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永和十六年,立春,太后明氏垂帘听政结束,济善帝正式掌权。
永和十六年,三月七日,惊蛰时分,齐地起义军,莫城紧随其后发起暴动,仿佛早有预谋。
暴动消息传回皇都,济善帝随即派遣武昇将军前往北方镇压齐地起义军,派遣安平候李瑾河前往莫城调查暴动原因。
三月二十二日,春分,传来大捷“武昇将军以雷霆手段镇压齐地起义军,杀的起义军四处逃窜,而后武昇将军秉承宁杀错不放过,大开杀戒,齐地天怒人怨,尸山血海。”
四月初一,安平侯镇压莫城暴动归来,连夜进入皇宫,次日清晨,安平侯离开皇宫,回到侯府。至于他与济善帝密谈内容无从得知。只知那天之后皇宫一天时间连发三十六斥候前往各州。
四月初六清明节,济善帝带领文武百官举行国忌,之后济善帝宣布封武昇将军为镇北侯,全国三十六州同时接领斥候所携圣旨,昭告天下,举国震惊,因为这是济善帝自登基十六年以来第一次封候,而且就在清明之际。
五月初七,立夏,武昇回信“臣下谢皇上天恩,此次北齐之地暴乱乃是因为此地之民愚昧无知,受人蛊惑,臣下甘愿镇守北齐,教化愚民,使其永感我大晋王朝圣恩,且臣下三年之后交出兵权,就此北齐之地隐居。”
济善帝看到这封信之后,笑了好久,连说好好好,最后在其回信只批复了一个字“准”
随后济善帝再次颁布圣旨“镇北侯武昇,此次平反叛军有功,自此以后,封地北齐,命其镇守北齐之地,其子孙皆可传承其王侯之位,善帝之命,天下谨记,寰宇皆尊。”
此圣旨一出天下皆震。
自此以后,镇北侯在北齐之地推举各类法令,命其下士军与北齐之民通婚以示教化北齐之决心,并上书建议济善帝与北齐之地通商。济善帝皆准。
永和十九年,镇北侯上书交还兵权,辞退王侯之位,济善帝勃然大怒,却又无可奈何,最后安平侯上书,劝其济善帝,随后济善帝十二道帝王金令宣镇北侯进京,一个月之后,镇北侯进京连夜入皇宫,在御霄殿与济善帝大吵一架之后,带着一道圣旨出宫,又回了他那北齐。
永和二十三年,济善帝诞得龙子,济善帝大喜,取名李运乾,免除天下三年皇税。次年镇北侯喜得麟子,取名武安和,在其三岁时便送至皇城,随行人员只有一位老叟。
永和三十六年,济善帝封子李运乾为太子,并送至北齐军中历练五年。
永和四十一年,太子李运乾历练回京,次年济善帝命太子送武安和回北齐,在其途中,济善帝中风病亡,太子回京接授帝位,之后因李运乾为帝无法出城相送,来时武安河身旁只有一老叟,走时他身旁仍只有一老叟相伴。入京城时他彷徨不安,离京之时他泪眼婆娑,无人知离京前一夜新帝与他说了些什么,世人只知他刚出京城便频频回头,望向他生活了十三年的皇城。那毫无人性的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