵反叛。

  “……军情不报可是大罪。”

  他低着头喃喃。

  听他这么说,魏延反而是想开了。

  他张开双臂哈哈大笑:

  “季常,我们这每一步都走得好艰难。进亦不是,退亦不是。莫非丞相是故意置我等于死地乎?”

  “都督先莫急。容我再想想,或许仍有破敌之法。”

  “好啊!季常慢慢想,城中新募来的士兵还等着我去训练。”

  魏延用眼角轻轻地挑了一眼马良,然后便自顾自地走了出去。

  “都督他最近几日阴晴不定,您也别见怪。”

  一旁的太守府杂役见魏延突然甩下脸子走远,便走过来悄悄地向马良言语。

  “这几日?”

  “是啊,这几日。自从都督将所有守军都派出去之后,他就一直是这样了。”

  “……”

  就连一个杂役都知道汉中城中没有守军。

  “我知道了,多谢。”

  马良迅速支开了左右,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上下长呼了几大口气。

  现在已经不是奇袭不奇袭的问题了。

  若是不能确认扶风郡中现在有多少魏军,别说陇右能不能守得住,汉中还保不保得住都是一回事。

  他紧张地擦了把汗,示意自己冷静下来。

  往简单了想,现在的情况是赵云用一万五千人拦住了魏军,使得前去临渭对峙的魏军和一开始预期的差不多。那么魏军就应该是一开始估计的三倍。

  但两边的士兵都不是同时接敌的。来自汉中的援军是最近才出发,必然不是与赵云的初期队伍同步作战,魏军也不会傻到让援军一次性地派出。

  所以说这个节骨眼上,摸清敌人的指挥官是谁,战术究竟如何那就更加重要。

  如果是建兴六年,那此处的将领必然是大将军曹真。

  但现在是建兴三年。

  管不了这么多了。越是内部弱小,越要在外部展现出强大。用兵有时候,要的就是那么一股勇气。

  他又重新调整了一次呼吸,然后赶出太守府外见魏延:

  “我想过了。子午谷,必须要出。”

  “汉中怎么办?我们率兵出子午谷攻长安,然后魏军沿着斜谷入蜀克汉中。如此一来,郿县无定,反而是我入了长安的军要受三面包夹,从而被蚕食致死。”

  魏延轻飘飘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这个想法是他提出的,他何尝没有想过?

  在汉中的这些日子里,他无时无刻都在想。

  但是眼下无论是从规划还是执行,都完全没有他预期中的条件了。汉中是蜀军这次北伐的大本营,汉中不能丢;

  但是不抛下汉中,东进就绝无可能。兵力就受限如此,不是一张嘴一支笔可以解决的。

  “所以我们不占城。率大军攻破长安之后,只在地区劫掠一番,然后从内部瓦解防御力量,再缓慢撤回。”

  劫掠这种词汇从他嘴里说出来,他自己都很难接受。

  但是这就是眼下必须要行的办法:

  “子龙将军既然敢向汉中借守军,那就是已经探明了敌人的力量。虽说我们还不知前线的战况,但是在这种时候,必须要相信他们。

  稍后我会立即返回天水率新募来的兵到汉中来,没时间训练太久了,只做简单的纪律约束,以最快的速度向子午谷进军。”

  “你如何判断长安不设防?”

  魏延依旧难以认可他突然带回来的计划,还是在这种时候突然制定的如此冒险的计划。

  “魏将曹真身居高位则好大喜功。临危受命必自持甚高。如今子龙将军且战且退,其必察此为阻敌之计,故令大军以迅击之。既然如此,长安必不设防。”

  “那你又如何判断魏将是曹真?先前雍州兵权皆归雍州刺史郭淮,此人谋事极为谨慎,若是他主兵,则长安绝不空虚。”

  “但从洛阳调兵,必不可能无将。都督已知长安有援,便应该知晓如今前线作战方式已有大幅度转变:先前魏军皆闭城不出,而现在却主动应敌,四处支援。

  若非换将而改变战术,如何有如此大变化?军事上能压制住郭淮的魏将不多,而曹真与曹丕为同族,又执掌兵权,此地令他主事概率不小,我以此而判断。”

  马良见魏延依旧犹豫,便强硬一次:

  “还请都督信我。我已向丞相立下军令状,若有罪责由我一人承担。我即刻便前往天水引兵,还请都督备好后勤。

  对了,多提醒您一句。”

  马良临行前多了一句嘴:

  “小心隔墙有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