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3章 我有一个朋友

  转头看向李远,杨翊问,“你也是杂志社的编辑人员么?”

  李远摇头,“我只是个普通读者,今天是作者·编者·读者座谈会,编者总共来了七个,作者有五六个,剩下的全是跟我一样的读者。杨师傅,我听北岛大哥说,你特别支持《今天》的事业发展,听说了我们没有场地开会的事情,主动给我们安排教室。你这么支持杂志的发展,是因为平时也关注诗歌么?”

  听到李远这话,杨翊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原本还当小赵是个老实人,没想到这老实人嘴里实话也不多。

  不过杨翊也表示理解,毕竟这样说,能增加大家的信心。

  干事业嘛,不能太死板了。

  “我嘛,就是个看大门的,哪有心思关注诗歌啊。”

  李远立马正色道,“杨师傅,你这么说我可不认同,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诗歌既可以曲高和寡,也可以亲近大众,它平等地给以每个人机会。”

  杨翊上下看了看李远,心说这孩子怎么跟北岛说话的语气一模一样,喜欢起高调。

  “小李你说的很对,我这不是特意过来跟你们多接触接触,感受艺术的气息嘛。”杨翊随口应付了一句,又笑着说,“小李你跟我说说,哪几位是作者,我也好知道该关注谁。”

  李远没听出杨翊语气中的敷衍,认真地给杨翊介绍,“前面的那几个……”

  今天来了五六个作者,名字杨翊一个都没听过。

  倒是没来的一些,杨翊认识的不少,比如舒婷、顾城、蔡其矫。

  “那个是马德升,我们杂志里面的版画大多是他画的,他旁边坐着的是史康成,北岛大哥同学,主要翻译一些外国作品在杂志上发表。”

  听到这里,杨翊眉眼一挑,“《今天》上面还有翻译的外文作品?”

  “当然有。”

  李远直接掏出一本散发着浓厚油墨味的杂志,封面是油印的,一个栅栏为主的窗口中有“今天”的字样,下面还有英文“The moment”。

  把“今天”翻译成“The moment”,倒是能看出来译者一些特别的心思,不过杨翊还是觉得直接用“Today”更简单、贴切。

  “这是第一期的《今天》,里面就有史康成翻译的作品。”

  李远翻到其中一页,指向文章的标题,杨翊伸头去看,“谈德国废墟文学。”

  杨翊一边读着文章,一边问:“翻译外文作品在这上面发表有钱拿么?”

  “呃……应该有吧。”李远也不确定。

  他不明白杨翊为什么这么关注翻译的事情,虽然他刚才跟杨翊说艺术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他心里清楚,一个门卫,跟翻译外国文献很难联系到一起去。

  杨翊看完了那篇翻译的文章,顺手又往前面翻。

  大部分都是诗歌,其中有两首杨翊还很熟悉,分别是舒婷的《致橡树》跟北岛的《回答》。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小说,其中一篇竟然是史铁笙写的《午餐半小时》。

  从前杨翊只是听说过《今天》,如今一看,这杂志还真挺有实力。

  同时他也疑惑,这么有实力的杂志,竟然连个开会的地方都没有,以至于主编自己跑来低声下气地求他。

  不过想到如今的大环境,杨翊心中又了然。

  《今天》虽然是文学刊物,不搞反动,但毕竟是民刊,不被官方承认。

  ……

  座谈会开了两个多小时,北岛他们带着大家讨论了杂志以往杂志刊登过的作品,又聊了几首新作。

  这些新作,有些是作家写的,还有些是读者写的。

  几首诗杨翊都认真听了,不管是作家写的,还是读者写的,都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但是现场众人却很激动,无论谁分享了一首什么样的作品,其他人都尽量给以鼓励跟掌声。

  关键是,杨翊能够看出来,大家对不少诗的反应都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是真的觉得那些诗很不错。

  最后座谈会结束,众人开始离场。

  李远收拾东西道,“翊哥,你不走么?”

  “你先走吧,我再等会儿。”

  李远没说话,只是看着杨翊手上的杂志,杨翊恍然道,“哦,这个还你。”

  接过杂志,李远笑道,“翊哥,我先走了,有机会再见。”

  “嗯,有机会再见。”

  没过多久,教室里面的人散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杂志社的编委成员,作者们也都走了。

  他们编委留下来大概还有什么小会要开,北岛见杨翊没走,便笑着说道,“翊哥,座谈会已经结束了。”

  杨翊没动屁股,“我找你有点事。”

  “找我?”北岛看了看编委其他人,又问,“不方便在这里说么?”

  “也没什么不方便,我就想问问,你们杂志收不收外语作品翻译的稿子,有没有稿费。”

  “翊哥你问这个做什么?”

  北岛的反应跟李远差不多,他也不理解杨翊一个门卫为什么要问外语作品翻译的事情。

  杨翊也没心思跟他解释,便说,“我有个朋友,英语还不错。”

  “哦,这样啊。”北岛点点头,笑道,“是这样的,我们杂志社现在还没有对创作者支付稿费。”

  “没有稿费?”

  看到杨翊的反应,几个编委成员都笑了起来。

  “杨师傅,人生在世,钱有时候没有那么重要。我们这些人聚在一起,就是要为广大创作者建立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推动文学创作跟思想交流。”芒克说道。

  看得出来,在他心里已经把杨翊贴上了“市侩”的标签。

  杨翊倒是挺佩服北岛跟芒克他们,一切为爱发电的行为都是值得钦佩的,但是钦佩归钦佩,这种事情杨翊自己做不来一点。

  他本来还想给《今天》发点文章赚赚稿费,现在听说没稿费,他便兴趣缺缺。

  “行,我知道了,你们走的时候,记得把门给我锁了。”

  嘱咐了一句,杨翊起身朝门口走,不过他刚走几步就被北岛喊住,“翊哥,稍等。”

  杨翊回头看向北岛,“怎么了?”

  北岛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来,“之前我们社收稿子确实不给稿费,不过现在情况特殊,你如果有合适的稿子,我们可以支付稿费来收。至于稿费几何,就要看稿子的质量、篇幅以及类型了。你刚才说的翻译稿子,肯定要便宜一些,如果是原创的小说或者诗歌,稿费更可观。”

  杂志社的大管家鄂复明笑道,“最好是诗歌,字数少的那种,性价比最高,因为稿费是论首给的。”

  “一首多少钱?”

  “五到十块钱。”北岛回道。

  杨翊点点头,五到十块,倒还算可观。

  他如今在燕师大当门房,每月满勤的话是三十二元一个月,如果招临时工顶他的班,他需要每天支付人家一块钱。

  等于是说,一首诗顶得上五到十天的工资。

  这年头,大部分工作的薪资都差不太多,一个工厂有编制的工人,每月也就能比杨翊多几块钱而已。

  杨翊沉吟片刻,点头道,“行,我回去跟我朋友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