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治罪
朝堂上,一轮不停。
毕竟事情才暴露出来没多久,这些大臣便收到要上朝的消息,时间太紧,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不过,这次的阵仗倒是吓人。
在王闵匆匆赶来后不久,李恪李泰两兄弟也赶到了,看到一脸阴沉的李世民之后,只是行礼便一言不发的站在左侧。
而后边,赫然坐着长孙皇后。
后宫不得干政,一般来说长孙皇后是不能来朝堂的,但是这次的事情,事关李沐婉和李恪,李世民才允许她过来。
也正是因为这样,众位还不知情的大臣,看到连长孙皇后都在,心里难免就更奇怪了。
见到人都来得差不多了,旁边的王公公这才站出来。
“肃静!”
一声呼喊,朝堂上议论的声音这才停下来,各自站好。
随后,王公公看了李世民一眼,得到肯许之后,再度开口:“宣王家王辰上殿!”
话音落下,王辰随之进入:“草民王辰,参见陛下。”
“起来吧。”李世民这才开口,看了王辰一眼,叹息一声,“今日本该是遂安出嫁的大喜日子,却不想李恪肆意妄为,协助遂安出逃,此事,是朕对不起你。”
直到李世民说出这话,周围那些人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可是已经昭告天下的婚事,如今遂安公主失踪,事情怕是有些严重了。
李世民看向李恪,痛心疾首道:“李恪,朕看你聪慧,故平日偶有闯祸,也没有太过追究,但你可知,你这次闯了多大的祸?”
中央,李恪跪在那里,看了一眼王辰,随即回道:“父皇,儿臣认罪。”
“那你还不快老实交代,遂安现人在何处!”李世民有些激动道。
“回禀父皇,儿臣将沐婉姐姐送出宫之后,便给了她一些银两,让她离开,至于她到底去了何处,儿臣也不知道。”李恪撒谎已经脸不红心不跳了,坦然道。
“你!”李世民气得捏紧了龙椅的把手,李恪这幅完全认了的样子,着实让人生气。
但凡你狡辩几句呢?你这态度,知罪是知罪了,你知错了吗?
深吸了一口气,李世民将怒火强行压下,随即看向群臣:“众卿,现李恪已经认罪,依你们看来,该如何处置?”
只是这话,却一时让群臣犯了难。
李恪这事吧,还真不好弄,说小肯定是不小,但说大吧,还不至于伤到李恪根基的地步。
关键是他们和李恪并无愁怨,若是此刻站出来,会不会被李恪记恨上?
李恪是闯了不少的祸,捉弄了不少人的人,但是他捉弄的都是长孙无忌、房玄龄这几个李世民的心腹。
而他们显然也不会因为那些恶作剧,就对李恪落井下石。
一番沉默之后,最先站出来的反而是魏征。
“启奏陛下,三皇子此举,陷陛下于无信,损皇家之颜面,按律……按律……”
说实话,这两个罪名都不小,若是换成其他人,肯定是削去官位,贬为奴籍或者流放。
但,这毕竟是李恪啊。
当初魏征能从监牢出来,还多亏了李恪,但是另一方面,既然已经决定当李世民的镜子,他就不能顾忌这些私人关系。
看了看李恪,一咬牙,魏征还是诚实说道:“按律,当贬为奴籍或者流放。”
魏征话音刚落,房玄龄就站了出来:“陛下三思,三皇子尚且年幼,此举虽错,但看在三皇子陷入土豆这种神物的份上,从轻发落。”
李世民脸色阴沉,让人看不出心里在想什么。
沉默了一会,他这才看向王辰:“王辰,今日遂安本应嫁给你,但是现在却出了这样的事情……以你之间,该如何处置李恪?”
王辰的身份总归还只是平民,让一个平民来决定李恪该如何处置,可以说李世民这是相当给面子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王辰是平民不假,但他背后的可是王家,在加上这次本就是李世民理亏在先。
可是不等王辰开口,王闵就先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三皇子此举,若只是让王家损失了颜面也就罢了,但却让皇室也为止蒙羞,切不能轻饶。”
听到王闵的话,李世民的脸色更是冰冷几分。
五姓七望这种大家族,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名声,王闵这话分明哪儿是皇室的脸面,分明是在说他王家的脸面!
但,李世民只能认。
“那依你只见,该如何处置?”李世民问道。
知道凉州的事情和李恪有关,王闵这时候当然不会放过李恪。
更重要的,是要把凉州从李恪手里抠出来。
“陛下,依臣之见,三皇子罪大恶极,但念其年幼,且献上仙粮土豆,故可免去流放,但要削去他的所有官职爵位,禁足三年,已为惩戒。”
李恪前不久刚当上了凉州刺史,现在只要先把他的官位取下来,他们才能有机会重拿凉州。
只是这话,李恪只一听,就知道他在打什么注意了。
“王大人,你们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拿走凉州?”李恪忍不住说道。
而王闵则是一脸疑惑:“三皇子,你在说什么,老臣不明白。”
能在朝堂混得开的,都是装糊涂的高手,李恪见他这样,也没有多说,只是冷笑。
至于李世民,则是脸色阴沉的看向其他人:“诸卿之见,以为如何?”
可观来讲,这个惩罚其实并不重。
李恪现在身上的官职,无法就是凉州刺史州牧和知府,但是因他年幼,且还在宫内,而凉州又远,他甚至都没有过去上任,就是一个虚的头衔而已。
而爵位,那还是李渊册封的汉中郡王,他也没过去。
如此算来,所谓的削去所有的官职和爵位,其实对李恪没有多少实际损失,想必之下还不如禁足三年来得狠。
当然,这也只是他们这样认为。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惩戒过于轻松,不妥。”
“陛下,臣以为可行。”
“陛下……”
一干大臣纷纷站出来,大多数都是同意的,少数不同意的也只是象征性的反对一下,因为朝堂不能只有一个声音,这是默认的潜规则。
但这时候,李承乾却忽然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觉得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