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某某年某某月,公孙鞅被卫王妾姬产下,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商鞅(公孙鞅打败魏军回国,秦国把於、商等十五个城邑封给公孙鞅,封号为商君)他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四见孝公
公叔痤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国内招贤纳士,以此继承穆公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公孙鞅于是西行到秦国,凭借孝公宠臣景监的关系求见孝公。
(一)孝公接见公孙鞅,公孙鞅和孝公谈了很长时间的治国之道,但孝公不停地打瞌睡根本没听进去。谈话结束后,公孙鞅一脸委屈。
(二)不久之后,公孙鞅又一次求见孝公。
公孙鞅再次见孝公,又讲了一番大道理,还是不合孝公的心意。不过商鞅还是没有放弃,他还想见秦孝公。
(三)公孙鞅又去见了孝公,孝公觉得他不错,但仍未任用他。结束后,公孙鞅离去,孝公向景监说:“你的宾客不错,我可以与他谈论国家大事了。”
(四)公孙鞅再进见孝公,孝公跟他谈得很投机,不觉把身子靠前坐,公孙鞅一连谈了几天孝公还兴致勃勃地听,丝毫没有倦意。之后公孙鞅就和孝公讲富民强国的治国之策,国君很是高兴。
功夫不负有心人
得到孝公重用后公孙鞅劝孝公开始变法
秦孝公重用公孙鞅后,想要变革法,他拿不定主意就去问公孙鞅
之后公孙鞅就讲起了大道理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
1、圣人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必墨守成规,只要能使大众受益,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2、现在各国都在变法我们也应当大胆的去进行变法,否则秦国无法与其他的国家相抗衡。
商鞅变法
大家都知道,不详细写了。
赵良劝告商鞅
你的变法侵害了很多人民的利益还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两边都讨不找好,你应该放弃功名利禄,归还国君给你的封地,举荐有才能和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保住你的小命。你若还贪图富贵,把持秦国的教令,蓄积百姓的怨恨,那秦王一旦撒手人寰,秦国要逮捕你的人,还少得了吗?死亡就会像一抬腿那样轻易地到来。”可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
于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
商鞅的结局
五个月后,秦孝公驾崩,太子即位。(因为变法触及到统治阶层的利益)公子虔一党诬告商君谋反,派官吏逮捕商君。商君逃亡,商君想跑到旅舍后想要居住却旅舍拒绝收留。
为啥呢?
因为他没有证件
法律不允许旅舍收留没证件的人
这条法律还是他自己制定的
然后后他想投奔魏国,但魏国与商鞅有仇
这仇是怎么结下的的呢
,秦魏两军对峙,公孙鞅送信给魏将公子卬说:“我以前与公子友好,现在各为两国的大将,不忍心互相攻打,可以与公子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饮酒,然后退兵,这样秦、魏两国都不会受到损失。”魏公子卬也觉得这么办比较妥当,于是和公孙鞅议和。盟约仪式完毕,
商鞅背信弃义,在公子卬喝酒时偷袭公子卬并趁势进攻魏军,彻底消灭了魏军,才班师回国。
诚乃立身至本,不讲诚信可没法立身。
不听老祖宗话的人可不会有好下场,不久后商鞅便受到了惩罚。
之后商鞅就被送回了秦国,也不过是捶死挣扎而已。
商君回到秦国,又奔逃到自己的封地——商邑,与部属家臣发动邑兵,向北攻击郑国,以找出路。秦发兵攻打商君,在郑国黾地擒杀商君。秦惠王将商君五马分尸,诛灭了商君的家人
司马迁评价商鞅
太史公说:商君生来就是刻薄的人。他和孝公谈帝王之道,只不过是借用浮华的言论来达到目的,不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由宠幸臣子推荐给孝公,等到被重用后,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卬,又不听从赵良的劝告,这些足以说明商君刻薄寡恩。我曾读过商君的《开塞》《耕战》等文章,真是文如其人,就像他做事一样。最终他在秦国得到叛逆的名声,不是没有原因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