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赶路
本来就是随口一句感叹,平时最内敛话最少的吴凡却不满道:
“今年战乱不断收成不好,明明哪怕是免了减少了这两年赋税,百姓们也只是勉强活下来,就这你看这百姓们就已经很高兴了。”
多得伯父魏岢指点的魏旭很成熟,比两位学业好的伙伴看的通透,更明白这其中的原因:
“人性本如此,如果是前面赋税很低,一直到现在收税很高,那么百姓会很愤怒。
而要是前面那么重的赋税交了几十年,这两年一下子少交甚至不用交了,那人就会反而很开心。”
吴凡不解道:“这哪是人性,这不就是和猴子一样,朝三暮四吗?”
相传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日子一长,这老人竟然能和猴子沟通讲话了。
这老人每天早上晚上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
几年过后,老人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
“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
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
“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魏旭想了想这人性和猴性的确相似:
“要不怎么自古说猴子是最像人的动物呢?岂不听还有沐猴而冠之事。”
“世间就是如此迷幻,好人做一百件好事,最后做一件坏事身败名裂,被人人唾弃。
坏人干了一百件有滔天罪行之事,他干了一件好事就能被人人夸奖。”
赵珲想到这好坏人之后果,就不忿道:
“难怪会有那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劳什子话语。
狗屁,有人一生行善,修佛一生,不能成佛。
而杀人如麻的刽子手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怎么说得通。”
听到赵珲提到佛什么的话,魏旭来了兴趣,问道:
“乡下也有人再传佛法传佛教?”
“也?”
赵珲敏锐地洞察出话中消息,
“长安城里也有这不忠不孝之徒,什么和尚在传劳什子佛教?”
“你别说的那么难听,这佛教在上流几个小圈子好像很广泛,还很小众。”
魏旭道:“我也是听母亲说的,我自己还没见过。”
赵珲这就不开心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宁可断头也得留法,他是受夫子影响最深的最忠实的儒者,
“这些和尚连头发都剃了,留头不留发,岂不是大不孝之徒,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再说,他们这行为都已经要成为蛮夷了,华夷之辩可是看的文化习俗,而不是血统。”
抨击了半天,赵珲有点落寞又说道:
“可是这附近几个村子里,已经有不少愚昧的妇人开始崇尚那佛法,入得那佛教了。”
看到他心情低落下来,魏旭也不再提这些争辩了,他劝慰道:
“这大过年的日子,不说这些不开心得了。”
他突然感觉天色变暗了,抬头一看日头不觉已经落下,原来三人一路吵吵闹闹,互相争论,已经到了傍晚。
“老赵,我说明天天明出发吧,看你急着回家非要下午就走,这天快黑了,看样子今天还是到不了。
这路上相隔一段距离应该就会有住店的或者是驿站,我们再走一段路找个地方住下来。”
赵珲懊恼的一拍额头,略带歉意地对魏旭、吴凡道:
“怪我,实在是今年太久没有回家了。劳累你俩陪我吃苦了。”
“无碍,要是没有住店的也不错。其实我也没体验过野外过夜的感觉,这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效仿古贤孔夫子周游列国的经历,不也很浪漫吗?”
刚刚说到气头上的吴凡看到今晚说不准还得在野外过夜,本有心呛他一句,可是看到魏旭不在意地开了句玩笑,最终也没有说话。
又走了半个多时辰,终于在路边看到一处客栈,一个小院子里面是二层的阁楼,院门口挂着一幅旗,上写“太平客栈”。
赶了一下午路的三人连忙走进客栈里面,这马上过年很少有在外漂泊的人了,客栈里面没有伙计只有掌柜的在柜台后面。
看到三人推门进来,掌柜连忙从柜台出来,上下一大量。
左边一脸豪迈、身着麻布,挎着一把剑鞘,明显不像主事人,中间比较儒雅内敛身着锦衣,而右边那位剑眉星目、其衣袍质地明显比中间那位更加精美,腰间还悬戴着一枚玉。
不过一瞬间,那掌柜面向右边,明显是三人中领头人迎道:
“三位是打尖还是住店啊?”
问的是三位,其实目光直视右边的魏旭。
魏旭道:“给我们三兄弟安排一间大一点房间,今晚我们三人要彻夜长谈。
另外切二斤羊肉、三碗麦面、煮一壶老酒,你俩还有什么想吃的?”
古代吃牛肉是很难的,牛在生产力底下的那个时候可是比人还要贵重,除了有一些老死的牛由里正或者官府主持屠杀外,其他人杀牛可是犯法的。
在更往前的周朝时候,等级森严,只有周天子可以吃牛肉。
而猪肉在古代时候一直都是贱肉,其生长环境一般与茅厕相通,特别肮脏。
由于古人不懂得阉小猪,所以猪肉腥臊味很重,而且古代烹饪做法单调,调料少,做出来也不好吃,所以猪肉也很少吃。
而关中背靠草原和陇西等大西北,羊很多,吃羊肉也很普遍。
吴凡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够了,赵珲估量了一下饭量,对掌柜补充道:
“再来半斤饼,上三碗豆粥,就这些了。”
这时候的饼和现代不同,大致类似于现在的馒头和包子,而豆粥是小豆和大米或小米合熬的粥,因为甘甜,又叫甘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