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们终于还是收队离开了萧府,不过距离鸡打鸣也没有几个时辰了。
这件事情的影响因为是在深夜发生的,所以波及的范围还没有那么快,但等到第二天早上百姓出来忙碌后,那么朝廷委派来的的官员死在云楼的这件事一定会传的沸沸扬扬。
郑凡本来还是有些忐忑的,不过好在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等到了第二日清晨。
萧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不过因为昨夜官府的临时搜查,倒是让府里的家丁们颇有微词,很多人都在背地里咒骂着士卒大开大合,乱扔乱扔自己的东西。
郑凡舀了一碗热汤,站在二厨子的身边,吹着冒着气的汤水轻轻的喝着。
郑凡已经和杨妈妈说好了,明日要陪同睿文公子一起参加诗会的事情。
本来因为恰逢诗会,府里很多人都是休沐的,至于郑凡来说,不论是不是陪萧睿文还是自己的兄弟几个,他也都会要和杨妈妈说的。
二厨子羡慕的对郑凡说道。
“你...你小子,有...有本事,不错...”
他的意思郑凡明白,郑凡也只是微微一笑,算是作了一个回应。
苏小宁从背后拍了郑凡一下,有些不满的说道。
“本来说好的事情,你昨夜就被叫过去一次,就变卦了...”
郑凡有些无奈的说道。
“谁让我是给人家打工的呢...”
“哟,你这个打工的可有的忙了,那睿文公子可对你器重的很...”
苏小宁撇撇嘴,然后转身离开了。
郑凡有些好笑的和二厨子对视一眼,然后喝完碗里的最后一口汤,便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苏州城外五里地的一个官道上,一列整齐有序的官兵,正有条不紊的走着,这样官兵士卒们的神情都紧绷着,小心警惕的注意着四周的动静。
在士卒的中心,有着一辆马车,马车车辕高端大气,一看便知是上好黄花梨的木料制作而成的。
车厢里,一位年旬过五的老者正闭目养神着,他的双手靠在身前,左手托着沉香手串,而右手则是滚动着沉香珠子。
不多时,从前方快马持鞭的一名士卒来到车厢的旁边,然后只听那名士卒说道。
“阁老,王知府与一众官员在城门等候...”
透过车窗,阳光洒进的马车的车厢里,老者眼皮轻微的动了一下,慢慢的,只见他说道。
“为何没有敌情?”
“禀阁老,前方确实不曾发现埋伏...”
士卒在车厢外说道。
老者微微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
“下去吧...”
这位年旬不过一甲子的老者就是当今有名的文阁老,在朝中官居二品,做着文阁编撰的工作,虽然说手里并不是一个实权的工作,但就算碰到一位一品大员,对方也得毕恭毕敬的向他问好,只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当今太子少师。
文阁老入文阁已经有二十三年之久,早就混迹官场有了自己的一套人脉,从一个小小的编撰做到如今统领整个文阁,不得不说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本来,他是有机会升官任职其他工作的,但执拗的他还是在这个位置任职,天子也不好说什么,最后也不了了之。
文阁虽然说是编撰统筹的地方,但这个地方对于当今文人来说,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所在,因为大梁自古流传着一句名言,入文阁者,可得诗道!
大梁读书人传承至今,出了不少能辰贤臣,这样的人大体也都是读书人来担任的,但官员更迭之久,在诗一道上出名的读书人流芳百世寥寥数几。
而这几位稍微有些诗才的读书人都是在文阁出来的。
所以,久而久之,大梁朝堂包括民间都会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观念,要想有诗才,那么文阁就是你的归宿。最后,慢慢的,文阁也逐渐成为了读书人心里的一个圣地。
文阁老摸爬滚打二十三年,从当初一个小小的编撰到如今的文阁老,可想而知,他在文人里的声望有多么的强裂。
如果说东林先生是一位活着的老夫子,那么这么文阁老就是当代大儒。
文阁老手里的沉香珠子依旧不停的盘弄着,他的表情看不出丝毫的波动,就好像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好奇一样。
只是他的眉毛时而舒缓,时而又皱起,好像在想着些什么。
马车在士卒的拱卫下有条不紊的前进着,时不时就能看到天边大雁掠过,远处的密林也慢慢的向后快去倒退,就好像时间一针一秒的滴滴响起。
在苏州城外的王知府,脸色有些难看的听着旁边手下汇报的情况,王知府忍住怒火,压着声音说道。
“继续搜,赶紧的搜...”
手下领命而去,但王知府的表情依旧难看着。
没办法,那位使司大人可是文阁老派遣过来的人,可没曾想,不到一日,便直接惨死在了青楼的包厢里。
就这么个情况,王知府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文阁老的怒火,他自己已经在心里开始盘算了起来,他已经预料到文阁老的怒火马上就要来临,现在的自己就如同稻草堆里的那一簇湿草,只要碰到自己,就算是湿的也能让他燃烧起来。
苏州府的一众官员们交头接耳,纷纷在低声交谈着什么,有的难掩兴奋之色,而有的则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天空上的日光强烈而又窒息,焦烤着每一位官员的身上,有的人呆的久了,脸上不自觉的就流淌下汗珠,但王知府没有挪动步子去阴凉处呆,他们这些官员们也不敢随意走动。毕竟上官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也不敢有多余的动作,怕触了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