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枭汉

第65章 虚假的榻上对

枭汉 枕金刀 2591 2025-04-08 10:30

  下邳东成县,鲁肃还在抱着一卷竹简诵读,就被仆从送来的木质名刺打断。

  “征辟?我未及加冠,又不曾举过孝廉,如何征辟?扬州刺史不是汝南陈温来着,怎得又多出来一个叫刘玄德的扬州牧?”

  鲁肃有点纳闷,将那名刺又仔细看了一遍,转而问向一旁的仆从:

  “送来这名刺的使者,可曾留下什么话语?”

  “回主君。”那仆从施礼道,“那使者说,刘使君赴任在即,难全礼数,只待明日就会备齐礼物,登门拜访,还请主君勿怪。”

  “原来是新官上任,怪不得未曾听闻。”

  鲁肃点点头,神情有些恍惚:

  “扬州牧,安南将军,成武县侯,刘备,汉室宗亲,若是果有明主之姿,未必不可一展毕生抱负。”

  ......

  事实证明,刘备能够笼络天下英才誓死追随,从小就有些天赋的。

  虽然这会登门拜访,处于赴任的途中,情况特殊,只是礼数层面有些不够周到。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想,这同样体现了刘备对于鲁肃的看重啊。

  从雒阳一路向东南奔波千里,“家”都来不及回呢,倒是先来拜访你,你感动不感动?

  虽然礼数层面不够周全,但是准备的礼物足够丰厚,玉璧、帛书、佩剑、书简一应俱全,而且姿态放得极低,一下子搞得年仅十八,见识仅在乡县一地的少年鲁肃有些措手不及。

  最关键的地方,刘备早从高渊那里获得了长足的情报。并非直接征辟,而是从以往的游侠经历作为谈话切入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二人的共同语言。

  鲁肃本就是豪强出身,早年黄巾起义那会,其他豪族都在趁着百姓躲避战乱,流离失所之际,大肆侵并田宅。只有鲁肃反其道而行之,仗义疏财,周济穷困,没少获得周围游侠归附。

  为什么有人彼此相投,显然是因为二人都有着类似的经历。

  高渊从一开始就没担心过此行会征辟失败。因为本质上两汉期间,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便是传承于春秋先秦。

  如同兵家共祖姜子牙、儒家圣人孔子一般,这时天下的游侠,也以介子推、程婴、豫让、荆轲这等先贤大义之士作为精神图腾,讲究的便是一个“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当然,这种整个社会认同的价值观,最终因为“洛水之誓”戛然而止,彻底轰塌。

  想想也令人感慨。生于大时代的两位最顶尖的对手,又同为复姓。

  有人输了一世,却赢了千载。有人兴族十代,却遗臭万年。

  以至于后世形成了普遍认知:凡姓诸葛,生而口衔美玉,凡为司马,骨髓里似乎都流淌着罪恶。

  当然,司马懿的行为,对于后世的负面影响远远不止于此。

  简单一句话来讲,“罄竹难书”这个词来形容别人可能有些夸张,但是用来形容司马懿,那堪称是量身定做了。

  这是后话...

  ......

  “先生,先生,主公在唤你。”

  正当高渊胡思乱想的时候,胳膊肘被旁边的人杵了杵,而后才听到屋子里传来刘备的声音。

  “你俩坐对喊我作甚,难得不用遭受颠簸之苦,如此悠闲地晒晒太阳。”

  高渊小声嘀咕两句,不情不愿的进了屋子。

  刘备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喜气,甫一见到高渊,赶忙为二人引荐,“子敬,这便是方才与你提到的高子玄先生了。”

  进度很快啊,这会儿就以表字相称了。

  鲁肃连忙起身施礼,“东成鲁肃,见过高先生。”

  “高渊,高子玄,见过子敬兄。”

  高渊回了一礼,笑着提议,“你我年龄相仿,不若以表字相称?”

  “如此甚好!”

  彼此都为少年,性情又爽直,鲁肃也是欣然应允。

  刘备哈哈一笑,拉着二人重新入座,“先生所荐之人,果然世之翘楚也,子敬方才有言,为我所阻,此时先生已至,子敬可尽说矣。”

  高渊看此情景,心知预料不差的话,鲁肃这会就应该抛出他的“榻上对”了,只是日后流传出去,这次坐对的名字恐怕要改成“席间对”了...

  他倒不至于脑子一抽,为了一个名称就拉着俩人弃席登床。

  只见鲁肃正襟危坐,略一抱拳,对道:

  “今天下纷扰,汉室倾颓,乃是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为。”

  “天下之乱,不在天下,而在朝中。今天子未壮,大权旁落,多方相争,必生祸乱。届时无论何人掌权,必行霍光之举。”

  “胜者占据朝堂,挟天子之名。败者四散于野,逐君侧之恶。”

  “窃以为,来日胜于朝堂者,必汝南袁隗也。败散于野者,必为袁绍也。”

  “届时两相争斗,必起刀兵。”

  刘备有些纳闷,略微思考一番,试探道,“以子敬之言,这袁绍与汝南袁氏,可是心怀各异?”

  “非也。”

  鲁肃神秘一笑,解释道:“如此行径,不过是以障天下耳目罢了。以肃所料,袁隗执掌朝中,必然寻一粗鲁莽夫,行悖逆之事,引天下之愤。”

  “而后暗中行诏,以袁绍统领关东义士,表率雄军,剑指雒阳。叔侄互策,里应外合,铲除奸佞,正清明和,届时天下士子之心,必然尽归袁氏一门。”

  “只是到了这时,执掌天下权柄之人,到底是天子,还是他袁氏呢?”

  话说到这,别说刘备了,就连高渊都有点小小的惊讶。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这话虽然有些阴谋论,但是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高渊只不过是作为一位后世人,进入了“既定主义”的思维误区。总觉得反某些大事件一定会照着历史顺序自然发生,所以根本没有考虑过另外的设想。

  要是按照鲁肃的推测来看,袁绍和袁隗这对叔侄真的里应外合,那必然会联手将袁家的声望推到一个无以复加的位置。

  要真到了那个时候,就算逼迫天子禅让,恐怕都会获得不少人的支持。

  当然,有了王莽这个例子在前,禅让这种形式大于实际的行为完全没必要,只要操作得当,袁氏完全可以效仿三家分晋之前的智氏,揽天下之大义,令天子垂拱,而袁氏一族,即可执掌大权,世代延续。

  不得不说,这个历史啊......

  还真他娘的有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