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何以解忧
(一)“唯分数论”尚能饭否
吴鸿睿
我看到过这样一幅画,两位学生中,一位考120被表扬,118被批评;一位考61被表扬,考58被批评。前后对比令人震惊。但原因是一样的,看上一次成绩是否低于这一次。每个人都会对分数进行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标准,但仅仅通过分数高低就对一个人进行定罚,显然不可取。分数只能代表某一阶段的水平,绝不能把它看成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杆。
但是,在升学、选拔时,只会以分数作为标准。因此,一些学生为了分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些家长为了分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而老师们(班主任居多)为了分数,永久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与自由。因此,即使学生考了高分,也有可能因此欠缺价值观,也可能成为唯利是图之人、十恶不赦的罪犯,脆弱的轻生者。赢了分数,输了人生。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社会只以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忽视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使社会只能培养小人,而出不了君子。亚里士多德说:“教育活动的全部意义在于培养具有美德的公民。”陶行知也说:“道德是做人根本。根本坏,纵使你有些学问与本领,也无甚用处。”如果教育真的能让人做到立德树人,让仁爱、勇敢、正义渗透到教育中,让学生德行兼备,那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唯分数论”应该休矣。从120分到118分,61分到58分,我们的目光不能总盯着分数。
时代变了,我们也要接着变。“唯分数论”也许曾被一些人赞同,也许它可以作为我们刚开始学习时的指导思想的起点,但绝不能是终点。克劳塞维茨说:“......首先应正确地做出重大、决定意义的判断,然后实施。”太空、学术、科技、经济、制造、社会、金融,还有人心、制度、思想。其中,思想是国家的基本,从中可以看出国家追求的价值,如果思想落后,必然会在一开始就输掉竞争。
(二)读书,给我力量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周李萌
前几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书中的温情,让人心里泛起涟漪,感同身受。也让我感到重要的东西正从内心破了洞的流回,人的心声不容无视。
东野圭吾在洞悉人性之余,愿以善意回应,让人明白在这破洞不断的大千世界里,仍有人愿意竭力抚平一痕又一痕的伤疤。每个人都有难以启齿而被他人孤立的那一刻,而人们所需要的未必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有人愿意隔着千山万水,纵使事不关己,却也愿意认真的倾听。
故事里,无论是徘徊于奥运与绝症男友中的月兔,还是挣扎在梦想与责任的克朗,亦或是犹豫是否信任父母的峼介都曾经进退两难,他们不谋而合地选择解忧杂货店。歪打正着看到来信的三名小偷因一些不可说地原因收到这些来自20年前的信。
这些进退两难的人都曾收到来自生活的打压。我也扪心自问如果我处在这样的挫折时日,也有“先知”能为我指点迷津,想必我的人生会一顺到底。我也感叹着小偷的不经意评论恰好给他们指明正确的道路的巧合。
可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每一个人选择只需要努力过都是正确的选择。故事继续娓娓道来,这几个故事竟然加纳豆细小而绵长的丝在冥冥之中牵一红线。我也一度纠结于是否要为了学习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无人诉说,无处解忧。一次我只是无意间与好友提及,朋友也只漫不经心地告诉我坚持爱好。而此刻我才知道:只需要一个答复,哪怕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会让自己好像得到了千军万马。
实际上,我早已知晓对于同龄人,不会有人让我选择放弃爱好只选择一味的学习而我之所以明知故问,只是少了一种勇气------义无反顾的勇气。我与书中的三人一样,其实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而却有所顾虑,这时候只需要别人的一种肯定。人总是在心意已定之后,纠结于是顺从还是违背自己的内心。
成长就是妥协与坚持的两难,我们走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不管我们现在是不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不管我现在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我都能够清楚地感知到,我现在正处于自己亲手绘制的地图的某个地方……
感谢这本书,是它给了我坚持信念的勇气,愿意去做一个温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