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天地,正快意间,忽见远处一道黑云窜来,一股不祥魔气弥漫。
袁不凡正待退让,不欲去惹麻烦,他修大道,却不是为了降妖除魔,只是求个自在逍遥,只要此魔不与他为难,便当没见过,也无不可。
可就这样想时,便见黑云后相随几道神光,仔细眺望,其中一人却有过一面之缘,正是平安县城隍判官,此时携一众神官,追逐魔影。
那判官大约五十岁许模样,身材不算魁梧,此时手持金印,正施展神道手段,不断拦截前方逃逸魔踪,举手投足,宛若有雷霆震动,一道道金色神光,透体而出,破空袭击黑气。
那武判官见远方有人驾云,见其气质,便知绝非凡夫。确实非凡夫,凡夫如何上天?
便听那武判大喊:“前方真人,我乃平安县城隍武判,此白骨魔肆虐苍生,流窜静安府,不知残害多少生灵,至今未能捉拿归案,还请尊下,拦他一拦。”
袁不凡本不欲招惹麻烦,此时却有些不好拒绝,想起自己对于大道体悟已至瓶颈,若欲更进一步,便要入世勤观红尘。
之前他便计划在平安县游戏一段时日,此时若是拒绝,虽不至于交恶,将来若有事,恐怕也难开口找城隍众神帮忙。
正所谓多个朋友总非坏事。
念及此处,袁不凡也不再犹豫,翻手以神通力,身外化身,便见空中出现一道大如山岳手掌。
只听袁不凡一声轻呵:“妖魔,哪里去。”
那山岳般大的黄金手掌,便狠狠向那道魔其残影握去。
这手段在袁不凡看来,不过随手为之,可在武判等一种神祇眼中,却是不可思议大神通。
至于那白骨魔,虽然流窜多地,几次三番逃出天罗地网,可哪里见过此等法术,还未来得及调转方向,便已被那身外化身的金色举手紧紧握住,难以逃脱。
袁不凡却不知自己这一手来的强悍,这些神通在他看来,不过是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而已。
难道不是每一个道业有成之人都轻而易举施展吗?
在袁不凡看来,修道最重要莫过于二事,一者道心,二者即是对大道体悟。
就像现在所施展神通法术,却不需要修炼学习,全由对大道的体悟,然后随心所至,随手施展,无功用行。
这样的思想也不是来到这个神魔仙世界才有,而是在前世,便早早种下根苗。
前世袁不凡喜爱玄学,佛道二家经典涉猎颇广且精,对于神通等事,无论是道家还是释家,都不将之视为根本。在诸多经中,神通不过是妙用而已,若过于执着,则必舍本逐末,沦为魔道。
真修实证者,无有余说,唯顿悟见性,其余一切不立,就算是袁不凡后来修习的四禅八定,于正道中,亦属于未入门前的方便,也就是说用来做准备的,而不是真正依此得道。只有第九次定,才被承认成就道业,否则纵得前八次禅定,若生执着,即是走火入魔。
所以袁不凡对于当下所施展之神通妙法,却一点不在意,在袁不凡看来,唯求第九次定,才能达到不生不灭,永恒的境界,其余一切,不值一提。
这种见地,放在前世,却也不是什么秘密,是大家公认的道理。
可若将顿悟就能成就无上道这种事,说给此方世界人来听,却是要被骂成疯子了。
且不说那些三花聚顶的妙道真仙,就算是乾元境界的真人,哪个不是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的苦修得成?
恐怕被人知道袁不凡心中如此坚定不移的想法,真要被人骂作:黄口小儿,大言炎炎。
且说那白骨魔被袁不凡所化巨手拿住,疯狂挣扎,却不能脱,再看远处那不知年岁几何,气质飘然出尘的真人,也就绝望认栽了,自知以自己道行,今被捉住,绝无逃脱之理。
而平安县一众城隍前来,以武判官为首,作揖恭敬行礼,道:“多谢真人出手相助,令无数苍生免遭此魔毒手。”
看着眼前一众态度恭敬神祇,袁不凡不由感叹人生际遇不可测,几个月前,他为伥鬼,而今却摇身一变,脱去鬼胎成就道果。
虽还不是那三花聚顶的真仙,却也算小有成就,至少能让一地城隍判官如此礼遇,让袁不凡还是有些受用的。
不过这种受用却只是在心中一闪而逝,并没有丝毫表现出来。
袁不凡更不可能将自己本是伥鬼身份说出,当下不卑不亢拱手行礼,即不失礼节,又不至于令人觉得过于寒暄。
他淡淡道:“诸位不必客气,举手之劳,不知此魔所犯何事?”
那判官见他神态轻松,举手投足,自又仙风道骨气质,又见那只金色手,仿佛根本不需要他分心操作施展,毫不费力。
心中即暗暗猜度:此人气机纯净内敛,修为深不可测,应是济玄境仙人,乃至是飞天大真人,千万不可懈怠此等人物了。
作此念已,便愈发恭敬,连连拱手答道:“回真人话,此妖名为白骨,是一具万年白骨成精所化,一切生人见之,顿失生命,乃至于官员眷属,皆受其害,为患静安府足有三年之久,今日抓获,还要多谢上仙出手。”
见对方如此恭敬,又将事情说清,袁不凡便探出神识,略微查探,便见所擒果然是一具黑色妖骨,周身污秽弥漫,仙道中人但粗略一观,即之其所作恶业深重,害人不少。
于是便笑道:“这魔物修炼万年,却为何道行如此微末,竟然才勉强入道,倒是怪哉。”
一种神祇闻言皆面露怪色,随后便听判官道:“此魔物天生污秽,所修魔道更伤天和,为天地之不容,如何能与仙家真人对比,万年能成此气候,已然是大不易了。”
袁不凡闻言,深以为然点点头,随后便将魔物交给众神,交接之后,判官便欲回去复命,又拱手邀请:“不知仙长可有闲暇,可到县中,小神位卑言轻,须我家大人当面酬谢才是。”
看样子,对方是要道谢。
想起今后还要在平安县居住,便也不着急,于是笑道:“日后要叨扰城隍大人,正欲暂住平安县。”
一众神祇闻言,皆露喜色,若有此高人居住县中,何惧妖魔?
一番寒暄客套,袁不凡感受到了足够的尊重,便报上名号:“诸位不必客气,在下袁不凡,诸位叫我袁先生,便是抬爱袁某了,不必以仙人相称,我却还未证成大道,恐怕名不副实,哈哈。”
那判官闻言自然口称袁先生,心中却暗道:这位先生脾气却是很好,就算未成大道,恐也不远,方才那手段,寻常修仙者岂能轻易办到?极可能是个飞天之境的大道人,不知为何不住上界,而现身人间。
嗯,恐怕是有些因缘吧。大人常说,此仙道大真人者,皆身具大因缘。
又想起之前上界下凡的那两位飞天真人,于眼前这位对比一番,却是分不清谁高谁下了。
但这也只是局限于判官眼界,那二位乾元真人,却比袁不凡整整高出二个境界,无论如何,都不是现在袁不凡所能比拟。
判官带着一众神祇回城复命,袁不凡则一边驾云四处游玩,嘴里嘟嘟囔囔道:不凡不凡,凡即不凡,不凡即凡。今日果然不凡,今后延用此名吧。
自得了济玄道果,诸般神通妙用,法力绵绵不绝,新鲜感维持了足足一个多月,他驾云四处游玩,最终又回到平安县外,按下云头,化为凡夫俗子,收敛一身仙气道韵。
纵是如此,也是英俊不凡的大先生,气质出众的很。
奇怪的是,他这容貌气质,却让人有些分不清长幼,说说五六十岁,却又没有那般苍老,说是二三十岁,气质却古朴,不像是年轻人。
顺着山道,来到了城门外,过了不算巍峨,甚至颇为低矮的城门,便算进了县城。
这些日子,过惯了朝食彩霞,夜饮月华的神仙日子,忽然卷入这一片热闹喧杂的红尘中,道心竟动止起来,一刹那间,于不可说大道中,竟又多了几分深刻领悟。
袁不凡心中轻笑: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间。古人诚不欺我。
正游戏街道,心驰神往,不知觉便走到了一处不那么热闹的小巷,巷子口有个摊位,挂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歪歪扭扭几个字:刘记馄饨铺。
暗暗使出袖中乾坤的神通,见里边还有一些银子金子,是山君洞府所留,临走时被收入袖中。
一阵微风轻轻拂面,带着一股淡淡食物的香味。
已经好久没有饮食人间烟火的袁不凡忽然食指大动,几步走到摊位前,坐下之后,便对着老板笑着说:“老板,来一份馄饨,要大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