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汉文帝刘恒
这时,视频中的画面一闪。
只见,这是一名非常普通的皇子,他不受皇帝的喜爱和重视,因此他虽然身为皇子,但是从小却没有受到过什么优待,生活得很是清苦。
后来,这名皇子,被皇帝派去边缘贫苦之地,去当了坐镇一方的王侯。
可能因为这名皇子从小被人嘲笑的原因,他为人特别谨慎,性格也沉静,十五年的时间,他就把这片边缘贫苦之地,经营得安康太平。
结果京城发生了剧变,朝中大臣将这名皇子接回了京城,想让他继承皇位。
这名皇子在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他特别高兴,高兴了一会又害怕起来,怕这会不会是个陷阱,这么好的事情,怎么就落到他头上了?
于是这名皇子就去找算命的先生,帮他算一下是凶是吉,算命的嘀咕了半天才对他说:“你不久就会做皇帝了。”
这名皇子听了之后,他心里才放心了一点,便出发去京城登基了。
这名皇子继位成为皇帝,他发现国家的财力严重不足,百姓的生活更是困难。
于是这名皇帝就做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百姓的日子也比过去富裕多了,人们都对他的评价特别高。
这时,陈枫那低沉的声音响起。
“君王俭德本天然,萧相鸠营已造天。”
“不见千门并万户,露台虽罢未为贤。”
“汉文帝刘恒,西汉第三代皇帝,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
“汉高帝十一年受封代王,汉高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
“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
“刘恒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启“文景之治”的发端。”
“汉文帝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
“刘恒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
“后元七年,刘恒驾崩于未央宫,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葬于霸陵。”
“汉文帝曾经亲自为母亲薄太后尝药,深具孝心,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汉文帝刘恒,是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在执政的23年里,他体恤民勤,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勤俭节约,率领汉朝一步步从“楚汉战争”和“诸吕之乱”的创伤中走出,并逐步走向强盛。
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明君,一生所经历的苦难与艰险众多,甚至能用如履薄冰来形容。
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心酸与苦难,刘恒体会到了世事的艰辛与百姓的不易。
在逆境中炼就了坚强、坚韧、谨小慎微的优秀品质,同时对人民也怀有一颗“仁爱”之心。
汉文帝刘恒,熬过那朝不保夕的成长岁月,之后便是上天的格外恩赐。
汉文帝刘恒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第四个儿子,虽然是皇子出生,但其幼年成长经历却并没有想象中幸福。
其母亲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妾,后来魏国被汉朝所灭,薄姬成为俘虏并被刘邦纳入后宫,然后就生下了刘恒。
但当时刘邦牢牢爱着戚夫人,所以薄姬一直过着凄凉的后宫生活。
母亲不得宠,刘恒自然也没能得到刘邦太多关照和庇佑。
在无比艰险的宫廷生活中,母子俩一直过着战战兢兢,朝不保夕的日子。
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蕴含着双面性。
虽然先天环境恶劣无比,但这种环境同样锻造了刘恒。
在母亲薄姬教导下,刘恒渐渐养成了坚毅刚强,谨慎小心,沉稳内敛的性格。
汉朝初期,汉廷崇尚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连年战争让汉朝已经不起大的动荡,这时的国家,不需要一位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君主。
需要的是一位坚强执着,谨小慎微,懂得与民休息的贤君。这与刘恒“后天”造就的性格不谋而合。
或许连刘恒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这些性格特质,未来将深深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国运前景。
所以面对苦难,先不要急着骂娘。
只要沉下心经受住生活的打磨,熬过那段艰难岁月,就能收获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品质,上天自会给你未来一次实现自我的机会。
刘恒8岁那年,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大的转机,老爸封他为代王,让他远离了权利中心的长安,也远离了宫廷是非之地。
在代国的一方小天地里,刘恒过得比以前更加舒心,快乐。
同时,在母亲薄姬和身边众多贤臣帮助下,刘恒通过治理代国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
他充分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将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耕得很好。
在主政代国的15年时间里,刘恒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史书记载:“代地由是大安”。
此时的刘恒,可能也只是想经营好代国这一方领地。
但他未知的是,他积极善举,将带给他的生活带来另一场巨变。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忠于刘邦的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人联手诛灭了吕氏势力。
国家急需一位新的领导人,在众位大臣的商议下,刘恒成为汉朝新的皇帝。
当时众臣给出的一致意见是,“刘恒为人低调,且广施仁义”。
所以,做人不能只想着诗和远方,更要过好眼前的苟且。
走好当下的每一步路,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善待身边每一个人。
这样当天上掉馅饼时,你才能够接得住!
在众臣的拥戴下,刘恒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
可是,他的皇位和他所接手的汉室帝国依旧岌岌可危。
对内,不仅有居功自傲的功臣派,诸侯国更是日渐做大,中央与诸侯国开始政令不通。
并在文帝初年,陆续发生了济北王刘兴,淮南王刘长的叛乱。
虽后来平叛,但对国家的冲击依旧不小。
对外,匈奴侵扰不断,时刻威胁着汉朝的边境安全。
刘恒不急不躁,慢条斯理地将这一地鸡毛扎出了一个漂亮的鸡毛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