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摊牌了,我是天下第一豪门

第1209章 敝帚自珍

  “吴爱卿若是实在没有一个明确的人选推荐,那朕就用自己的方式选人了,你也帮朕参谋参谋吧。”

  王林无奈的说道。

  “臣遵旨。”

  吴德勇松了口气。

  看看,他赌对了吧?

  就知道陛下定然有办法作出决定的。

  “既然大家都有心报国,那便按资历与专长来划分吧。”

  王林继续说道:“资深且擅长治疗瘟疫的御医可先行前往兖州,其余人则留守京城,以防万一。”

  吴德勇下意识点头。

  不过转念一想,又发现了端倪:“陛下,资深的御医若都前往兖州,京城该怎么办?”

  总不能放任不管吧?

  虽说得罪人的事不是他做的。

  可若是京城出现了缺少御医,缺少大夫的情况。

  到头来,别人也不敢指责陛下,说他派遣御医支援兖州,救治疫情的决定是错的。

  只会说吴德勇这个御医主不能知人善用,导致京城御医缺乏。

  “总能剩下几个人吧!”

  王林哭笑不得。

  总不能所有御医都擅长治疗瘟疫吧?

  不是说,在此之前的瘟疫,大多数都是通过“围杀”的方式解决的吗?

  “不过,若是吴爱卿不放心的话,也可以紧急从各地选拔一些优秀的民间医生补充到御医署,这样既能保证兖州的救援工作,也能维持京城的正常运转。”

  王林只能继续给出相对可行的建议。

  吴德勇闻言,眼前一亮。

  好主意啊!

  他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作为前朝就已经为朝廷效命的老御医。

  吴德勇自己可能都没发现,他的思维受到前朝的束缚太深了。

  很多时候脑袋都转不过弯来。

  毕竟年纪也大了。

  他那些下意识推脱的小习惯,自然也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坏毛病。

  “吴爱卿可知,京城如今有多少医馆,多少可用的大夫?”

  王林随口问道。

  毕竟吴德勇本身就是医道巅峰的代表,对于京中大夫的情况,多多少少都能有些了解。

  “这个嘛,据臣所知,京中如今有八家医馆。目前在医馆任职的大夫,具体数量臣倒是不清楚,但整个京城的大夫,不会超过五十人。”

  吴德勇笃定地说道。

  王林闻言,有些诧异:“就这么点?”

  对于这个数量,王林感觉极为不满。

  “吴爱卿,这京城之中大夫为何如此之少?”

  吴德勇一愣。

  显然是没想到陛下会问这种问题。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吗?

  “这……陛下难道不知?”

  吴德勇试探着问道。

  “不知,还请吴爱卿为朕解惑。”

  王林严肃的看着他。

  吴德勇沉吟片刻。

  估计是没想到王林竟然真的不知道!

  要不要说呢?

  感受到王林充满威势且压迫感十足的眼神,当着陛下的面,撒谎恐怕不是明智之举。

  吴德勇叹息一声,只得缓缓说道:“其实,自古至今,医术一直都是一门家传技艺。”

  说话间,吴德勇还不忘用眼神偷瞄王林的表现。

  见他表情没什么变化,这才敢继续往下说。

  “许多名医世家皆将自家医术视若珍宝,绝不轻易外传。即便有徒弟入门,也多是自家子侄或亲信之人,外人很难学到真正的医术精髓。”

  吴德勇说完,便不再开口。

  王林也终于意识到问题出在哪了!

  道理很简单。

  就和手艺人经常说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一个道理。

  能传家的本事,在如今这个年代,那当然是要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以求子孙将来也有一个谋生的本领。

  外人?

  这种能养活一家人的本事,凭什么传给外人?

  敝帚自珍虽然不应该。

  却是经过几代人总结和整理出来的经验,是很多人用血与泪的教训,传递下来的观念。

  王林听完吴德勇的解释,心中不禁有些失望。

  他原本以为随着朝代更迭,这些旧习能够有所改善,却不料依然如此根深蒂固。

  作为皇帝,对于这种陋习,王林是比较抵制和排斥的。

  可作为曾经在最底层的一员,王林也能理解百姓们做出这种选择的初衷与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保障不足。

  百姓没有安全感。

  家传手艺让外人学去了,自己与家人就没法谋生了。

  都活不下去了,怎么可能收徒弟?

  还教他们真本事?

  “吴爱卿,朕问你,若让你牵头,创办医馆学堂,可否能让更多大夫加入进来?”

  王林深吸一口气,缓缓问道。

  吴德勇毕竟是御医署的御医主,是朝廷命官。

  如果以他入手,加上吴德勇在医术界的名望,或许能改变现如今的医术界,培养出更多医术高超大夫!

  这不仅仅是为了此次瘟疫,京城缺乏大夫的问题。

  也是为了以后,更多需要大夫的地方,为了以后华国的百姓,有更多人能够有机会在生病的时候得到治疗。

  京城这种全国顶尖城市,大夫的数量都如此稀缺。

  那些小地方呢?

  郡城、县城,乃至村镇……

  百姓生病后,真的能找到的确有本事的大夫帮忙治疗吗?

  吴德勇摇摇头,叹道:“陛下,此事说来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一则,那些名医世家未必愿意将自己的医术公之于众。

  二则,培养一名合格的大夫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事儿,他还真不是没想过!

  但就算是他愿意将自己的医术公之于众,愿意为华国的医学界做出贡献。

  其他人呢?

  也愿意配合吗?

  每个大夫所擅长的领域,擅长治疗的方向,都会略有不同。

  只有集众家之所长,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全能医生。

  王林陷入深思,他明白改变这一现状绝非易事,但也深知必须有所行动。

  否则,无论是应对如兖州般的瘟疫,还是保障京城百姓健康,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吴爱卿,若朕命你与翰林院联合,编著一本医术。其中需记载你这些年行医的经历,以及相应案例,你可愿意?”

  王林突然改变了方向。

  吴德勇想都不想,直接点头:“臣自然是愿意的,只要翰林院的诸位大人愿意配合。”

  出书哎!

  以前那可都是医道名家,或者是那些文人的特权。

  虽说吴德勇在当今华国,可以称得上一句医道大家!

  当之无愧的权威。

  但放眼历史,吴德勇很清楚,他与那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医学著作的神医们,还有这很大的差距。

  让他出书,那是陛下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和赏赐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