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还有“大礼堂”的时代。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叫“礼堂”,只是跟着叫名字,却从未想过那个“礼”字的意义,只知道那是一个大的电影院,平常放电影,一有节日就在里面演节目、开大会,领奖。
现在想想,那不就是一个“知荣辱”和统一思想的地方吗?
在这里,就是“在大家面前”,绝对的公开”,在这种场合里,当着全厂那么多职工的面前,什么话都说到明面上,受到表彰的时候,那可是莫大的荣耀。
老爸的“先进生产者”是在这里拿到证书的;二姐穿着漂亮的藏族服装跳《BJ的金山上》那激昂、欢快的舞姿,当年还未得近视的我,在台下远远的就能从一圈跳舞的姐姐们中间,一眼找到她,心中充满了对偶像一般的崇拜;我的少先队员也是在这里当众加入的;小学6年里,无数次作为领唱,在主席台上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句歌词起一个过高的调子,还双手打着八字的拍子,结果唱到后面,大家都唱不上去了,就变成了我的独唱,然后等演出结束,在回学校的那条单纯至极砖路上行走的时候,后面就有高年级的同学指指点点,说:“就是这个家伙,把调起那么高。”那条砖路,还是由我们学生自己亲自铺筑的,所有的学生都上阵了,拉着小车车来回运碎砖,旁边的工厂围墙整整一面,把厂区围住,我们就沿着这堵墙一直向前,就到了最尽头处修建的子女学校。
作为小学阶段的“学霸”,在我没有上小学之前,一直是我二姐的天下;等到我的那一届,我就接过了二姐的班,成为本年级的第一名,除了体育成绩无法与二姐相比,受限于身体条件远不如她,在班里是个头倒数第三的排序,但我也绝不认输,在“运动队”不收我的前提下,仍然坚持每天早上和他们一起参加锻炼、跑步,六年下来,个子并没有长高,倒是成就了一双粗腿。
赵建军就是那时和我一起,作为班里最懂事的“小大人”选出的一组音乐感最好、学习成绩也最好的CP,每每进行诗歌朗诵、合唱的男女声领唱(颂)员。
我们甚至还代表学校,去参加了沙依巴区的比赛,也第一次画着那种“油彩”的妆,整个脸象是被套上了一层硬壳似的,表情肌都动不了似的,而美丽的音乐老师给我们教唱的是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王洁实和谢丽斯的《黄鹂鸟》,虽然没有拿到成绩,但走上了更大的舞台,还是挺激动的;后来我们还组队一起去参加了市上的“小学生智力竞赛”,虽然我个人拿到了奖励,但整个组失败了,当时我哭得象泪人一样,虽然个人拿到了奖状,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本来当场是发了一次奖品的,在那个年代,能有一个漂亮的双肩红色书包,是多少孩子心中的奢望,学校为了让这个奖励更加增加“荣耀感”,还专门先替我保留了一下,等回到学校,在全校做课间操的时候,再特别在“大喇叭”上再宣布一遍,然后再在这个时候当众,把奖品第二次发到我手里。
奖品并不重要,可能这个“当众”的仪式感,就是“礼”的意义吧!
后来,厂子倒闭被收购了,这个有仪式感的“大礼堂”也就被拆除了,“礼”也就不复存在,不再有全厂人凑在一起,共同分享荣耀等的机会了。
那个位置,现在是“补偿1号楼”所在地。
所有的厂区,都是住宅楼了;房地产业取代了汽车制造业,厂里的退休职工都由社会接管;未退休的职工,像大姐那种,以每年800元的低价,按工龄买断了,一部人变成了物业公司的员工;另一部分就走向社会,自我消化了;大量外来人员购买了这里的房产,又来源复杂,何谈给他们一个聚在一起,讲讲“荣辱”的“礼”仪的机会呢?!他们也不需要,各有各的私家小秘密,谁都不认识谁,也不需要认识邻居。
种种变迁,如今看来,建筑物不仅仅是建筑物,蕴含在其中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过“实用价值”,却很少有人去留心。
在英文当中,雕像就是指一种“形式”模拟人或物,所以,建筑也一样,也是一种形式、一种秩序,一种意图:就象中国古典建筑里,那高挑的飞檐、宏大的气势,中正对称的布局,代表着中国传统思想里的“中庸和谐”、“尊祖敬神”、“皇权至上”、“阴阳五行”,尤其是屋顶,体现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现代的建筑上,看不到这些思想,能看到的,则是“实用主义”至上,用尽量多的私人面积,公用的面积,能小就尽量小,最好能勉强过一个人就行了,如果能从中间读到什么“思想”和“意图”的话,那就是:每一平方米的地面,都只用金钱这唯一的指标去衡量。
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听说这种风气不仅仅是用于房地产业了,就连聪宝贝在读研的那个隔断座位的大小,都有按体形可以按增加付费来增加工作台面积了,真想象不到非义务的教育里,有如此奇葩的规定,并习以为常。
要是用这种思路去贯穿一切,又能练出怎样的一批“新人”?好在他还在校园里,能多躲些时日,暂时不用直面真实的社会。
好多人都感慨,其实人生中最有钱的时候,不是工作以后,而是在校期间,那段日子里,不但衣食无忧,还有父母给到的生活费,还能在业余时间里,做些小兼职,更不用负担其他什么,真是美好!
希望聪聪可以尽情享受好这样的生活。
哥嫂是希望他能出国去看看世界的,可是这孩子对出国并没有什么兴趣。不过,他对二外学的日语,倒没有什么反感。再加上来自二姐的老板兼闺蜜孔令芸儿子在日留学,给到她们的出国印象并不算差,也是赞成聪聪可以去看看,但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去日本倒不是最好的选择,要是有机会去美国读博,应该是更好些。
说到底,要是聪不愿意,大人们的意见也都只能是一个参考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