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以诗骂人,作《上李邕》
第八十一章以诗骂人,作《上李邕》
“这~,大人,在下刚才并无不敬之言呀~”李白从被突然呵斥中,缓过神来拱手说道。
“哼~,恕不远送。”李邕别过头,再次挥手道。
“李公子,别说了,快走吧,幸好我家大人不想追究,不然就你刚才那些狂言,足可判你坐监了。”刚才一直站在角落,没有出声的管家,赶紧上前说着拉着李白往外走去。
“管家,我~”
“哎呀~,李公子我劝你还是赶紧走吧,刚才那种狂言千万不要再说了,会要人命的,走吧,走吧。”
来到门口李白还想回去问个清楚,可是那个管家推拉着,将他劝解出了大门外,劝他赶紧离开。
李白一脸郁闷的离开了刺史府,一时间想不明白,刚才是怎么回事,自己明明没说什么犯忌无理的话呀?
边走边想着,越想越觉得是这个李邕的问题,这人应该是一开始,就从心里看不起他这白身布衣,轻视他年少言轻。
真是枉费自己一番热情,还以为碰到一个可以倾诉的长者,没想到是个目中无人之辈。
离开刺史府一段距离,李白越想越觉得不爽,停下脚步看了看四周,转身快步走一家书店。
“掌柜好!”李白进店后向掌柜拱手一礼问好道。
“哟~,公子好!公子可是要买书?我这刚进了一批好书~”掌柜笑着推介道。
“多谢掌柜,我不买书,你这有折子吗?”李白拱手一礼笑着问道。
“有~,有~,公子要几个?我这什么款式的折子都有,你看这些行嘛?”掌柜听说要买折子,赶紧从柜台底下拿出一大叠,放在柜台上问道。
“不好意思啊~,我只要一个就够了。”李白从中挑了一个,有些不好意思道。
“呃~,哈哈哈~,没事,上门就是客,多谢公子关照,您給五文钱就行。”掌柜愣了下,笑着说道。
“給~,在下能不能借用一下笔墨。”李白从袖袋里,取出五枚铜钱递给掌柜,随即一指柜台上的笔墨问道。
“哦~,可以的,公子随便用。”掌柜接过铜钱笑着点头道。
“多谢掌柜!”李白拱手一礼笑道。
接着走到柜台一角,将刚买的折子打开,提起旁边的毛笔沾了沾墨水,想了会,挥笔如行云流水般,在折子内侧写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好~,好诗~,公子这诗好,字也好,读之让人心胸舒畅。”站在一旁看着李白写完的掌柜,忍不住出声叫好赞道。
“哈哈哈~,掌柜过奖了,随手之作不足挂齿。”李白抬头看了一眼掌柜客气道。
“公子过谦了,哈哈哈~”掌柜的为今天能够亲眼见人,即兴创作出好诗高兴。
李白等折子墨水收干后,合上折子提笔在正面,竖着写下“上李邕”三个大字,然后在左下角写上“青莲居士,李白太白敬上”。
“多谢掌柜借笔,在下先行告辞。”写完李白放下毛笔,拿起折子向掌柜拱手一拜道。
“公子客气,还请慢走,欢迎公子下次光临!”掌柜笑着将李白送出门。
看着李白的身影消失在街角,这才转身进了书店,其实刚才他想向李白求幅字的,就是不好意思开口,这让他以后后悔莫及。
话说李白拿着折子,快步回到渝州刺史府门口。
“哎~,你怎么又来了?”刚才能够卫兵上前一拦,看着李白问道。
“哈哈哈~,这位大哥好,这次我不进去了,还烦请大哥将这份折子,递给刺史大人,多谢~”李白笑着拱手一礼道,随即将折子递上。
“呃~,好吧,不过刺史大人收不收,我可不保证。”卫兵接过折子看了一眼,对李白说道。
“没事,如果不收,你就扔了或者自己留着,说不定以后还能换点银子,在下告辞。”李白说完拱手一礼,一挥衣袖转身洒脱的离开了。
“还真是个怪人!”卫兵看着离开的李白摇头不解道。
随后看了看手中的折子,转身快步走进府中。
“大人,刚刚那个公子又来了。”进了大厅卫兵向李邕拱手一拜道。
“哦~,将他轰走,下次再来不用回报,直接轰走就是。”李邕一皱眉头挥手说道。
“呃~,他已经走了,留下这个折子,说是要给大人的。”卫兵将手中折子递上道。
“哦~,走了~,这是他给你的?”李邕接过折子问道。
“是的,那位公子留下折子就走了。”卫兵点头道。
“那就好~,你去吧。”李邕看了看手中的折子,挥手让卫兵离开。
“是~”
在卫兵离开后,李邕好奇的打开折子,一会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自言自语道:“这小子还真是睚眦必报呀~”
“老爷,刚才那位公子写了些什么?”旁边的总管好奇的问道。
“哝~,拿去看看,呵呵呵~,这小子作诗骂我有眼无珠呢!”李邕将折子抛给总管笑道。
“哦~,那我得好好看看,哈哈哈~,这位公子还是有些文采的,老爷可能真的看走眼了。”管家接过折子打开,仔细一看乐了起来,对自家老爷调侃道。
“哈哈哈~,既然你喜欢就留着吧。”李邕不以为意大笑道。
“真的,那我多谢老爷了,呵呵呵~,这诗写的不错,说不定以后还能值些银子呢!嗯~,我得好好收藏起来。”总管向李邕拱手一礼谢道。
“嗯~,不是没有可能,便宜你这老家伙了。”李邕点头笑道。
“哈哈哈哈~”说完两人同时大笑起来。
而此时的李邕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后当他自己,被奸相李林甫污陷害死后。
就是今天这位他认为的狂妄青年,在听闻他被奸臣害死时,为他愤怒疾呼,为他喊冤惋惜鸣不平。
并且再次作诗赞颂他:“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