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引狼入室
他虽然和李君羡不熟,但是也知道这个人对李世民的忠心。
他和李恪一路过来,应该能够察觉到什么。
但是见他这样,难道真的没有丝毫察觉?李恪一个六岁的孩子能保密到这种程度?
他这一问,更多的是心血来潮。
他就是好奇,李君羡到底知不知道这件事情。
李君羡也没想到,李靖冷不防问这么一句。
承认?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就等于是看着兵符被李恪带走,这是对李世民的不忠。
“李将军你在说什么?三皇子手上有兵符?这怎么可能。”
李君羡装傻充愣道。
见状,李靖也笑道:“今日三皇子跟我说他有兵符,我还吓了一跳呢。”
李靖说着,摇了摇头。
对啊,自己也不该怀疑李君羡才对,李君羡可是真的救过李世民的命,怎么会背叛李世民呢。
“明天三皇子醒来,让他好好休息吧,我就不过来了,也让他别来找我。”
“至于其他的,让三皇子安心等待吧。”
李靖最后说道,这才转身离去。
……
和安县,只是晋州边缘的一个小县城。
此地交通不便,自北向南更是有一大片荒无人烟的丘陵平原,不管是哪朝那代,这都是一个没有人会注意的偏僻地方。
可如今,那原本该是荒无人烟的平原上,却多出了无数的战马和士兵,而那这些人,有着明显的突厥人特征。
这是突厥的军队,突厥人壮马肥,他们的骑兵,一向是让大唐极为头疼的强大战力。
前处,身穿一身大唐官服的和安县县令王庇,静静站立。
不多时,骑兵队列缓缓自两边分开,分出来的通道当中,一个骑着骏马的高大男人,缓缓走出。
他,便是颉利可汗。
王庇见到颉利可汗,这才有所动作,轻轻抱拳,却不弯腰。
“见过可汗。”
颉利可汗看着他,却不说话,也不下马,就这么看着。
王庇神色不变,继续道:“从这里一路往南,绕复方,入凤溪林,不出七天便能直达武功,距长安不足百里。”
直到此时,颉利可汗才有反应。
“你们大唐人真是有意思,前些日子,主动告知我们李世民弑兄上位,如今我突厥大军悄然入境,你们居然还帮忙隐瞒。”
“你们大唐有句话,叫做引狼入室,便该是如此吧?”
颉利可汗笑道,这笑容当中带着一些不屑。
王庇微微一笑,并没有生气或是什么,继续站在那里。
那泰然自若的气度,多少让颉利可汗有些惊讶。
“你是县令?据我所知,县令似乎只是个小官,一个小官见到我,无惧无畏,不卑不亢,这等气度,倒是不太符合你的身份。”
听到这话,王庇脸上的表情这才有了些变化:“不瞒可汗,我本是隐太子李建成的老师之一。”
李建成死了之后,隐太子党羽被大肆清理,他虽是李建成的老师,但是并无官职,再加上他是五姓七望之一王家的人,因此并没有被杀头。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所以他被贬到这偏僻的安和县做了县令。
“原来是李建成的老师。”
颉利可汗有些惊讶,这才下马。
“那这么说,你们如此帮我们,是想替李建成报仇?”
“可是李建成已经死了,报仇又能如何呢?”
颉利可汗摇着头,本心来说,这群人引狼入室,他极为不耻,但是另外他也好奇。
李建成死了,他们即便是帮忙报仇,能让李建成复活吗?
李建成当不了皇帝,那他们除了把大唐搞得一团糟乱之外,得不到什么利益。
他不信,一群敢引狼入室的人,会只因为想给李建成报仇,就做到这个地步。
这背后肯定还有其他利益,而且是大利益,大到不惜拿整个大唐来换的那种。
“你们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颉利可汗问道。
王庇正要开口,颉利可汗又立刻补充。
“你们大唐人一向狡猾,必须给我一个足够分量的解释,否则我这就撤兵。”
王庇要说的话顿时停住,他本来是想随便敷衍的。
说实话,他不信颉利可汗会撤军,如今突厥铁骑已经入唐,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已经拿到手的香饽饽,没道理不咬一口。
但,他想了想,还是如实说道。
“先皇并非只有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个儿子。”
颉利可汗闻言惊讶,看着他:“原来是这样?李世民一死,你们想扶谁当皇帝便扶谁当皇帝,那不知道你们的人选是谁?”
王庇微微一笑:“这个,就不能告诉可汗了。”
“不过可汗放心,这一战,你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颉利可汗微微眯眼,冷笑道:“得到我想要的一切,然后留给你们一个破烂摊子,你们真的赚了吗?”
“有个破烂摊子,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王庇耸耸肩,说道。
颉利可汗直勾勾的盯着他,数秒过后,这才一声轻笑。
“好魄力,你们真是舍得。”
说罢,颉利可汗再不多说,翻身上马。
随后,尘烟滚滚,大军朝着长安方向前行。
这原本平整的草原,大军过后,凌乱了许多。
王庇在原地看了许久,知道大军都消失在视野当中之后,这才离开。
夜色渐浓,一个身穿夜行衣的探子,突兀的出现在了草原之上。
他就是隐哨的人,也就是李世民秘密建立的情报系统,和后世的锦衣卫有些相似,不过确实完全隐藏于暗中。
知道他们的人极少,也就那几个李世民信得过的重臣。
如今李世民登基,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例如兵权都还没收回去,还有很多空出来的官职没有确定人选。
这个时候用不到隐哨了,而他们自然是人间蒸发一般消失。
可如今,这个消失的情报系统,却因为李靖的一封密信,开始全力运转。
“晋州发现不明大军经过,数量有数万,另发现有骑兵的痕迹。”
在草原上晃悠了一圈,最后他写下这句话,绑在信鸽上。
同一个夜晚,其他各州。
几十只信鸽,也如这般从不同的地方起飞,朝着泾阳汇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