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再次惊艳众人
“既如此,便仍从大皇子开始。”陆如海小算计得逞,立马说道。
大皇子写雪,太子写梅,这点没有改变。
大皇子起身,面朝皇上道:“儿臣所填的是《望江南》。”
《望江南》,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不过对于大皇子的填词,不太苛求这些。
皇上点头示意其开始。
大皇子看向刘庇,又看了眼太子,缓缓道:
“暮雪化,
行人无雪踏。
遥想昨日湿底滑,
却看今朝白又下。
一夜满枝桠。”
正在吃东西的刘庇,听完后差点喷饭。
这种打油诗,如何登上这大雅之堂的。
潘如江也很尴尬,但毕竟是大皇子所作,只能硬着头皮去解析。
这大白话还要如何赏析?
“大皇子之词,乃写其所见所感。晚上大雪融化,路上之行人已无雪可踏。想起昨日,路上积雪凝固,不仅湿滑难行还将鞋底浸湿,如今大学又纷纷而下,想来一夜过后,大雪将覆压满树。”
潘如江匆匆解释完,就准备让太子开始作词。
大皇子等待片刻,愣了一下,因为他没有听到父皇所说的“写下来”三字,阴沉的看了眼刘庇,便坐了下来。
自从有了刘庇的书法后,皇上日日临摹,夜夜仿写,已经很久不看大皇子与太子所写之字了。
大皇子将这一切都怪罪到刘庇身上。
太子起身,看向皇上道:“儿臣所填亦是《望江南》。”
在皇上的示意下,太子慢慢道:
“殊不解,
与春相离别。
白雪覆盖花不谢,
寒风吹拂枝摇曳。
幽香落满阶。”
刘庇依旧摇头,大皇子与太子所填之词,除了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押韵外,其他皆不足取。
要知道,作诗填词,情至深处,何必押韵。
古之诗词,皆是有感而发。眼前之景,心中之情,便是笔下诗词,若强行押韵,反倒落了下乘。
潘如江例行公事一般:“太子所填之词,情景交融。写的是,很是不理解,为何梅花不在暖春开放,非要迎着凛冽寒风展开,白雪飘零其上,其花不谢,寒风吹拂其身,也只能令其枝干摇晃,无法摧毁其分毫,反而使其幽香四溢,落满台阶。”
皇上依旧没有说“写下来”三个字,太子阴恻恻坐下。
重头戏来了。
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一刻。
陆如海开口道:“殿下依旧先写雪?”
本来梅雪两派,文人不可都选。既选梅派,则不能选雪派,选了雪派,则不能再加入梅派。
虽然梅雪之争,并不太过较真,只是文人游戏,但若真脚踏两条船,则必被腹诽。
如之前的皇子刘庇一般。
但自从上一次梅雪文会后,刘庇就不在此行列之中了。
他可以光明正大的脚踩两只船!
见刘庇点头,陆如海又强调道:“那第一首就先写词。”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第一首先写词,第二首写诗。
无人戳穿陆如海的小伎俩,都在静等刘庇作词。
便是老太傅此时也屏气凝神。
“儿臣填的是《清平乐》!”
《清平乐》双调,四十六字。上阕二十二字,四句,四平韵,每句押韵。下阕,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一、二、四句押韵。
刘庇开始朗诵: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刘庇刚说完上阙,潘如江就在心里开始赏析了,这上阙说的是:清晨刚刚起床来到华丽的堂舍,侍女来报,说外面已是雪花飘坠。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雪渐渐弥漫了庭阶。
刘庇继续道: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这两句是在说,雪花狂舞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当刘庇说完最后两句,潘如江简直想要拍手叫好。
他喃喃的重复最后两句,最后两句的意思不难理解,这漫天的雪花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吧。
陆如海也痴痴道:“这真是一首豪迈、瑰丽、新奇的咏雪词啊,而且极富生活情趣。”
老太傅也不经反复吟咏,细细咀嚼,感觉此次庆功宴真乃不虚此行。
最后实在忍不住,越俎代庖赏析道:“殿下这首词老臣便代为赏析了,此词上阕写的是观看雪景。第一、二句简洁明了的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接下来两句便写作者观看雪景喜悦、激动的心情。”
“时间、地点、情由,一路写来,由‘晨起’而‘来报’,因‘来报’而‘卷帘’看‘佳瑞’,曲折有致。‘高卷’见兴致之高,‘远迷’是远近迷漫、迷蒙,到处上下,一片苍茫迷离的皓色,足显作者喜悦、痴迷之情。”
老太傅回味片刻,又继续品评道:“下阕前两句从空中,底下写所见迷人雪景,气势豪迈,瑰丽生姿。”
“‘盛气光引炉烟’,这是写空中雪花纷扬的气势像引发的炉烟蒸腾,‘素草寒生玉瑕’,是写地上花草,晶莹剔透,闪着寒光,象挂满玉碾,真是美丽极了,而且地上、空中,上下辉映,雄迈不失瑰美,俊丽而有豪气。”
老太傅顿了顿,赞许的看向刘庇道:“然而这首词更绝的是作者的奇思逸想,是一般人想不出、也道不出来的东西。”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最后这两句,大胆新奇,新颖独特,惊人骇俗而又极舍情理,极具浪漫主义。”
“天上的仙人一旦豪饮了银河的美酒而酩酊大醉后,竟然也顾不得自身的天生丽质,使出如此粗鲁的手段来把白云乱揉得碎末纷飞,化作漫天大雪,遍地银涛。正是这个“狂”字抖擞出宇宙的荚气,开放出仙苑的奇葩,令人神往。”
老太傅最后感叹道:“这首词想象奇特瑰丽,不落窠臼,且用语极具浪漫主义,当真不凡。”
老太傅越过陆如海与潘如江点评,无人觉得不妥,甚至可以说是对刘庇的认同。
不然,大皇子与太子作完词后,为何没有这等待遇?
皇上此时也对刘庇激赏异常,这首《清平乐》不仅是首好词,定还是一副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