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愧是名医的传人
收工后,大家休息喝茶。
“陆尧,李董给你的价格是多少?”
陆纪军好奇的问陆尧。
其他人也竖起耳朵倾听。
“比市场塘口价贵了一元。”
陆尧说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
癫子听了,低头喝茶,没说什么。
陆尧以后就是他的铁饭碗,他不会傻的说出来,砸了自己的铁饭碗。
以陆尧跟李云波的关系,其他人都觉得理所当然,也就没在价钱的问题上纠结。
“这小子只讲钱不讲亲情,我找他,鱼便宜出售给茅园农庄,一口拒绝,丝毫不给面子。”
李云波的堂兄李云海抱怨。
“话不能这样说,人家做生意肯定要选最好的。”
“我们南粤人嘴叼是出了名的,只要一次吃的不满意,就不会再光顾。”
“不是我帮老同学说话,现在还有多少人把所有精力放在养鱼上,又舍不得投资,要数量没数量,要质量没质量,我要是农庄老板我也不要。”
癫子毫不客气的反驳。
“我的可是山塘鱼,也不比陆尧的差。”
李云海仍然不服气。
“这里的水质怎么样,大家都清楚,每口塘至少两三口山泉眼,比山塘也不差,只要用心养鱼,不说赚大钱,养活一家人完全不是问题。”
“做任何事都要看是谁在做,不同的人做,效果完全不同。”
“你们的老同学什么人,我不说你们心里也有数。”
癫子跟李云海八字相冲,两人就喜欢斗嘴。
陆纪超,陆纪军和李云海是小学同学,也是茅园乡当年出了名的捣蛋鬼,一个星期有三天逃课去溪沟里掏螃蟹。
“德伯,你也知道我这人有话直说,不会拐弯抹角,超哥就是好吃懒做,如果他能把所有精力放在养鱼上,不说赚钱,起码能养活一家人,更不会欠债。”
癫子说完,意识到陆立德在身边,又赶紧解释。
他不解释还好,越解释陆立德越尴尬。
也幸好大家都是熟人,知根知底,一笑而过,陆立德才没那么尴尬。
“现在鱼价那么低,大家都不容易。”
“只要大家愿意,以后把大鱼卖给我,价钱比市场塘口价贵一元,鱼好价钱再高点也没问题。”
陆尧道。
他跟癫子池塘里的大草鱼根本不够供应给农庄,若是整个乡里的大草鱼都卖给他,他就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大规模培养脆鱼鲩,再也不担心会供不应求。
“这样会不会得罪鱼贩子?”
“得罪就得罪,老子早就看他们不顺眼。如果不是为了讨口饭,谁愿意在别人面前低声下气。”
“就是,老子也早想揍他们一顿。”
“哈哈哈哈。”
……
陆尧悬挂的心终于放下。
陆纪军,李云海和吕意民都是茅园乡的养鱼大户,而且养的都是山塘鱼,数量多不说,质量也比一般人养的好。
若是他们害怕得罪鱼贩子不跟他合作,他只能另找鱼源,成本会高出很多。
他现在资金紧张,能省则省。
陆尧把工钱转给大家。
捉鱼团队的人坐了一会就走。
他们下午还要去县城城效捉鱼,回去吃饭喂鱼睡觉,下午才有力气干活。
陆尧的第二口池塘要打桩搭建路桥,癫子没跟捉鱼团队去县城捉鱼,前来帮忙。
池塘的水位放低到淹没膝盖的位置,这样阻力大大减弱。
癫子遗传了他老子,天生大力。
陆立德常年干活,尽管已经六十五岁,力气也不输年轻人。
陆尧如今的力量更是惊人。
三人用了三天时间把路桥,网箱和增氧机安装布置完毕。
等池塘的水恢复到原位,一批批足斤的草鱼从其他池塘运来投入网箱。
茅园山庄也叫人前来载鱼。
五亩塘正式开始为茅园山庄供应脆肉鲩。
陆尧的日子终于不再那么忙碌,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他除了喂鱼,更多的精力放在蚕豆上。
有灵泉,地里的蚕豆长势一片大好。
陆尧正在蚕豆地里锄草,手机里传来电话铃声。
他的手机设置了拦截陌生人电话,只有白名单上的才打得进来。
年轻人除非打不通语音和视频电话,不然不会打手机卡号。
只有上了年纪又不会玩微信的才会打手机卡号。
他掏出手机一看,是奶奶打来的。
“奶奶,什么事?”
陆尧接通电话,开了免提。
“家里的电视又看不了电视台,你来看一下。”
奶奶道。
“噢。”
陆尧挂了电话,扛着锄头回到房子,洗完手开着摩托去小叔家。
“刚才你二伯的小孙子玩摇控器,被他按走了就按不回去。”
陆尧刚进门,奶奶就解释。
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冬至,他们家族要上祖坟,那些在外的叔伯陆续回来。
这种问题对年轻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但是智能电视根本没考虑老年用户习惯,却不知道年轻人根本不看电视,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投屏看电影,电视机多数成了摆设,没有老年和小孩的家庭甚至连电视机都没有。
“奶奶,我还要干活,先走了。”
陆尧调回到电视台模式,放下摇控器就要走。
这时一辆汽车停在门口,从车上走下来一对中年夫妇,其中中年男子抱着一个三岁大的幼童。
看样子,应该是祖孙。
陆尧一看是陌生人,就知是慕名而来找他爷爷陆伦年看病的。
陆伦年虽是赤脚医生,却懂得不少祖传秘方,是十里八乡的名医,老屋的客厅和这里的客厅都挂满了病者家属送的锦旗。
不过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也越来越少替人看病。
并非他记忆力变差,而是如今年份久的野生中草药极少,子女又不让他进山去找中草药,他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在不好意思,我老伴刚跟我二儿子出去。”
陆尧的奶奶走到门口,对正要进门的中年夫妇抱歉道。
“陆大夫什么时候回来?”
中年妇女问。
“应该要晚饭时间。”
陆尧的奶奶道。
陆尧看到中年夫妇脸上露出失望之色,好奇的看了一眼他们的孙女,见她不住咳嗽打喷嚏,手上脸上还布满疹子,应该是过敏引起呼吸道感染。
“你孙女经常在户外有花草的地方玩耍吗?”
陆尧心疼幼童,问。
“你是?”
中年夫妇好奇的打量陆尧。
“这是我孙子。”
陆尧的奶奶赶紧解释。
“没有,我孙女体质一向不好,我们不敢让她到处乱跑。”
中年男子一听是名医的孙子,以为也懂医术,如实回答。
“你家客厅摆有发财树?”
陆尧又问。
“有。”
中年男子道。
“你施过牛粪羊粪之类的肥料?”
陆尧又问。
“施过腐熟的牛粪肥。”
中年男子道。
“你施的牛粪肥没有处理好,招惹了害虫和病菌,发财树长势也不好吧?”
“你孙女体质不好,又经常在发财树旁边玩耍,或者不小心弄到盆里的土,感染了病菌。”
“我爷爷不在这里,他的药材我不敢乱动。”
“不过你们放心,你孙女的问题不大,让医生开抗过敏药服用就好。”
“记得把发财树的肥料换掉,避免你孙女去弄盆栽里的土。”
陆尧道。
“好,好,好。”
“记得,记得,记得。”
“谢谢小兄弟。”
中年夫妇听陆尧说的头头是道,就像亲眼看到一样,不愧是名医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