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贾母送晴雯,王子腾兵败,神京告急!
荣禧堂。
热闹了一阵子过后,小辈们退下,只留贾母和两府的成年男主子在此作陪。
罗晖挥退了下人后,这才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
“听闻老国公当年在军中威望深重,部下众多。”
“如今朝廷艰难,若贾家能站出来振臂一呼,为父皇扫清宵小,父皇必然龙颜大悦!”
“老太君心中所盼之事,也不是没有可能。”
贾母心中一跳,连忙委婉的拒绝了此事。
老国公留下那点人脉可是贾家的立足之本,不能拿来赌一个未知的可能。
罗晖没有继续规劝贾母,反而看着贾政问道:“贾大人在工部员外郎的位置上待了许久了吧!”
贾政连忙站起来回道:“回殿下,下官惭愧,在工部员外郎任上已有六年之久了!”
六年啊!六年挪不了一步!谁懂他心里的酸涩啊!
罗晖直接抛出了诱饵。
“本王如今监管工部,在工部官员任免之事上也能说上些话,不知贾大人可想更进一步?”
想啊!我可太想进步了!
贾政激动得面红耳赤,贾母看着小儿子那副不值钱的德行,恨不能啐他一脸!
但事关儿子前程,若是真能推上一把,贾母也不吝啬用些人脉去换。
“老太君也知道,如今朝中上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要经过皇祖父亲自点头方可任用。”
“贾大人非科举晋身,若是一下子晋升太快,恐惹人非议!”
“不如先做个四品郎中如何?”
贾母脸上露出一抹失望之色。
才四品啊!
贾母犹豫不决,贾政恨不得立刻答应,只有贾赦和贾琏拉着张脸满脸不高兴。
荣国府是大房的,凭什么用府上的人脉给二房换好处?
老太太也太偏心了!
贾珍和贾蓉父子不发一言,他们既不想做官,也不想掺和进这种是非之中。
荣国府的事情,宁国府也不想多管闲事。
贾母沉吟许久,艰难的回绝了罗晖的提议。
贾政不可置信,贾赦笑意满满,贾琏幸灾乐祸。
“老太太……”
贾母抬手打断了贾政的恳求。
“老二啊,你别怪母亲偏心。”
“你都这个岁数了,再往上爬一步有什么意义?”
“宝玉、兰儿他们都还小,以后出仕上下需要打点的地方比比皆是,还是给小辈们留下些底蕴吧!”
贾母三言两语定了基调,贾赦连忙附和着将事情敲死。
天可怜见,贾老二也有在母亲那里吃瘪的时候。
贾政脸色变来变去,拗不过贾母,只好答应下来。
心里边憋着一口气,对贾宝玉的怨念更深了!
罗晖没想到素来偏心的贾母会拒绝他的提议。
也罢,就贾家这个德性,早晚有作死的时候。
到那时手里捏着贾家的把柄,贾家的人脉还不是想用就用!
王子腾能做到的事,没道理他一个亲王做不到。
到时候想要谈条件就不可能了!
贾母害怕贾家连番拒绝罗晖,会引起他的怨怼。
为了平息梁王怒火,贾母立刻派人将早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梁王。
“王爷,这是晴雯,是个极为妥帖的可人儿,一手针线活绣得极好,一直留在我身边。”
“我看王爷身边没什么丫头使唤,不如就把她带去罢!”
罗晖抬眼一看,只见这丫头水蛇腰、削肩膀,模样标致,眉目间却有些许凌厉。
罗晖只看了一眼就有些不喜。
他是个很重规矩的人,对这种自命不凡的丫头无感。
“老太君既然喜欢这丫头,本王又何必夺人所爱。”
“留着给你家宝玉使唤吧!”
罗晖站起身就要离开,晴雯低着头满脸不忿。
她虽然是个丫头,却也是要脸的!
凭什么把她送来送去啊,她才不稀罕攀那高枝呢!
贾母可不管一个丫头的想法,拦住罗晖急声道:“王爷,您若瞧不上这丫头,不如带去给元春使唤。”
“她一个人在王府过活,我这做祖母的心疼孙女,只当陪嫁了个丫头就是,您看如何?”
贾母姿态放得很低,罗晖也没再拒绝。
“老太君,贵府手握宝山,惹人注目,注定安稳不下来的!”
“听本王一句劝,该放手就放手,有些东西强留不得!”
贾母看着梁王远去的背影,愁眉苦脸的看了看身边不争气的儿孙,一时间进退两难。
晴雯收拾了包袱,在一众姐妹们恭喜艳羡的目光中,烦躁的登上了王府的马车。
等贾宝玉得到消息,追过来的时候,晴雯早已随梁王离开。
贾宝玉失魂落魄,只觉得又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儿家,入了那淤泥里,再也爬不出来了!
……
梁王府后宅,贾元春小院中。
晴雯低眉顺目的给元春见礼,拜见了自己的新主子。
元春急忙让丫鬟扶她起来,询问起家中的情况。
晴雯挑着自己知道的消息转告元春。
元春听得唉声叹气,无言以对。
昏头的父亲,愚蠢的妈。
纨绔的弟弟,破碎的家!
带不动,真的带不动啊!
以前家里还有珠大哥哥这个读书上进的火种,如今却只剩下满府富贵眼,只知享受,不知收敛!
这么下去可怎么好啊!
元春心中焦虑不安,读了老太太让晴雯捎来的家书后,脸色瞬间一片潮红。
真的要那么做吗?
元春咬着嘴唇,心里非常难为情。
……
京中欢快的气氛还没消散,就被一则边关急报打破了气氛,瞬间变得低沉起来。
王子腾领兵出关,追杀建奴未果。
被建奴在山野间伏击,损失惨重!
建奴重整旗鼓,再度杀回山海关!
山海关总兵万松柏紧急向朝廷求援,恳请朝廷速速发兵驰援山海关,否则山海关危矣!神京危矣!
接到急报,朝廷上下一片哗然!
永庆帝一连下三道圣旨,将镇守西北的老帅英国公召回朝堂,领兵驰援山海关。
同时,抽调各地精锐,全力北上勤王!
朝中一些‘有识之士’甚至开始规劝皇帝暂时南迁,以免发生不忍言之事。
文武大臣、宗室诸王吵成一团。
皇帝只觉得心累,亲自跑去大明宫与太上皇商议决策。
太上皇口出惊人,竟然让皇帝御驾亲征,提振士气!
永庆帝差点没被气死!
这是想趁机要他的命啊!
父子俩不欢而散,宫中氛围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