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王业和霸业
心窍玲珑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情商极高,不管在任何时代,情商的分量都在智商之上,毕竟人类是社会种群,人际关系的处理比智慧、勇力、信义等任何方面都重要。
能在乱世中活下来的人,都是情商、智商在线人。从这方便看,范增、韩信、英布、陈余之流,情商是真的不怎么样,死了也是活该。
就拿那个陈余来说。赵王和张耳被秦将王离帅20万长城军困在巨鹿城,人家张耳使人出来求救,做为刎颈好友,陈余你即便真的不敢对王离动手,做做表面文章不会吗?
当然不会,陈余的情商是不在线的,他陈兵巨鹿城北一点动静没有。张耳大怒,派张黡、陈泽出去责备陈余说,我和赵王都快要死了,你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咱们的交情哪里去了?
陈余说,交情还在,可我上去也是送死,白白送死也救不了你和赵王。还不如我保存实力,在你和赵王死了后找机会为你们报仇来的实在。
张黡、陈泽说:都这时候了,需要以同归于尽来确立诚信,顾不上以后了。
陈余没有办法,人无信而不立,他不能背信,便派出五千人让张黡、陈泽领着试试秦军。果然,张黡、陈泽一到前线就全军覆没了。
后来项羽破釜沉舟大败了王离、章邯,赵王歇和张耳得救。张耳出来后责备陈余杀了张黡、陈泽两人,陈余生气,扔掉帅印就回老家了。
这件事上,陈余的处理方式是全程情商为负,始终不在线的状态。换做是范简,绝对不会把张黡、陈泽两人同时派出去的,留下一个做见证人的话,见到张耳后就不用他自己解释了。
当陈余生气挂印离开后,张耳的表情是愕然的。两人的交情如同父子,陈余侍张耳如同父亲,张耳待陈余也如子女。当陈余负气离开,他明白错怪陈余了,也原谅了他。
只可惜,张耳跟着项羽去了关中,被封常山王,陈余则只是给了三个县的安慰奖。心里不平衡之下和同样未受封的齐国田荣、徙封的赵王歇联合打跑了张耳。
张耳投汉,跟着韩信东征,灭了魏国、代国,一直到了赵国,打下赵国后他亲手杀了陈余,然后就留在了赵国。
留在了赵国,说什么也不走了。他本为三分赵地的常山王,和韩信全取赵地后,他要做的便是整个赵地的赵王了。
刘邦为什么要封张耳做赵王?魏地打下来后被削国设郡县,赵地却给了张耳做封国,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张耳在赵地聚拢了赵国的散兵,形成了他自己的势力。
刘邦荥阳兵败,逃到赵地后趁韩信还在睡觉,夺了韩信的大将军印符,却是无法夺张耳的兵权,人家的常山王是项羽封的,刘邦没有权力,也没能力夺走。
想要拉住张耳,刘邦不得已只能封张耳为赵王,比常山王更大的赵王。
此时,张耳和汉王刘邦的关系已经变成了玻璃。面对楚、汉两大阵营,张耳是偏向楚营的,投靠楚营,赵国和楚国就是利益共同体。投靠汉营,赵国只能成为汉国的马前卒,汉营连横术的远交对象。
“张耳此人也是名门之后,乃纵横大家张仪之孙。即便是大王不派使者前去,他也会主动来西楚结交我们的。”
“不会吧?之前我们的联盟大会,他为何没来?”项羽疑惑,满是不信。
范简分析道:“那时楚汉的局势还不明朗,如同一潭浑水什么都看不起,张耳、彭越、藏荼者都是聪明人,他们在等待浑水沉淀,变得清细之后才会做出选择。”
项羽道:“既然他会来,我还有必要遣使过去吗?”
“非常有必要,项伯前去赵国后先别急着回来,可以让他和张耳的使者一起游说,合纵列国。”
张耳的也要是大纵横家张仪,当初以“连横术”游说六国“亲秦”,为秦国覆灭六国立下了大功。但最终还是在秦武王即位后失去了宠信,回到了魏国,最终忧郁而死。
作为张仪的后代,张耳这个人对“纵横术”的研究也是非常深的。
这一段时间来,项羽在彭城闭门不出,他已经变得沉稳了不少。更是学会了用眼睛观察,用脑子思考。
“简之兄,你来说说刘邦的梦想是什么?我项籍的梦想又是什么?这天下最终会归谁?”
项羽这句话问的有点诛心,范简立马就谨慎了起来,这话不好回答啊。
“汉王没有执念,没有梦想,他只有理想,为了理想可以放弃一切。”
“他的理想是什么?”
“帝王,他要做秦始皇第二。”
刘邦兄弟四人,大哥二哥都是老实人,务农耕田。他刘季则是不事生产,无限度的挥霍家财来结交朋友。
太史公《史记·高祖本纪》有:「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此所做为和韩信有点像,只是他家里有钱,可以任他挥霍交友。韩信无父家贫,只能寄食于人。刘邦交友为的就是取天下,萧何、周勃、樊哙、夏侯婴等等都是他年轻时结交的好友,这些朋友也成为了他打天下的臂助。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就是汉高祖的理想,他立下理想目标后便放弃了所有,所作的一切都是为成为秦始皇那样的大丈夫在努力奋斗。
范简道:“汉王刘邦先画出了他自己未来的样子,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帝王形象。然后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往理想的那副画像里挤,挤进去了,他就是秦始皇第二,是天子。”
项羽问:“他能挤进去吗?”
“那就要看大王你了,假如你能拉住他,不让他往里挤,他就进去不。”
范简笑道:“当然,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还是把他杀了。”
大汉王朝之所以能建立,有人说是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功劳,这话不假。但没有刘邦的个人魅力吸引这些人才,根本不会有“汉”的存在。
刘邦是绝对的聪明人,这个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建立自己的嫡系,周勃、夏侯婴、樊哙都是他生死之交的异性兄弟,是真的可以为他买命的兄弟。因为有这个小团体的存在,加上刘邦塑造的“仁而爱人”的完美形象,才吸引了萧何、张良、韩信他们。
刘邦塑造的理想模板,影响了后世好多帝王,如刘备结交关羽、张飞,吸引赵云、黄忠、诸葛亮。如赵匡胤、朱元璋、洪秀全等。
事实证明,这个模式套路还是非常成功的。
再说项羽,他见到秦始皇游浙江的龙舟时也说过“取而代之”的话。
他口中所说的“取代”是什么意思?并非单纯的皇帝、天子、共主。
都知道人是社会物种、群居动物,所谓群居必然和社会行为,有分工,而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首领”。
没有“首领”的种群就不是种群,也不存在这样的。
最早的人类按生存的地域形成了部落,依水而居,以水为名,成为水族部落,如姜水、姬水等。
早期的群体部落首领,最原始的首领叫做“酋长”。在某一天,一个部落首先学会了用火,取暖、烧烤食物,这个部落把用火的技术传给其它的部落后,这就是所谓造福全人类的大功德,所有的部落都尊敬这个发现用火的部落首领,尊他为共主,听他的话,而这个共主就是“燧人氏”部落的首领。
后来,直到有一天,又有人创造出了居住的窝巢、房子,让人不再露宿,不再住山洞,这个部落叫“有巢氏”部落。有巢氏凭借这个大功德取代燧人氏成为了新的共主。
再后来,伏羲女娲氏发明了先天八卦,制定了男女婚姻制度(避免近亲产生畸形后的)。
以上的燧人氏、有巢氏、伏羲女娲氏都是以“功”、“业”被人尊为共主,这种功业被称为“皇业”,所以燧人氏、有巢氏、伏羲女娲氏又被成为遂皇、巢皇、羲皇、娲皇。(促进人族社会文明进步为“功”;将其无私传播开来为“业”。)
皇,大也。日出土则光大。像太阳一样伟大、无私者为“皇”。
三皇者,遂皇、巢皇、羲皇娲皇也!
伏羲女娲氏的皇业终止,并非氏出现了更高的“功业”,而是因为灾难。
公元前5000年左右,地球气温升高,从小冰期进入温暖期,远有的雪山冰川大面积融化,引发了洪水和海洋水位上升,东部平原地区大部分被海水、洪水吞没。
大灾难造成了大迁徙,引发了各部落幸存者争抢新领地的战争。伏羲女娲氏衰落,新的炎帝魁隗氏部落崛起,打败了少典氏、有蟜氏、神农氏成为了新的共主。
炎帝魁隗氏以武力获得共主之位,德不及“皇业”,被称为“帝业”(皇,就是太阳,就是天。帝,德合天地者)。
炎帝魁隗氏、炎帝神农氏、蚩尤氏、轩辕氏等都是帝业。
之后的夏、商、周,为“王业”。
皇业,功德之业。是天、太阳、神。
帝业,武力之业。有天、太阳、神一样能力的人。
王业,天子之业,能沟通天、地,神、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