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为蜀汉一谋臣

第125章 见孔明游楚做牵扯

  “这是谁的意思?陛下的意思?还是陈尚书的意思?”

  曹真将洛阳发来的急信扔在桌子上。

  下面的人不知他对信中内容的喜怒,自然是如实交代:

  “是司马将军的意思。”

  “他如何有权力决定这些事情?洛阳现在是什么情况?”

  曹真本身没有多生气,听到司马懿的名字,顿时就是一股无名火:

  “陛下不肯信任我们这些同姓亲族也就罢了,他司马懿……”

  曹真张嘴欲骂,郭淮见状连忙上前来扯了扯他,示意他谨言慎行。

  “啧。”

  避开耳目之后,郭淮才肯开口:

  “人多眼杂。司马懿既然已经有本事代帝议事,少不免刚刚来送消息的人中有他的耳目。大将军眼下刚刚在长安吃了亏,此时让他抓住了由头,恐怕不好再做事。”

  “你倒是想的清楚。”

  曹真心中倍感苍凉。

  前几日他还意气风发地在郭淮面前吆五喝六,现在就已经沦落到需要郭淮提醒他隐忍的时候了。

  时也,命也。

  “现在怎么办?”

  “我有一个猜测。”

  郭淮在周围没有别人的情况下,依旧压低了声音:

  “我猜测陛下极有可能根本不知道长安的情况。”

  “嗯?”

  “陛下在对外征战的态度上,一向不能吃亏。这是你我都知道的。基于这种条件,他没理由会主动遣派使节向蜀军议和,甚至提起此事都不可能。

  现在洛阳的态度,恐怕并非陛下的旨意,而是几个大臣共同的意思。”

  “那他们这不是赤裸裸的……”

  曹真说到一半,突然愣住:

  “难道陛下的病情,真如传言那般严重?”

  “只凭现在的情况来看,是这样的。在洛阳稳定下来之前,雍州不能再打了。”

  郭淮思索了一番后,得出一个结论:

  “司马将军来信示意主动向蜀军示好,却不曾从洛阳派遣使节,可能是希望以您的名义向蜀军示好。

  这样无论雍州的战事发展到哪一步,不会影响洛阳的声誉,也不至于出让更多利益。”

  “那他岂不是要把我逼上绝路?”

  曹真咬牙切齿。

  的确,的确是以他的名义和蜀军谈和更加有利,但这么做就同样代表着这次雍州所有的失利将归拢到他一个人身上。

  曹丕本就有意削弱他们这些同姓武将的势力,如此一来那就是主动给司马懿交权。

  郭淮看得出曹真为难,思来想去,便提出了另一种办法:

  “大将军,还有一种方案。”

  “说。”

  “您可与蜀军去使者以议和为名来回拉扯,实际上行拖延之计。在此之前,您可驻守长安。

  待到洛阳临近稳定之前,陛下必会诏您回朝,商量……托孤大事。”

  二人对视一眼。

  该说的,和不该说的,在这一刻都点到为止了。

  “那在这个过程中,临渭怎么办?”

  曹真已对他的建议保持默认,然后开始思索之后的事:

  “临渭如今被围,城中又凭空添了几万将士。双方交战尚且好说,蜀军只围不攻,那又该如何?”

  “那就……只能希望仲允自求多福了。”

  临渭城中,游楚在屋内急的团团转。

  一开始根据估算,曹真八万大军回去救长安,到了之后怎么想都是一场速胜。

  可他们已经在此处坚守了一月有余,依旧不见曹真的援兵抵达。

  中间他数次派出信使回长安打探,结果都是有去无回。诸葛亮似乎是故意给他留了一个口子让他去长安打探消息,却不让他将消息带进来。

  这只能证明,临渭已经是诸葛亮的囊中之物了。

  他没有着急进攻,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必要。

  “到底怎么样了?为何大将军此去一去不回?”

  他的问题得不到回答,也没人能回答他。

  “太守,诸葛亮在城下,要与您对话。”

  游楚环视一圈,周围的的人都默不作声。

  “其余人皆与马长史前去设阵,以防止蜀军偷袭;容我去见一见他。”

  部署完毕后,游楚将防卫事务交给马颙,然后一个人走上城楼。

  “游太守。久仰大名啊!”

  诸葛亮在城下挥着扇子,使人向城上喊话,自己却不出声。

  “两军对垒,无粗鄙之言互相摘责已是奇迹。您还当真是个有涵养的人。”

  游楚的意思就是示意他闲话少说。

  “我家丞相说了,你现在开城献印,还可保你荣华。”

  “我一生不为荣华,只为大义也!反倒是你家主公,嘴上说着礼义廉耻,手上却尽办禽兽不如之事!不知陇右数万百姓葬身兵戎之下的冤魂,可看得上你许诺的荣华?”

  诸葛亮听罢只是笑笑,并不接招。

  他伸手向身旁的人挥挥手,示意对方凑近自己一些,然后耳语了几句。

  “我家丞相说了,你临渭中的粮草,已经支撑不了几日了!若再不开城门,待到城中粮草耗尽,全城军民皆因饥困而死,岂不是你一人之罪?”

  “我自不会眼睁睁地看他们受难。丞相可敢与我约定?一月之内,若无北边援军援救临渭,我便即刻开城门献印。自缚请降,不劳一兵一卒;

  若是不能,临渭城池坚固,我据此力守不出,你们硬攻也不过是增加伤亡罢了。临渭小地,得不偿失。”

  诸葛亮微微挑了挑眉。

  “丞相说了,一月之后,他亲自再来城前迎你!”

  说罢,诸葛亮便带着军队向后退去。

  “这就完了?”

  马颙登上城楼,悄悄地问游楚。

  “或许吧。”

  游楚解决了眼前的危机,长舒了一口气:

  “城中粮草,还可供士兵百姓坚持多久?”

  “不足一月。若曹大将军的援军和后勤还不能至,恐怕到时就真如诸葛亮所预料的那般,被白白困毙了。”

  刚刚夸下海口,誓要坚持一月的游楚心中有些紧张:

  “无论如何,想办法坚持一月。我再派信使从东边潜出,无论如何一定要将长安的情况带回来。”

  “报——”

  一信使突然登上城楼,打断他的思绪。

  “长安方向,有使者前来。”

  “快,引我去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