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国地处内陆,没有渔盐之利,境内只有几处产井盐之地,最大的一处产盐地乃是运城的池盐,各处井盐产地均有官府把控,尤其运城的池盐更是官府严控之地,为此特筑起城池熬盐、煮盐。
每年从运城所产之盐,除了供给龙山本国之外,西向秦国、大凉,北向塞外,都要大量的从运城买盐,故而盐税乃是龙山国一项重大收入。
各处盐政司,下设盐税使,专营此项业务。龙山总盐政司的盐政官,就是前文所提的李天临。
李天临本是行伍出身,因龙山国尚武,各种官员大多以军功取得官位,李天临便是跟随上代龙山王在塞外攻击胡人时,颇立了些战功,故而上代龙山王特将盐政官这个肥缺让他做上。
李天临也确实没有辜负上代龙山王的厚恩,在任期间,向国库上交的盐税年年增长,以至于盐税在国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龙山国自古官营盐铁,可是私盐贩卖很难禁绝,所以能够连年提高盐税收入也绝不是一件易事。可以说李天临对龙山是有功的。
不过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天长日久,人总要为自己考虑考虑,尤其是上代龙山王驾崩后,赵辉继位,继续任用李天临为盐政官,可以说是对他很信任了。
不过在李天临看来,他的位子是自己在战场上用命拼来的,盐政官是上代龙山王封的,虽然表面上他不能如何跋扈,但是心里难免有些骄傲之气,久而久之,该入国库的盐税,他就想尽办法送进自己的腰包,刚开始胃口还不大,慢慢的胃口就越来越大。
近几年,官盐的价格连年上涨,已经翻了好几倍。虽说盐不能当饭吃,只是每餐里面撒一点点,可是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一个五口之家,难免不得吃掉几斤盐。龙山国内有千千万万户人家,这一算计下来,所食用的盐就是一个极大的数量。
光靠涨价这一项,李天临就把盐税的收入翻了好几倍,有了这好几倍的收入,再打盐税的主意就好办的多了。
之前对于私盐贩子,李天临是坚决打击的,但是现在李天临反而需要这些私盐贩子。
一方面的原因是官盐的价格越来越高,时间短还可以,时间一长,普通的百姓就会越来越多的购买价格便宜的私盐,慢慢的官盐的销量就会越来越低,所以只有把私盐的价格也抬高,才能维持住官盐的销量。
这就需要私盐贩子了。
李天临在几年前就跟私盐贩子搭上了头,毕竟他之前是专门跟私盐贩作对的,只要从抓到的私盐贩子里随便策反几个,就能顺利的和大盐贩子搭上头。
李天临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徐世忠,那个龙山国最大的私盐贩子,李天临承诺给徐世忠大量的盐票,这样徐世忠就不必担心盐的来源,省去他自己熬盐、煮盐的麻烦。
而李天临对徐世忠唯一的要求,就是把私盐的价格提上去,提到自己满意的程度,而徐世忠每年则把卖盐收入的一大部分给李天临,当然徐世忠自己的盐帮也能有一大笔收入,而且这个收入也远远大于徐世忠之前的收入。
这样一来,李天临不必担心国库里的盐税收入下降,又能够维持住市场上的盐价,而自己则可以狠狠的大赚一笔。
如果说李天临和徐世忠都是这个套路的赢家,那么在这个套路中唯一受害的就是龙山国内每日买盐吃盐的普通百姓了,因为无论是官盐还是私盐都平白无故的涨了价,而他们则必须默默地忍受。
只不过这种忍受是有极限的,而李天临的贪欲却是没有极限的,终于在盐这个问题上,龙山国内开始有了民怨,这种民怨当然不会直接被龙山王听到,但是遍布全国的御史却慢慢的有了耳闻,逐渐的有奏章传到了龙山王赵辉的案头。
一国之君,可以不理会朝廷的怨气,因为朝廷之上都是吃他俸禄之人,但是,一国之君却不能不理会江湖之中的怨气,因为江湖之中的百姓是提供国家赋税和官员俸禄的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国之君,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可是摆在龙山王赵辉面前的情况是这样的,一则国库的盐税收入并没有减少,甚至还在连年增长,二则御史只说是民间民怨沸腾,都说盐贵,可是从某些方面说起来,盐价高一些是于国有利的事。所以御史汇报的情况并没有紧迫到必须解决的地步,或者说赵辉也并不想让盐价下降太多,如果只是做个姿态,稍稍降低一些倒没什么不可以。
而唯一让龙山王赵辉所不能容忍的就是盐政司利用涨价中饱私囊。这种事情几乎无需怀疑,盐利是天下大利,一国之重,纵是只拔九牛之一毛,也足以使一个人富甲一方,更何况盐政司是主营盐政的机关,想要从中捞一笔简直太容易了。
所以情况很明白了,重要的不是盐税赚了多少,而是盐税进了谁的家门。
龙山王绝不允许这块肥肉自己吃的时候,还要被别人先咬一小口。
可是盐政李天临并无明罪,杀人要诛心,否则就会落个错杀忠臣的说头,这是赵辉不想看到的。
原来李天临已是瓮中之鳖,这不是宰不宰鳖的问题,而是由谁来宰,什么时候宰的问题。宰完了鳖,放血吃肉,那都是后话了。
这么一说,龙山王是足够有城府之人,不过李天临也不是待宰的羔羊,起码以前不是,不过现在李天临把自己的底线划的太低了,虽然他还是一心一意的维持着交往国库的盐税,可是他哄涨盐价中饱私囊的举动已经引起了赵辉的疑心,这种不信任是没法调和的,直到有一天,赵辉在朝堂之上要求李天临打击私盐。
龙山王的话李天临是不能不听的,可是打击私盐就是打击他自己的财路,这种事只能折衷处理,既完成了龙山王的旨意,又不会断他自己的财路,而这只能委屈徐世忠了。
李天临派手下跟徐世忠接触的盐税使给徐世忠带话,让徐世忠送五个人到京城,顶盐贩之名。
这既是为了李天临的位子,也是为了徐世忠的生意,可是徐世忠却和李天临不一样,李天临可以要求徐世忠找五个人冒名顶死,徐世忠却不能做这种事。
私盐贩子都是走投无路之人,其中虽然不乏凶恶亡命之徒,可是大部分仍旧只是各种普通人,他们也只是混口饭吃,贩卖私盐已经是脑袋别在裤腰上的买卖了,盐帮之内如果再大肆欺辱,谁还愿意跟着大盐贩子干。所以,至少在明面上,盐帮内部是义字当头的。
所以,对于李天临的要求,徐世忠一口拒绝,即使今后生意不做了,也是一口拒绝。坏五个人的性命不难,徐世忠不能做这种坏规矩,败名声的事。一个盐贩子,坏了规矩,坏了名声,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资本。
李天临得知徐世忠拒绝了自己的要求,暴跳如雷。不过他不会坐以待毙,仍旧和徐世忠做着私盐生意,然后手法阴险的随便找了个借口抓了五个盐贩子回来,完成龙山王给他下的旨意。
于是有了集市口被斩首的五个盐贩子。
他们当然是死的很冤枉了,可是临刑之前他们都被灌了特殊的药,这种药会破坏他们的嗓子,任凭他们怎么使劲,也发不出一点声音,是乃天下奇毒––死不叫。
李天临的背信弃义,只会招致一个结果。
那就是徐世忠的报复。
而这,可能正是龙山王赵辉想要看到的局面。
对于这盘大棋,赵仲武可能只是凑巧成了一颗好用的棋子。
下棋,除了好棋艺,还需要一个足够大的棋盘,否则这盘棋的棋手,可能只是更大棋盘上的棋子而已。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