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签到从屠龙宝刀开始

第36章 图谋霸业

  “谋反?”张阳愕然。

  “没错,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了。”

  张阳很不理解:“谋反的话,应该杀朝廷中的人,杀张有良干什么?”

  脱脱如意道:“江湖和朝廷哪能分的那么清楚。朝廷一直忌惮江湖武林的人,你恐怕还不知道,孙大力在杀死张有良之后,从他身上搜出一封大将军陆震风的一封书信,我们推断他其实是朝廷安插在武当的密探。”

  “张有良会是朝廷的密探?”

  张阳今天算是开了眼界。这让他不由得想起了郭忠,一心想要报效国家,却因为是郭破虏的后代,知晓屠龙刀的一部分秘密,害怕江湖中人寻找麻烦,只能选择了隐姓埋名,直到他拿出了屠龙刀,才决心投靠朝廷。

  自从他离开龙门山寨以后,兄弟们解散,郭忠从了军,因功当了伍长官,郝仁回到了拜月神教当了香主。

  龙门山寨立即成为了山匪口中的一个笑话,大当家的跑路了,二当家的从了良,三当家的信了教,一夜之间居然土崩瓦解了。

  脱脱如意不知张阳正在回忆山寨的那些兄弟们,继续说道:“在查找屠龙刀的过程中,张有良发现了龙门客栈是闻香会的一个据点,不得已,闻香会的人只能杀人灭口了。当然,张有良和我起冲突纯粹是个意外。”

  “原来如此。”张阳大体明白了张有良为何被人杀死了。

  完全就是好奇心害死了他,捅了马蜂窝。

  他瞧着脱脱如意今天穿了一身盔甲戎装,问道:“你这是要去打仗?”

  脱脱如意没有隐瞒,也知道瞒不住,承认道:“阿玛已经南下,进攻大同了。”

  张阳心中一惊,大战怎会起的如此仓促?他忽然想到了些什么,说道:“可汗不会是因为拿了我的屠龙刀,才下的决定吧?”

  “什么?屠龙刀上次不是已经还给你了吗?”脱脱如意惊讶地说道。

  张阳摇了摇头:“可汗给我玩了一手狸猫换太子,重新仿造了一把屠龙刀给我,不过,实话告诉你,我原来的那把屠龙刀也是假的。”

  脱脱如意明白了,道:“你这次来塞北,原来是为了寻找你的那把屠龙刀?”

  “嗯,是的。虽然它也是赝品,但对我来说有种特殊的意义。”

  “阿玛其实早有南下的打算,去年统一了漠南,迟迟没有行动,就是等待一个机会。看来,号令天下的屠龙刀给了阿玛出兵的勇气。”

  对于突然出兵的父皇,脱脱如意其实是不同意的,她知道,打仗会死人,会死很多人,不管是族人还是中原人,她都不愿意看到相互残杀的场景。

  这次她南下去大同,就是要劝可汗收兵。

  “那我们一起去吧。”张阳提议。

  “好。我去给你们弄两匹马。”

  于是,等金狼银狼送走了魏小虎,回来擦了剑,换了一身衣服,连同大威明王一起,众人骑马上路。

  但是,张阳苦于不会骑马,只能和脱脱如意共骑一马。

  不会骑马,没有被嘲笑,反而让脱脱如意眉开眼笑,在马背上手把手教他如何拉缰绳、甩鞭子和骑马。

  大威明王同样也不会骑马,只能摔着跟头,自学成才。

  一路上张阳和脱脱如意谈谈说说,打听到了不少事情。

  大威明王和金狼银狼两位侍卫,大眼瞪小眼。实在寂寞了、嫉妒了,三人就猜个拳什么的。

  到了傍晚,众人便在树林中宿营。

  如此走了数日,已到蒙古大草原的边缘。

  脱脱如意放眼遥望,大草原无边无际,十分高兴,说道:“咱们向西是瞧不到边了,我从小生活在草原上,听说大海很美,就想去东边的大海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张阳,有机会你能带我去吗?”

  张阳知她的意思,不忍拂逆其心意,没有搭话,鞭子一挥,驱马便向东行。

  在大草原中东行数日,四方眺望,还是不见草原尽头。

  此时已到了七月份,看着蓝天白云,看着宽阔的草原,看着成群的牛羊,心头甚是畅快。

  草丛中野味众多,金狼银狼随意猎食,倒也饿不着。

  ……

  关于瓦剌部的历史,张阳在一路上,虚心请教,总算弄清楚了。

  当年,朱元璋打败了元朝,蒙古贵族逃出大都(京城)后,分裂成为了东蒙古鞑靼、西蒙古瓦剌,互争雄长,征战不休。

  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分别遣使与鞑靼、瓦剌“谕之通好”。

  瓦剌首领马哈木为借助中央力量对付鞑靼,归顺了大明,明成祖亦分别封之为王。

  经过长期征战,鞑靼势力不断削弱,瓦剌逐渐强大。

  永乐十六年(1418年),马哈木之子脱欢袭父爵为顺宁王。

  几年时间,脱欢攻破鞑靼,兼并其众,又统一内部,其势日张,雄视漠北。

  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后,也先继承瓦剌首领之位,受明朝封为太师,掌管瓦剌部的实权。

  经过十年的发展,不仅漠南诸部全被他征服,而且东胁朝鲜,西略哈密,草原的大半土地,皆尽为其所控。

  也先一直励精图治,图谋恢复先祖霸业,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时机,一直到屠龙刀在江湖中出现,一直到张阳自投罗网,将屠龙刀送到他的面前。

  而且,由于屠龙刀的出现,让一直修养生息的拜月神教重出江湖,可以牵制住中原江湖武林高手,对于他成就大业,也是极为有利的条件。

  综合所有的条件,他心动了,他觉得时机来了。

  于是,他发兵了。

  当然,发兵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或者借口。

  瓦剌每年冬天会向明廷遣人贡马。最初所遣使者不过五十人,后因贪图朝廷的厚赏,增至二千余人,并屡屡索要贵重难得之物。稍有不遂心愿,遂即制造事端恐吓,明廷所赐的财物不得不每年递增。

  脱脱也先这一次遣使两千余人前去贡马,诈称三千人,并向明朝邀赏。

  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按实际人数给赏,并减去了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就借着这个理由挑起了战争。

  脱脱也先于今年的七月份统率各部,分四路大军,大举向内地发起了进攻。

  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

  西路,派亲信将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一带);

  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后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自率领,进攻大同。

  脱脱也先进攻大同的这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将接连失利,塞外城堡,所至之处,无一幸免,全部沦陷。

  ……

  瓦剌南下叛乱的消息一出,朝中人心惶惶,英宗皇帝此时却偏偏听信宦官王振一人的话。

  恰逢张太后病逝,元老三杨或死或贬,王振更加擅威作福,无所忌惮,竟然盗走了太祖皇帝朱元璋所立的禁止内臣干预朝政所立的铁碑。

  从此以后,这位王公公大权独揽,广植私党,使其侄王山为锦衣卫指挥,王林为锦衣卫佥事,其党羽个个升官进禄,飞黄腾达。

  他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弄得鸡飞狗跳,民不聊生。

  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京城,英宗皇帝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御驾亲征。

  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歉“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英宗皇帝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要御驾亲征。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7月16日,英宗皇帝命其弟郕王朱祁钰据守BJ,然后和王振率官员一百多人,带领号称五十万大军从京城出发,北征瓦剌。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护驾从征。

  直到皇帝陛下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出,整个天下为之哗然。

  有人担忧,有人兴奋,有人手舞足蹈,有人唉声叹气。

  直到这时,不太熟悉历史的张阳,终于想起来了一件在明朝历史上轰动的大事——“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又称土木堡之变,是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

  它是明朝历史上一次发生的大规模的失败战役。

  英宗皇帝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公公一人专断。因为仓促出兵,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英宗皇帝朱祁镇被也先的军队俘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