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六七日,朝廷又接到夷江奏报,在乱石滩再次击败北江,斩敌千人。随后,不是隔五六日,就是八九日,都会收到夷江兵胜的奏报。
龙颜大悦,赏赐了很多给有功之臣的家人,这其中莫府收到的皇上赏赐之物,更是多的快装不下了。
在一片祥和之中,当然少不了陈二公子的“赏赐”了,不是西凉女子,便是北江掳来的女子,无一例外的,都说要莫公子享受。不过。莫林没有这个心思,顺道做了好人,给了赵田。这货开始死活不肯,没办法,在莫林的威逼之下,只好从了。
打仗取得胜利是每个人期望的,但是既然是双方两军对垒,除非对方很弱,否则肯定是有输有赢,不可能一方全胜,另一方全败。
据莫林近些日子翻看的有关南江朝和北江朝的过往经历,特别是双方两军阵前之事,大多都是以北江胜而告终。就算自己的父亲再厉害,也不过是一个人的事,将盛而兵不盛,是很难取胜仗的,而南江朝的兵并不盛,尽管这几年来,皇上也下了大力气治军,但是与好战的北江兵比起来,还是差一些。
在莫林的记忆里,大明朝土木堡之变仍记忆犹新。北江频频挑衅,却又频频失败,如果统兵将领不是傻,就是这其中有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莫将军取得这么多胜利,都是小胜,北江一打就跑了,但这还不是重点,关键就是莫将军还在夷江城。
按理说,打了这么多胜仗,应该是北江打不过我们,但是莫将军却停军不前。前日奏报,在打胜仗后,莫将军想往北推进,却发现寸步难行。这说明什么,北军实力仍在。
持续这么长时间的胜仗,或许这就是问题。
“太子殿下,夷江城接连取胜,却不能去北江地半步。臣以为个中必有蹊跷。还望太子明查。”莫林有些担忧的对太子道。
太子不以为意,“北兵势大,诚难攻克。如今取了这么多胜仗,军心大振。这足以说明我军势已变强大。”
“太子,向来北军强,而我军弱,然我军却多次取胜,恐是北军骄兵之计。”莫林道。
“莫小将军,切莫生疑。莫将军统兵有方,正是万古未见之才。”
虽然目前莫林的记忆中并没有南江朝中父亲莫将军的记忆,但是先不管亲情,但从两国交战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不正常的了。哪有一直胜,但还在原地不动的道理。
“太子,臣以为当修八百里加急,以嘱臣父,万望小心北军来袭。”莫林说出自己的心里想法。
“没想到将门虎子,早前听说你终日厮混与粉脂之中,本以为是一个败家子弟,后来你学堂表现突出,着实令人大为吃惊。才特准父皇,让你来伴读。没想到,你对军事之事也懂。”
“臣哪懂什么军事,只是随口胡说而已。”
莫林接着道,“以前曾在家中无所事事,便读了一些兵书。其实这也是在我父亲的逼迫之下才读的,兵书所云种种,臣只是看了个皮毛。”关于读兵书的事,莫林的记忆只有大明朝,这些也只是自己的叔叔在发现自己,对兵事感兴趣之后,才找了一些书让自己去读,希望自己能够在军中建功立业,没想到却要用在这南江朝。
不过尽管说是读了一些兵书,但是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并没有真正的在战场上使用过,所以这次见到怡江城两军对战的结果,在想到兵书上所讲到的一些事,才令莫林有些担忧。
“你是担心莫将军有事?”太子疑道,“虽然你们是父子,但是或许你对莫将军的统兵之道还,没有我了解的多。”
莫林拱手道:“愿闻太子教诲。”
太子慢步至书案旁坐下,“其实本王对这些了解的也不是很全。当年宪宗宠幸福后宫,致朝政混乱,给了以北江可乘之机,以致国都被围,江山社稷有倾覆之险。宪宗和太子皆西狩而去,朝中一片混乱,尽皆曰降北江,以免百姓生灵涂炭。”
“什么?有此意之人都可杀。”莫林听了很气愤。
太子继续道:“你说的不错。但是当时群龙无首,宪宗和太子因惧北江之兵,而致大部分江山被敌寇侵占。幸有我武宗皇帝,虽然只是一藩王,然心系江山社稷。发诏于天下,以共御敌,后集藩王之兵和天下兵马,数战敌寇,才克复故土,终成与北江隔江而治。”
“没想到是这样的。那这与我父亲有什么关系呢?”莫林听了半天,也只是从中了解到以前的宪宗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去了。后来,也就是武宗皇帝带着全国军民奋起抵抗,才使山河重拢,有了当今的天下。但是,这也应该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与自己的父亲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
“要不本王说有莫将军在,就算北江之兵再厉害,也休想度过宜夷江。”太子内心很沉稳,“父皇乃是武宗皇帝第三子,天下混乱,父皇跟随武宗皇帝南征北战,而当时莫将军就是跟随父皇的。虽然年纪只有二十多岁,但却能够担任统军大任。呵呵,本王一点都没有说错,如今南江朝的江山,一大半都是莫将军打下来的。”
停顿了一会儿,太子又说:“论统兵打仗,朝廷中没有人能比得过莫将军。所以这次在夷江城连续取胜,自然不会有假。所以往往也劝你莫要胡思乱想。”
莫林清晰的记得,兵无常胜,兵无常败。如果突然能够一直取得胜利,要么就是敌兵突然变得很弱,比如换了统军将领,胡乱指挥;要么这其中就存在着阴谋诡计,通过失败让对方骄傲,然后再返攻。又或者在夷江城失败,在其他的地方有密谋什么?
虽然对以前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也只是从太子的嘴里听说莫将军是比较厉害的,但是以前厉害并不代表现在也同样厉害,因为敌人也会了解战场上对方的统军将领,更会选择方法来应对。
莫林心中的顾虑,并没有因为太子讲述了那么多以前的事情而消除,反而心中的顾虑越来越大,但是从太子的话来看,或许是自己太紧张了,也或许是莫将军找到了敌军的弱点。
见太子丝毫不会怀疑其中的问题,莫林也不便再说些什么,因为不管他说什么,至少太子现在是听不进去的。
又过了月余,虽然不像前一段时间那样频繁的听到我军胜利的消息,但是这其中也小胜几次,虽然斩获敌首并不是很多。不过,在看到最近一次莫将军的奏报之后,莫林的担忧再一次陡然上升。
这一次太子带着莫林,一起叩见皇上才知道的。来到殿前,早有众大臣在商议。
皇上将莫将军的奏报递给了太子,太子当殿读了出来,“臣莫正雄起奏陛下,日前我军频胜,北军胆怯,其进攻之次数大为减少。臣派军去攻,鲜遇抵抗,但却害派军阻我退路,臣屡次不得成功。近来北军甚有疑惑,斥候所探,敌军军势日衰。臣以为必是北国中生大事,如此正是我军北伐光复故土之时。臣请陛下旨,准臣带大军直入北境……”
皇上道:“这几月来我军连战连胜,个中缘由,众卿以为如何?”
下面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都没有做声。其实原因很简单,打了好几次胜仗,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这几次的胜仗,并不是所谓的大胜,而只是小胜,并且从夷江城发来的奏报中也知道,并不是说双方大军在一起厮杀而取得的胜利,只不过遇到的是一小股北方军队,同时这些北军并不恋战。如果按照以往,向来比较勇猛的北军不可能突然间就变得这么弱。但是打仗死人是现实的,就算是这其中有问题,也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将军,敢把几千人往虎口上送,更不可能白白死掉这么多人。
“兵部什么意见?可否派大军北上?”皇上点名了兵部。
兵部尚书乔元朗道:“莫将军连战连胜,正是我军士气高昂之时,按理应派大军直捣黄龙?然北军狡诈,臣以为当守夷江城。或可派三千兵。”
“笑话”,皇上有些发怒,“我军士气正隆,如只守夷江城,必涨北军威风,岂不寒了众将士的心?”
“皇上”,兵部尚书道,“兵者,国之大事。理当慎之又慎,虽莫将军纵横沙场多年,屡建奇功,然此一时彼一时,贸然进兵,恐有所失。”
“尚书大人此言差矣!”,兵部侍郎段祁详道,“就算北边有诈,也犯不着白白送好几千条人命,要知道北江人本身就不多。臣以为,莫将军所言极是。定是北江国中生事,令其不难以分心夷江之战事。臣附议莫将军,比正是克复北江故土的大好时机。兵者云,战机稍纵即逝,如若此次不抓住,要想再有这样的机会就很难了。臣认为,应八百里加急,令莫将军速携大军北上。”
话刚落,殿前很多大臣都在点头,认为兵部侍郎说的有道理,都纷纷主张此时应该尽快派大军北上征伐。
“我不同意!”突然殿内一人高声道,顿时将殿中正在议论纷纷的众大臣惊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