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李棣参观了多处堡垒,罗蛮跟着马扩去了五马山,便由焦文通跟着。
凡是险要之地,皆立了坞堡,各个山头亦是烽火台高立。
罗蛮称此为连环寨。
李棣对此称赞不已。
这几日燕京、代州等地快报无数,其中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忻州守将耿守思带着部队投靠了义军,随后代州繁峙县一带也被傅选部驱逐了官军,收入囊中。
花荣部队则一路向东,留二当家把守龙泉关、望云山后,大部队来到阜平一带建立组织。
至于耿守思投靠的原因,吕颐浩非要等掌寨回到五台再说。
李棣心想可能是定襄离忻州太近所致,便回信一封,加紧扩大军用物资的生产与储备。
对个人来说,还有一个惊喜,燕山府义军主事贺弼,将以上文书,以及掌寨与蔡小娘子婚约一事快马报了过来。
李棣顿时觉得,怎么以前没有发掘出此人。
心里甚至庆幸,幸亏上一个指挥使叛变。
果真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贺弼还说道燕山府义军部队还缺个管事的。
李棣回信表示先想办法挖了郭药师的墙角吧,看看哪些人堪用。
不久,马扩和罗蛮几乎同时来了书信。
罗蛮那封书信是刘泽亲自带过来的。
罗蛮在五马山训练义军。
刘泽自然就留在了驼梁。
罗蛮在信中说道,两地义军加起来虽然有十万之众,但是精锐却不足三万,且甲胄不足、尤其是长弓、箭矢急缺,仅靠山中打造还是不够,虽有山川之便,但如果日后金兵封山,便很难坚持。
太行义军背有腹地还可以勉强维持,五马山孤悬在外,最多只能在此放下一支万把人的奇兵。
于是建议留下一支万人精锐,然后大部队回到平山。
中太行再选拔三万精锐,剩下的全部半耕半战。
但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把地盘扩大,有个稳固的后方。
李棣沉思少许,打开了马扩的信。
信中说的是已经联系到了岳飞。
虽然刘韐看上去很重视岳飞,可终归不过给了个队长而已。
马扩直接从刘韐那里把岳飞要了过来,理由是五马山义军得有刘韐的人。
现在马扩正在跟刘韐商量合作一事,估计过几日便能来到平山。
李棣沉思,如果岳飞同意,可以让他掌握五马山义军,然后罗蛮回来练兵。
但罗蛮确实说得对,义军现在缺乏一个稳固的后方。
李棣盯着挂在墙上的地图。
他看到了延州。
不行便叫罗蛮带着精锐,西渡黄河,把这一带打下来,作为后方。
然后看向东部,大概山东的位置,地图上却是没有显示的。
以后伪齐会在此建立政权,如果派一员上将在伪齐建立组织,再北上连接河朔,自可以有一番作为。
不过现在中间隔着张俊等部,暂时还不是好时机。
过了几日,马扩带岳飞等四人前来。掌寨请戴宗前去迎接。自己则跟着刘泽巡山去了。焦文通留守驼梁。
岳飞从平山一路深入到驼梁山。
此处义军的号令森严,着实令他佩服。
宋军现在堪用的部队其实不多,西军自两年前大溃后,更是没了战心。
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各级军官喝兵血一事根本无法杜绝。
而基层士兵踩踏良田、临阵要赏的事更是无法断绝。
此处义军主帅据说也是义军出身,为什么就没有牙兵牙将那种风气呢?
等到了驼梁,焦文通等人将马扩迎上山寨。
快到晌午,掌寨一行人才姗姗来迟。
远远望了岳飞,掌寨拱手道:“大兄,念尘来迟!”
岳飞一听声音便是喜出望外,对汤怀、张显等人说道:“果然是念尘兄弟。”
几人急忙向前走过去,握住双手,一时都有些失语。
还是焦文通道:“二位好汉快快上座,掌寨一路巡山辛苦,咱们先吃了饭再说。”
于是李棣居上,马扩岳飞居于左右,剩下戴宗、焦大、刘泽、张显、汤怀等人依次坐定。
一会儿,便有人前来上了山珍、山茶。
李棣道:“咱们身在军旅,不宜喝酒,待日后有所成就后,再与诸公痛饮。”
众人大快朵颐起来,虽然没有喝酒,仍是豪气顿生。
便是岳飞,虽说还不是将来的卾王武穆,此时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但众人见掌寨与岳飞如此亲近,又听掌寨说,两人都是相同的师父教出来的,心里便多了几分崇敬,自是无人敢轻视。
掌寨道:“这是马将军第一次以咱们义军自己人的身份相聚,再加上岳飞岳大哥等人的归来,咱们义军不断兴旺,真该浮一大白。
不过现在毕竟战争将至,务必要准备的更加充足才行。各人饭后还是要尽快各回岗位。
马扩、岳飞此次是也算是奉了刘韐军令的,既如此,这五马山的义军整编,以及整编后的军队便由岳飞统领。
务必要刘韐刘安抚出一些粮秣、军械。
说起与宋国合作(李棣加重了宋国这个词),在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要保证我们的独立自主。这一点要不断晓谕全军。
我们都是为了抗金,这一点是相同的。但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并不一致。
好教诸位知道,我们要建立的,是小康大同的康成盛世,而不是阶级分明的封建王朝!更不是给他赵官家做嫁衣。”
最后一句话犹如惊雷一般炸的众人默不作声。
大家其实都是知道掌寨建立组织建立政权是为了大事。
但是这个大事到底是什么,大家其实心里并不清楚。
掌寨也从来没有说过。
没想到,第一次,借着吃饭的空挡,掌寨把自己的纲领告诉了大家。
须知在那个时代,大家的心底其实是设了壁垒的。
也就是说,国贫民弱,大家也多少只敢骂一句宰执,谁人真的敢说一句官家的不是?
可真的是几个官家可以罢免的宰执,导致这国贫民弱的吗?
艮岳、花石纲是谁的命令呢?
天下流民四起又岂是几个宰执就能导致的?
即便是那个官家,也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把国家搞成这个样子。
李棣借着这个“饭局”,给大家解释起来。
国家昏乱,从来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乃是上下共同的选择。
国家不禁兼并,则浮民无数。
咱们义军就打击坞堡,把土地分给浮民。
国家只有少部分人可以学习,还大谈东华门外唱名。
义军就面向所有百姓,统一教育。
而且是面向各个专业的教育,对工匠、农民、医生、军人、教师一视同仁。
上述种种,都是为了消除在大家心中的那堵墙。当然,政策不仅仅是上面那一些。
总说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可是兴起义军难道是为了做新的王侯将相吗?
还是为了保护咱们的父母兄弟、保护咱们的田亩、保护咱们的组织、咱们的社稷不被外人侵吞呢?
李棣为什么偏偏挑这个时候说这些,其实主要原因,还是看到岳飞后,于是一些话便如水到渠成一般说了出来。
自去燕京前,路过望云山的时候,他就想说了。
但那个时候,他觉得身边拥护他的虽然多,但拥护他那种想法的怕是没有几个。
改朝换代可能大家嘴上不说,但心底里谁不想做一个新朝的王爷呢?
这个希望,他放在了岳飞身上。
一旦话说了出来,便成了语言的奴隶,掌寨就只能静静看着大家的反应了。
心里确实一点底都没有。
但是,即便大家不同意又如何呢?大不了把义军交给马扩,自己跑去西湖当医生好了。
没想到,戴宗是第一个张嘴的。
“掌寨考量的总是对的,我等原本落草,又能有什么出路,掌寨如果成功了,我等自然名垂青史。我附议。”
马扩笑道:“我说怎么自官家兴兵北伐以来,便浑身上下说不出的不舒服,现在总算明白了。我也附议。”
掌寨看向岳飞,岳飞略一沉吟,道:“于公于私,我都只能附议。”
焦大等人亦是附议。
掌寨瞬间充满信心道:“戴统领,写成文告,发往义军各部,叫计相,各司、各部统领、主事过来。
咱们就要在这驼梁,定了我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