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镇帅府。
林谋这是第二次来镇帅府门前。第一次被守门百户挡在府外。这一次则是被飞将戚承光亲自请进府内。林谋感觉自己运气真的很好。若不是白狼汗病死,北匈王庭生变。若不是黑衣内卫的弟兄将这条消息带到了张口县。若不是抓住这次机会冒险“勾结”了也先。恐怕现在他都跨不过镇帅府大门的门槛。
镇帅府大厅。
戚承光命人摆上了一桌酒宴。他高居主座,戚夫人坐在他身边。林谋、诸葛南、吕寒眉、吴唯忠则分列大厅两侧的客座。
戚承光用钦佩的目光看着林谋:“林县令,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如果我换做你,绝不敢带着几十个罪卒深入北匈腹地。江山自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再过几年就到了耳顺之年,还能打几年仗呢?大炎军队需要你这样的青年才俊。”
林谋谦卑的说道:“戚帅过誉了。我只是误打误撞才得了这一桩军功。怎么敢跟蓟镇飞将相提并论呢?天下谁人不知,北匈的孩童闻飞将之名止啼?古有廉武颇八十岁挂帅出征。我看戚帅还能再为朝廷杀敌三十多年呢。”
诸葛南闻言心中好笑:想不到主公还是个拍马屁的高手。拍马屁最讲究的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显山不漏水的把马屁拍好是一门学问。
戚承光捋了捋自己的胡须:“林县令说笑。老而不死是为贼啊。我要是再镇守蓟镇三十年,北匈人不得恨死我?林县令,我之前把你当成了一个获罪官员家的公子哥,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林次辅我没见过,可我听人说他是朝廷里有名的能臣。你瞧,我提谁不好为何要提你的父亲?林县令你切莫伤心,需知朝堂如战场。久经沙场自然难防明枪暗箭。”
戚承光骨子里其实是个很豪爽的人。戚夫人连忙拉了拉他的袍袖,提醒他不要把话说出圈。
林谋道:“戚帅放心。我已经忘记了荷月刺杀的事。大丈夫要向前看,岂能思旧事而废前程呢?”
林谋说的是假话。杀父之仇,灭族之恨要是能忘记就怪了。
戚承光举起酒杯:“好一个豁达的少年英雄。来来来,满饮此杯为你庆功。”
众人举杯一饮而尽。
戚承光的心腹战将吴唯忠单独举杯道:“林县令,我是个粗人不会什么文邹邹的场面话。刚才在翁城里是我狗眼看人低。我敬你杯酒当是赔罪。”
林谋道:“吴将军不必放在心上,干。”
戚承光对林谋说:“咱大炎的军功制度向来是以斩首数论功的。你说你斩杀了几百北匈人,因为长途奔袭不方便没带回首级,那几百人头就不作数了。一颗副大都尉的人头顶五千颗北匈人头。万夫长顶三千颗。千夫长顶三百颗。这么算下来你此战的斩首数是九千八百颗。一颗人头是五两银子的赏银,九千八百颗就是四万九千两。罪卒营属蓟州镇编制,这银子我明天就让粮草官拨给你们。”
林谋起身拱手:“那我就代罪卒营的弟兄写过戚帅了。”
戚承光却道:“不必谢我。我替你感到可惜啊!要是够一万颗人头,可以换一个军功三等侯!你将来是要做内亲王的,不一定看得上。可多一个军功侯位,朝廷里的人总要高看你一眼。”
林谋不失时机的说道:“我们罪卒营的弟兄个个忠勇,再杀两百北匈人只是时间问题。不过......”
戚承光问:“不过什么?”
林谋道:“不过我们罪卒营足有三百多人,却只有六十匹马,六十柄战刀,军械不足啊。”
戚承光道:“这好办。明天你再去趟军械库,弓箭、长枪、战刀、马匹随你挑。”
戚夫人又在酒桌下拉了拉戚承光的袍袖。戚承光装作不知道,继续说道:“还有,我这就替你给朝廷上表功的奏折。”
林谋道:“那就谢过戚帅了。”
戚夫人终于开口:“戚帅从进门就在夸你。好话他来说,坏话我来说。林县令,你知不知道你这件事做的太鲁莽了?你想想,一个南副都尉被杀,北匈人能够善罢甘休么?要知道光南大都尉所就有五万兵马,他们离蓟州镇不过三百里。有可能你的所作所为会给蓟州镇带来一场战事。”
林谋心中虽料定北匈大军无暇入寇南下,可他嘴上不好把实话说出来。他总不能跟戚夫人说:这是我跟南大都尉也先设下的养贼自重之计,也先养我还来不及,怎么会来打我。
林谋装出一副惊恐的表情:“辅帅教训的是。我光想着立功,没考虑到全局。”
戚承光却不以为意:“夫人你多虑了。北匈人想打咱们有一万个理由打咱们。难道林县令不杀他们的人蓟州镇就没有战事的威胁了么?他们要打便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
戚夫人白了戚承光一眼,戚承光就当是没看到。他爱喝酒量又浅,渐渐的嘴上就没了把门的:“林县令,不,林老弟。你应该听说过,我姓戚的对待朝廷里的权贵一向是低三下四。没办法啊,想要保蓟镇两百万百姓的平安,我就不能丢了兵权。想不丢兵权,就得用热脸去贴权贵们的屁股。”
戚夫人站起身,直接拽住戚承光的胳膊:“你喝多了,先回去歇息吧。”
酒壮怂人胆,一向畏妻如虎的戚承光直接甩开了戚夫人的手:“你让我把话说完。林老弟,我虽对他们低三下四,心里却不服他们。一群在帝都里养尊处优的货而已!我平生对佩服有本事的人,你就是个有本事的人。你才十八,今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说完这话,戚承光便醉倒了。戚夫人和吴唯忠合力将他抬出了大厅。
外人走后,诸葛南举起了酒杯:“主公,借着镇帅府的酒我借花献佛。这杯酒贺你让蓟镇飞将刮目相看。”
林谋意味深长的说:“唉,受之有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