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盗起南洋

第46章 棉布贸易

  “♫ Luces divinas llenan sus almas,Sangre de estrellas,se marchan al alba……♫”

  在悠扬的拉丁歌声中,刘季离开了儿童学校。

  太阳已经高过树梢。

  街道上人来人往,大多都是正在休假中的海军士兵,他们挽着妻子,带着孩子,漫步街头,将刚到手的薪水转变成食物、首饰、衣服和家人们的欢声笑语。

  刘季选择了一条人少的小路,避开了大部分士兵,也减少了各种招呼和回礼耽搁的时间,不一会儿,便来到婆罗洲发展公司大楼。

  说是大楼,其实只是一个三层商场。

  踏上楼梯,路过一二层的商铺区,他径直来到三楼的会议大厅里。

  发展公司的高层们齐聚一堂。

  海陆军也各自来了一人前来,他们坐在长桌的另一头。

  此次会议,是为了解构荷兰人印度——巴达维亚的贸易航线,进一步针对性进行打击,甚至切换荷兰人返回欧洲的商路。更重要的是,分析接管荷兰人在印度生意的可能性。

  刚坐下,销售部经理便递来一份文件。

  “总裁,葡萄牙商人的胡椒购买状需要您的签字确认。”

  令状上的出售金额为15里亚尔/袋,交易量为10000袋,总计交易额为15万里亚尔,和先前在濠镜澳的约定并无区别。

  “仓库还剩下多少胡椒?”刘季边签字,边问。

  销售经理早有准备,脱出而出:“1万7千多袋。”

  “1万袋交付的同时,带他们去转转,尽量把蔗糖、白糖、油等咱们的产品都卖给他们,等差不多的时候,再把剩下的胡椒推销给他们。”刘季又特意叮嘱一句,“记住只要现金,不能赊欠。”

  销售经理领命离开。

  会议室大门关闭。

  总裁助理李文,也是外甥李峰的亲二叔,将准备好的文件放在刘季面前。

  刘季简单翻看了两眼,便示意开始汇报。

  “后半年公司通过向各个岛屿贸易中心派遣业务员,又通过向马六甲葡萄牙人和印度商人分享的信息,基本总结了荷兰人的印度——巴达维亚航向贸易状况。”

  李文走到悬挂的海图上,手指印度次大陆,在东南沿海的科罗曼德尔海岸画了一圈,然后又在孟加拉区域画了第二个圈。

  科罗曼德尔海岸涵盖了,北边的戈尔孔达王国和南边的维查耶那迦尔帝国,以及一些印度教占领的小国家和地区。这一区域标记了很多小点,都是荷兰人建立的贸易站。

  光是复杂的宗教问题和乱七八糟的国家,就会让在这一区域发展贸易变得十分困难。

  而东北部的孟加拉区域,属于莫卧儿帝国,但很多小圆点已经被打了×,显然是被摧毁了。

  刘季没有发表意见,等待着李文继续讲解。

  “据说,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在积极向西海岸的古拉吉特区域建立贸易站,试图发展西海岸贸易,并以此为跳板与波斯接触,到目前为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家可以查看报告第二页,上面罗列了公司统计到荷兰人在印度的生意。”

  刘季照做。

  荷兰人从印度进口的货物:棉布、靛青、硝石、钻石等等,其中以棉布为主要贸易品。

  前年——162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科罗曼德尔采购的棉布,价值大约在3吨白银。

  没错,是3吨白银,超过8万两白银,不是3吨棉布。

  而今年,交易金额已经达到了5吨白银。

  这些棉布,大约有三分之二被卖到了南洋各地区,获利一倍;剩下的棉布被运回了欧洲,利润未知。

  综合考虑从巴达维亚运往印度的芦荟、安息香、丁香、铜、瓷器、樟脑、乌木等等,印度——巴达维亚航线,荷兰人一来回获利至少10吨白银。

  如果能切断这条航线,荷兰东印度公司即便不会立刻破产解散,也得半残。

  可是念头刚起,就被海军的代表葛老六破灭。

  “各位,这个数字看着很诱人,但你们得考虑到,巴达维亚在我们西边,通往印度的巽他海峡被他们控制着,马六甲海峡又是葡萄牙人的,根本就不是我们能阻断的。”

  “葛船长,先别着急下结论。”李文摇摇头,晃了晃手中的文件,“请各位继续翻到第三页,我相信这个数字可以帮助海军突破艰难险阻,克服一切困难。”

  葛老六很是不屑,哪里料到刚看到数字,就木然瞪大眼睛,大气不敢出一声。

  27吨。

  其中,价值24吨白银的棉布,分别由古拉吉特人和科罗曼德尔人从印度运到马六甲,或者巴塞,或者巴达维亚。

  葡萄牙人、英国人每年大约共计运送棉布2.5吨白银。

  丹麦人可以向巴塞输送价值0.5吨白银的棉布。

  加上荷兰人输送的棉布,共计金额达到了32吨白银,约等于85万多两。

  算上往返时的其他货物交易,年利润妥妥超过150万两。

  就冲这么多钱,哪还有不可能的事。

  不行也得行。

  在众人被惊掉下巴时,刘季因为前世对此有所了解,丝毫未感到惊讶,而是提出了两个问题。

  “暂时不考虑能否解决荷兰人、古拉吉特人和科罗曼德尔人,我想知道,我们拿什么从印度人手里买棉布,香料、大米还是别的什么?”

  “第二,我们得到这些棉布后,是否有能力在一年内将他们卖光,我们有那么多销售员和货船吗?”

  不等李文回答,葛老六率先抢答。

  “我觉得苏门答腊岛上黄金,就是为我们的棉布贸易准备的。”

  只是他的话并没有得到任何声援,就连旁边的陆军兄弟都嫌弃的换了一个位置,好说明两人不熟。

  “葛船长说的没错,香料和大米,印度人是不要的,只要黄金和白银。”李文面露微笑给予肯定,突然间脸色一变,话锋反转,“但是你没有考虑到米南加保的黄金年产量只有340公斤,即便是以大明的金银高兑换比,也才值7万多两白银,远远达不到我的需求,但在这里金银比连1:3都达不到。”

  “你先别急说‘不抢白不抢’,请翻到倒数二页,看陆军给出武力评估报告和花费预测。”

  苏门答腊岛上的金矿,主要集中在米南加保地区内陆大山里。

  米南加保当下属于亚齐苏丹国。

  亚齐苏丹国海军很弱,陆军也很弱,但他们是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的霸主,人多势众。

  陆军评估,武力占领米南加保港口需要派出2000士兵,之后需要尽快建立要塞和炮台,并成立一支300人的快速反应部队,随时能进矿山打击亚齐军队或镇压矿工反抗。

  预测攻占港口城市牺牲人数,在200到500人之间。

  每年应对亚齐军队反攻,死亡人数在30人以上。

  每年军费开支,9万5千两白银。

  建设要塞和炮台费用,4万两白银。要塞建立后,驻扎士兵可削减至800人以内,军费削减至3万3千两。

  军队补给开支,2600两白银。

  占领金矿后,第一年合计亏损6万4两,之后每年盈利3.7万两。

  士兵抚恤费用另算,城市管理成本,矿山开支,海军保证航线等费用另算。

  单从钱的角度来说,盈利的少,比海军在海上碰运气差的远了,但也的确是赚了。

  就是人牺牲的有点多。

  当前,陆军加上烧火做饭的后勤人员也才900人,没有足够实力,也无法承受牺牲。

  葛老六心知武力已经不是解决办法,但还是嘴硬着想挽救些面子:“那就没有别的什么矿,产出足够高的?”

  不曾想,李文还真有答案。

  “横渡大洋去墨西哥挖银矿,或者打穿日本,抢日本银矿。”

  “近一点的,可以打穿东吁,在掸邦有个年产3吨的银矿。”

  “或者你可以学爪哇人,在爪哇岛上到处挖满者伯夷时期留下的古坟,肯定比挖金矿赚的多。”

  见老六还要话说,刘季挥手制止。

  虽然知道没什么戏,他还是抱着一线希望问道:“阿文,有打听到荷兰人的运宝船的航线和时间吗?”

  荷兰人的运宝船是东印度公司从荷兰本土拿到的投资,是巴达维亚能顺利开展贸易的保证,每年超过100万荷兰盾,约14吨白银,且逐年增加。

  这笔钱保证了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无法在贸易方面和东印度公司的竞争。

  同时,随着西班牙在欧洲战事紧张,大幅度削减了流入亚洲的白银,加上日本幕府也开始减少白银出口,东印度公司的资金优势被进一步放大。

  可正是因为运宝船的重要性,其消息并不容易被打听到的。

  唯一得到消息就是,巴达维亚总督本人都不知道运宝船会何时到达。

  所以问题又再次回到起点。

  想要搞贸易,就得有超大笔白银作为启动资金。

  而想要有大量白银,就得搞日本或美洲。

  要么就只能像现在这样,在南洋小范围内,以物易物的圈地自萌,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交易。

  正是因为缺乏资金,在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出现之前,爪哇人、望加锡人无法把香料贸易发展出去。

  不过,此次为期数年的调查还是有好消息的。

  已经探明荷兰人前往印度的时间和大概航线。

  通常是12月之后,荷兰人会利用印度洋的东北季风,从巴达维亚启航,经过巽他海峡,在苏门答腊岛以西北上,再经过阿曼达海,抵达孟加拉湾。之后,在孟加拉修整后,沿印度次大陆海岸线南下,抵达科罗曼德尔的马苏里帕塔姆。

  经过3月的采购后,会趁着6、7月份季风转向,返回巴达维亚。

  有了时间和航线,就更容易堵截荷兰商船。

  同时,未来一年的计划在刘季心里成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