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我的兄弟是李世民

第21章 十道九医

  任以虚突如其来的敬重,让孙思邈不免有些错愕,连连将任以虚扶起,又给任以虚还了一礼。

  “老朽惭愧,任县伯多礼了。”

  见礼后,任以虚开口道:“不知孙真人有何话说,大可言来,晚生洗耳恭听!”

  对于孙思邈这位让华夏医学闪耀在世界舞台的神医,任以虚是打心眼的敬重。

  而且,孙思邈的功业可不仅仅只是那些,历史上孙思邈也曾参与《唐草本》的编纂。

  有孙思邈这样的神医坐镇,《唐草本》的提前编纂,他可就更有底气了。

  除此之外,孙思邈还有一项对世界影响更为深远的发明!

  那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记录火药配方的人!

  而在当下,孙思邈在大唐医学界和道门的名望地位,也都是举足轻重。

  只要能够说服孙思邈这样的人物成为助力,那要积蓄推广医学的力量可就要轻松很多了。

  任以虚之所以支持朝廷灭佛而不灭道,除了他之前跟李世民谈及过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无道不成医,医道不分家!

  自古医道不分家,中医的传承有至少一半以上的功劳,要归功于道门人物!

  《黄帝内经》日:岐黄五玄,山、医、命、相、卜。

  医术,就是道门最重要的五种玄学方术之一!

  汉末三国,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华佗、张角、于吉、董奉,他们都出自道门。

  东晋名医葛洪、南朝名医陶弘景、唐代名医孙思邈、韦善俊、韦慈藏......

  十道九医,修道之士无不略通中医!

  之所以道门对中医的传承推广有巨大作用,是因为道门讲究阴阳、讲究五行、讲究精气神。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

  天阳地阴,而人长其中,所以头顶天,足踏地,顶天立地为人。

  道德经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

  人体就是阴阳的产物,阴阳两气在人体共生,精气神就是人体的根本,五脏对应的就是五行。

  简而言之,人体就是自然、就是阴阳、就是宇宙,也就是道。

  而中医就是以人体为整体,以阴阳、三气、五行作为核心理论。

  而且,修道之人历来信奉长生,精于养生之道,追求消灾减难、延年益寿。

  正因为如此,华夏历代名医大都出自道门,或精于道学。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常说:无道不成医,医道不分家,医道无术不行,医术无道不久。

  纵任以虚所见,除了孙思邈之外,在这些医者之中有七成是身着道袍的人物!

  要是在大唐灭道,这些人也同佛门和尚一样发配为奴,那华夏的中医传承断代百年都是轻的!

  孙思邈语调温和的说道:“任县伯想要为我等医者请命,让朝廷开设医学,在科举上开设明医科,在老朽看来是极好的事情!”

  “可是任县伯想过没有,自历代以来,医学一直不受朝野重视,而我医者也与乐师、工匠之流为伍,地位低微。”

  “任县伯难道以为,光凭我等请命,就能让朝廷开设医学,开科取医?”

  尽管淡薄名利,对入朝为官什么的,孙思邈并不在意。

  但对于任以虚开设医学、开科明医的想法,医者仁心的孙思邈却非常认同。

  要是朝廷能够重视医学,大力培养医生治病救人,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功业。

  而要想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学习医术,提高医者的地位也很有必要。

  只有医者的地位提高了,医学才会对更多的人有足够的吸引力。

  他是世外之人,可以淡薄名利不在乎身外之物,但那些世俗中的医者呢,学医总得有个奔头。

  不说世俗中人,就是他衣食住行,也照样离不开金钱。

  可要想让朝廷推广医学,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医学历来不受重视,医者的地位也不高,冒然抬高医者的地位,推广医学,这根本是不可能现的事情。

  孙思邈的一席话,给那些因任以虚说教而激动火热起来的人心,猛地浇上了一瓢冷水。

  满座医者闻声都不由得垂首低眉,瞬时眼底的火热黯淡了好几分。

  任以虚见此却悠悠一笑:“如果医者对朝廷立下大功,做出重大贡献呢?”

  “立下大功?”孙思邈皱眉不解。

  周围的医者们听到这话也都抬起头来,向着任以虚这边探看过来。

  任以虚笑了笑:“孙真人难道忘了,如今我们医师对朝廷可是有救治百官的功劳!”

  “朝廷对我们医师不可能不引起重视!”

  “要是没有我们医师,朝廷这么多官员谁来救治!”

  “朝廷要不重视医师,医学得不到传承发展,要是我们这些人都老去,百年之后,朝廷接下来的官员又能靠谁来救治!”

  “现在我们医师们,为朝廷立下诊治文武百官的功劳,要是我们联名向朝廷上书,请求设立医学、科举明医,朝廷能不重视我等。”

  听到这番话,所有的医者们都恍然地露出了喜色。

  是啊,他们可是有医治文武百官的功劳!

  就凭着这份功劳,再加上他们这数千名医者的联名上书,朝廷怎么可能不引起重视呢!

  要是没有他们医者,朝廷官员们将来得了病,没人救治,不就只能活活病死!

  孙思邈闻声,脸上略有喜色,但又不禁皱了皱眉:“要是朝廷并没有因此而同意我们的上书呢?”

  任以虚说的是实情,他也认同可行。

  可他心里还是不免有些担忧。

  医道传承数千年,周代就已经有医官了,千百年来,医者们救治的官员无数,可医者们的地位却并没有提上去。

  尽管可行,但他认为机会微渺。

  单凭这点功劳,只怕难以撼动,医道和医者们,在华夏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形象和地位。

  任以虚从容的笑道:“就算诊治文武百官的功劳不够让朝廷设立医学、科举明医,要是我们能建立比这更大的功勋呢?”

  “要是我们医师有保家卫国的大功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