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制,凡漕运船队设总运一名,下设运官二十名,各押运粮船二十只,每船设帮长一名,管领船户十九名。
五船取一互结,二十船取一总结,按时开帮,首尾相衔,以防事故。
庙堂之高则成党,江湖之远则成帮。
是以,漕帮因漕运而来。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围绕着漕粮的征收和运输,漕帮生长出一套盘根错节的潜规则体系,专有名词曰“漕规”。
在大明律法之外,任何规则,都是对法定利益分配方式的私下修改。
漕帮首先修改与农民的关系,通过“浮收”多刮农民几刀,然后调整内部关系,尽量公平合理地分肥。
漕规在历代都遭到禁止,“漕口”机敏地抓住了这个把柄,并且借此安身立命。
漕口熟悉信息通道,拥有信息优势,他们是一张可以伤害漕规的嘴,漕口挣到的是堵嘴的钱。
小户认为漕口可以提供庇护,便纷纷投靠他们,请他们代交漕粮,以避免官吏的敲诈。
漕口也愿意包揽此事,于是进化为“包户”。
小户喂一个漕口肯定比较便宜,漕口一人独吞也肯定比分肥的收益高,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双赢的局面。
然而,漕规、漕口本是一家开的,这便是青帮。
漕口,只是青帮弄出看着吃相不那么难看的“大嘴”。
漕口如此一包,官吏的敲诈面缩小了,为了维持原有利益,只好加大敲诈力度。
没有找到庇护的小户便遭到了更凶狠的搜刮,造成了畸轻畸重的局面。
众怨逐渐沸腾。
事实上,青帮只是漕运衙门扶持出来的摇钱树。
青帮利用漕规、漕口在套娃,而漕运衙门,又把青帮套了进去。
这样一来,哪怕逼反了百姓,影响了漕运的期限和漕粮的质量,招来了朝廷之怒,漕运衙门可以先杀浮收百姓的漕规上的人,如果不能平息事态,再杀漕口上的人,如果依然不能平息事态,再杀几个青帮上的“大鱼”。
一而再,再而三,漕运衙门在身前为自己垫了三层刀,要是朝廷仍无法满意,漕运衙门就该让衮衮诸公知道,适可而止了。
青帮之中,以无产的青壮船工为主,并吸纳了一部分底层读书人,而且,组织严密,残酷的漕规、家法,和江湖义气维系着体系,一旦异动,顷刻间便能引动山河变色。
至于青帮到底能让山河变色成什么样,连青帮也不知道,漕衙更不知道,两百年来,也从来没有哪代先皇、朝廷敢去赌。
在潘允瑞、汤世隆、陈文烛决定对海瑞动手时,便让青帮召集帮众聚于淮安,说是共谋大事。
青帮三帮九代香堂的“师父们”都明白,这是漕衙想让他们动一动,给京中身不动,膀不摇的皇帝老儿,官老爷们点惊吓。
壮壮声势的事,青帮总是愿意给漕衙面子,由通州至杭州这段运河,共立帮头一百二十八帮半,七十二个半码头,粮船亦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半,帮众数以万计,每个帮头、码头都由师父率领精锐子弟、大香弟子前来。
就当是帮中高层、中坚大集会,互相认识认识,都在一条河上跑的,免得以后造成误会。
但这次,却与众不同,五所孝陵卫军,从金陵突入淮安,没有半点耽搁,便先围了漕运衙门,杀了潘允瑞、汤世隆、陈文烛,接管了漕衙、府衙。
类似于会馆的地方,青帮师父们在互相打着机封,刺探着彼此的盘道条口,在得知淮安变动,准备暂时按兵不动时,孝陵卫便前来将会馆给围了。
就在帮中精锐戒备,师父们决心不惜与朝廷一战时,以潘、汤、陈名义的漕衙命令传来,“运河有变,图谋大事之前,所有人请先到校场领饷,不必着甲!”
即便是三岁小儿,都能看出这是场鸿门宴,但鸿门宴之名能流传至今,皆因这是阳谋,不得不去。
师父们已经猜到了总督漕运部院事有不谐,潘允瑞、汤世隆、陈文烛甚至身陷险境,但是,朝廷的意志,漕衙的命令,胆敢违抗,与造反何异?
吓唬吓唬朝廷,青帮还敢,要是真以一帮对一国,这胜算不说十拿九稳,也是聊胜于无。
尽管明知有不测,师父们在激烈争吵过后,最终选择领着本门精锐前往校场。
毕竟青帮在此几千人呢,几千人身后又关乎几千个家庭,说是数万人都是少的,就是都进了牢狱,朝廷连粮食都供不起,过不了几天就要把人放出来。
纵使是龙潭虎穴,这么多人,也敢闯上一闯。
校场上。
青帮中人整齐有序排列成形,但却吵闹无比,所有的人都在以旗语、暗语交流着,诉说着内心的忐忑。
但在孝陵五所千户的眼中,青帮的阵型、交流,已经有了准军阵部署的雏形,也有了取死之道!
如若让这些人从运河上岸陆地,必将会成为一个又一个黑恶存在。
聚集在一块,便是为祸一方百姓的存在。
本来对密旨有所异议的千户们,不由得赞叹起当今陛下的英明神武。
从会馆来到校场,暴露在大日之下,不安感在青帮中人间蔓延,望着周遭持戈而立的孝陵卫兵,听从师父们的暗语,外围香堂的帮丁弟子,试探性对孝陵卫兵发起了“冲撞”。
然后,青帮弟子先声夺人,指责孝陵卫兵竟敢打人,挑动起情绪后,发起更大的冲撞。
五位千户看到这一幕,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笑容,那是强者对弱者的笑容。
站着次席的钱千户望着领头的千户,“赵千户,可以动手了吧?”
“袭击孝陵卫,罪同谋反,可以动手了。”赵千户颔首道。
旗令官精神一振,顿时疯狂摇晃起战旗。
围绕在校场的孝陵卫兵的长戈,立时便对准了上前制造冲撞的青帮弟子,三枪之下,大量青帮弟子倒地。
位置靠后的青帮弟子马上跪倒了地上,高喊道:“军爷,我是安民!”
“军民,我是安民!”
“……”
千户们的笑容更盛,这些小子,不傻啊!
可是,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