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楚王朝之我给霸王当谋士

第175章 鸿沟

  楚军大营驻扎在鸿沟东边,想要打荥阳、敖仓,第一关就是跨过鸿沟。鸿沟难过,比黄河,淮河,长江都难,原因就是人家的名字叫“鸿沟”。地面离水面太深,在象棋游戏里,将帅士象不能过河(鸿沟),兵卒过了河也不能回头。

  鸿沟由广武山东北的河水与济水交汇处起,引河(黄河)水向东南通荥泽(春秋战国时为大湖泊),再往东南又至圃田泽,再向东就到了大梁,然后往南入颍水,直通淮水。

  这条人工渠把河水、济水、汝水、淮水、泗水等河道全部连接了起来,整个中原地区的水系算是全部打通,盘活。

  有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补给,只要后勤跟的上,大军便可做到神速。而加快后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漕运水运,和多建立粮仓。

  修建鸿沟的魏惠王魏瑩,可以说是魏国有数的伟大君主之一,其雄心之大,已经达到了膨胀的地步,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能与之比肩的怕是只有秦始皇和隋炀帝了。

  要迁都大梁,在西边挖了鸿沟,但有利就有弊。鸿沟的存在给大梁也带来了被水淹的可能,《史记•苏秦列传》中有“决荥口,魏无大梁”,“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当然,魏国也意识到了有被淹的可能,直接在大梁西边修了一条长城阻挡洪水。

  很可惜,王贲攻打魏国的时候,扒开了鸿沟,放出黄河水,一下就把大梁给夷为了废墟。

  秦国一统天下,利用鸿沟便利的水运网络,在广武山建敖仓做为战略物资储备点和转运站。

  敖仓的重要性从吴广开始,到刘邦陈兵荥阳,都和这个战略仓库有直接关系。

  项羽执意要跑到荥阳来干刘邦,其实也是看中了敖仓,只要拿下这个,天下可定。

  对于项羽的想法,范简自然看的明白。可有一点,敖仓虽然重要,但也没想象的那么好。当你拿下它时,你也就被困在这里了,就像刘邦一样在荥阳呆着吧!

  这个项羽还是二十多岁的小孩子,而且很夯,就算是撞的头破血流,只要还没死,他就不会回头,别人上去劝说的话,反而会更刺激他。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不问,等他自己来。

  来了。

  “亚父,汉王龟缩不出,这仗该如何打?”

  “我要说让你放弃荥阳,渡河北上绕道河东去打长安,你会照做吗?”

  “不会。”

  项羽摇头,“我现在要打的是汉王,关中之地我没兴趣,那是我主动放弃之地,就是吐出的肉,没理由再重新捡起来。”

  “打刘邦其实不难。”

  “怎么打?”

  “用计。”

  范简道:“我可以让彭越截断楚军的粮道,等你军中只剩下半月之粮时,你撤兵去打彭越。那时汉王必然会出荥阳从背后偷袭你,然后你来个回马枪便可将他斩杀。”

  “回马枪?”项羽没听过这个词儿。

  范简也没有解释,“不重要,用什么招数都行,在平地上汉王不是你的对手。”

  项羽眨巴两下眼皮,没有说话。这亚父说出的计谋,他都有点看不上。

  “不想用?”范简问。

  项羽道:“我想攻破荥阳城,夺取敖仓。不是用计,而是用实力攻破城防。”

  “那你就去练兵吧,此时你还没有实力。”

  范简道:“这荥阳城若是让我来打,轻松便可拿下。”

  “别!”

  项羽急忙制止,说道:“这是我的战场。”

  开玩笑,亚父出手了,还有他项羽什么事。

  项羽离开后,钟离眛又来了,“父王,敖仓怎么打?”

  范简道:“只有一个方法,派野战军绕道广武山西侧,从背后偷袭。在东边下手,几乎不可能做到。”

  广武山高松入云,东西纵列80里,敖仓建在东南,下边就是鸿沟大峡谷,基本上没法攻打。除了攻取荥阳,唯一的办法就是绕道后边,让特战队悄悄的上山进行偷袭。

  而且上去的人不能多,几百人最佳,再多就容易暴露了。

  止戈解衣可耕田,披甲操兵宣战斗。这话一点都不虚,不仅刘邦,后来还有好多名将在广武山练兵。如大名鼎鼎的李广,也看中了广武山,在此演练兵马。

  项羽麾下,此时还真没有能偷袭广武山的特种部队。

  “将军,汉王欲吞天下,秦国,关中都被他攻取侵占,此时又陈兵荥阳,其意图如此明显。东方列国竟无动于衷,这是等待被逐个吞并吗?”

  “你的眼光无人能及,看的很准。只是现在缺乏一个能将列国联合起来的盟主,项羽很明显不具备这个资格。”

  “将军为何要自削义帝之位?”赵高问。

  “那个义帝只是一个名,我看不上。”

  滚滚河水往东流,夹杂着黄泥沙的河水看上去很是凶猛,但就是在这浪涛翻滚的河水中却是有一艘小船,船上坐着范简、赵高。

  驾船的是赵高,小船逆流而上,丝毫不受水流影响。赵高手里的船桨是化水尺所化,伸到水里轻轻摇动,小船便可任意驰骋,随心所欲。

  这不是法宝,至少范简不这么认为。化水尺真的能操控水分子,若是按照其功能分类到法宝中,妥妥的水系灵宝。

  当初大禹王用这个尺子化净化饮水,用科学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将水分子提取出来,重新凝聚成水,其它杂质全部留下。

  大禹治水是真的,毋庸置疑。关键是洪水从何来,神话传说为天破了个窟窿,天河水漏了下来。

  若是按这个说法,用科学的思维分析,若出现大的气候变化,海水蒸腾加剧,降雨量暴增,再持续时间长点,是可以形成大洪水的。

  再换其他解释,就是全球气温上升,永久冰川雪山融化,形成了洪水。

  就这两种洪水来源分析,哪个更有可能,看看世界各地的神话神话传说也能看出点信息来。就说冰川融化,非洲地处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热带大陆之称”,全境为高原地形。山脉也在西部和东南沿海。若是看起地形和地理位置,形成永久冰川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是有,水量也大不了,即便是不小,因为山脉在大陆边缘沿海,内陆又多高原,融化的冰川雪山水也是更容易流入大海才对,不会对内陆高原形成致命的洪水灾害。

  著名的诺亚方舟谁都知道,南美洲印第安人、中美洲惠乔尔人、加拿大印第安人、苏美尔也都有大洪水的故事。人类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印度地区的《百道梵书》、《摩诃婆罗多》等史诗也记载了类似诺亚方舟的故事。东南亚、非洲的土著民也有类似的传说。

  水是生命之源,原始社会的人傍水而居,洪水来临自然是先淹人口聚集之处了,留下大洪水的记忆并不稀奇。

  假如有着热带大陆的非洲也有大洪水,而且远古时代依旧很热的话,那大洪水就有可能是连续的暴雨引发了。《圣经》记载上帝降大雨四十多天,真假先不论,就自然条件而言,这个是可以出现的。

  所以,两种大洪水的成因,持续降暴雨的可能性更大。

  在华夏的经书里,《庄子·秋水》有“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管子·山权数》有“禹五年水”;《荀子·富国》有“禹十年水”;《淮南子·齐俗训》有“禹之时,天下大雨”;《孟子·滕文公》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拂人。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益,伯益。赵、秦赢姓始祖,通鸟兽语)。禹疏九河,灌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大洪水跨尧、舜、禹三朝,可见持续时间很长,最少上百年。从这个时间上分析,冰川雪山融化的可能性也很大。

  分析世界各地大洪水记载,其它地区都是上帝启示造船逃生,或往高处躲避。唯一一个治理洪水的就是华夏了,从尧至舜,再到大禹。

  所以,最有可能的真实情况是,先有持续大暴雨(尧时期),后来全球气温升高,雪山冰川持续融化(舜时期),到大禹时气候稳定,洪水平稳了,这才将水治住。

  大禹王是赶上了正确的时间,要是他处在鲧的那个时候,洪水正猛(至少比后期猛)大禹也够呛能治住。

  后人在拿大禹和鲧做比较的时候,都关注在了治理方式上,而对洪水大小变化选择性无视了,这很不客观。

  但,无论如何,大禹王还是很牛很牛的。

  至少范简手中的这跟化水尺就很高科技,净化水是一个功能,但绝对不是单纯的净水器,配合念力还能操控水分子,这就太神奇了。

  若是换做别人,整到这么一个宝贝那还不兴风作浪,过一把妖怪水神的瘾。但范简没那么中二,化水尺在他手中显得极其平常,就如同个小玩意儿,很是随意。

  这或许就是差距吧!西游记里,道祖束腰的绳子,盛水的瓶子,装丹的葫芦,手腕的镯子,到了金银童子、孙悟空、青牛精手里都成了不得的宝贝了。

  再有就是范简通过菩提子手串修炼出来的念力,已经具备了透视眼、千里耳之类的本领,这些都未曾使他张扬跋扈,更没有膨胀。

  境界高深啊!范简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凡。

  关于大洪水,范简在翻阅了上林苑的藏书后,《尚书》里有“洚水警予”,《孟子·告子》说“水逆行谓之洚水”。

  这个是说大禹将洪水导入大海,可大海的水上涨了(海水上涨必然是冰山融化),所以还不能放松,必须要防备海水逆行倒灌大陆。

  在古经书里的记载中发现,齐鲁之地以前曾经反复被大海淹没,几番沧海变桑田,到春秋战国时,巨野泽、雷泽、菏泽等依旧有几百里广。就连中原西部的荥泽、圃田泽,战国与春秋比都缩小了好几倍,以前的的大泽如海,此时的荥泽也只剩下一个小湖泊了。

  别的不说,荥泽、巢湖、巨野泽(梁山泊)在范简穿越的这四十年里,都以眼见的速度在缩小。

  可以想象,在华胥那个时候,别说山东了,就是河北都是雷泽的范围(遗迹为白洋淀),而东边的巨野泽(梁山泺)就是所谓的东海。神农女儿女娃化作精卫鸟所填的大海就是巨野泽。

  再往前,或许当时的大陆边缘就是太行山了,西边的黄土高原本是东部沿海。华北平原、黄淮平原怕不是个大海湾。

  说大禹将洪水导入大海,为防海水逆行为洚水,便打造了四根定海神珍镇压四海之水,还铸造了九鼎镇压神州大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