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将刘明探得凌军细情后,大喜过望,谓部众道:“敌军远来,必定困乏,且其少兵寡将,必不难破。今日寨中此举只在造势,我等可将计就计,先按兵不动,使其疏于防范,再趁夜劫寨,必可大破敌军。”
部众深以为意。
刘明便令众军准备,将夜袭凌寨。
且说凌云如何。
时下其与贺世雄等部正于营中议事,忽听一声巨响,营外骚动。
未几,有兵来报,称是大风吹断军旗。
凌云听罢生疑,便问此兆主何吉凶。
贺世雄对道:“方才西风无端骤起,吹断军旗,某以为今夜贼军必来劫营。”
凌云深以为意,道:“此天助我,当防贼军。”
于是令贺世雄率兵伏于寨前山间,待营中火起,夹击敌军。
是夜月色微明,刘明自以为得计,便领轻骑在前,突入凌寨。
待入内后,见寨中无一人马,刘明暗道不好,未及撤出,忽见周围火光冲天,喊声齐举。
刘明自知中计,急出寨外,正见凌云率部杀来。
奋力死战之下,刘明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走,身后只剩数十骑跟定。其余贼众见势已去,尽皆投降。
待一行逃至山间,又正遇贺世雄引兵杀出。
刘明力竭不支,未战几合,便被贺世雄生擒。
凌云随后追击,直赴威远县城下。
时下贼军未防,顿时大乱,被凌云趁势掩杀一番,城中守将见状亦出城助战。
杀至天明,贼军大败,凌云剿戮极多,遂解威远之围。
兄如此,弟如何。
却说凌霄境遇,自其从军以来,诸多不顺。
其先往北海国开福县投军。
未几日,便有王虎率军而至,守将惧敌,不战欲降。
凌霄想阻,却因位卑,未能入账。
后虽趁夜与守将相见,却因白身被赶出。
凌霄苦劝无果,只得趁夜出逃,转往凤临县投军。
当是时,青州南部已被王虎所占,北海国唯剩凤临城未陷。
凌霄投军不多日,王虎麾下张志成便引军而来。
凌霄见贼虽声势浩大但军纪涣散,便向守将献言,望坚守不出,避敌锋芒后,再出奇兵克之。
然守将却不以为意,觉群贼不过乌合之众,遂不允此计,执意领兵出战,却被张志成所杀,贼军趁势攻入城内,凤临陷落。
凌霄自知无力挽回,只得单骑夺东门而逃。
行至枫东山下时,凌霄早已人困马乏。
时下却闻山间喊声大震,一行人马飞奔而来。
凌霄勉力回身观察,见其众竟是山中匪寇,当下大惊,纵马便逃。
但因体力不支,终被匪寇追及,因是背向匪寇,故而未能提防,被临近山匪砍中背肌。
吃痛之余,凌霄倒也清醒几分。
回身杀退匪寇后,纵马狂奔,终因力不能支,从马上跌落,昏死道旁。
或是其命不该绝,后为同县林洛搭救。
二人相谈甚欢,良久,凌霄方知近事。
林洛自幼学富五车,过目不忘,有神童称号,后考取功名,在朝为官。
近日洛受同僚排挤,抑郁不得志,遂辞官而去。
归乡途中,其见凌霄昏厥于路边,便出手相救。
凌霄感念其恩,亦将经历相告。
林洛知晓后感其不幸。
此后数日,二人愈发投机。
待凌霄痊愈后,二人便在归家途中结拜。
这日,听闻凌云近况后,凌霄大喜,便同林洛共往平城县投奔。
且说凌云得胜而归,张邦昌出城亲迎。
相扶入城后,邦昌封赏众将,授凌云牙门将,贺世雄百人将一职,各奖金银五百两,绸缎一百匹。
凌云、贺世雄拜谢后,将金银,绸缎尽分于众军士。
军士感其恩,无不争相效命。
张邦昌知晓后,并未多言,但内心稍感不悦。
数日后,凌霄、林洛寻访而至。
凌云大喜,遂将二人引荐于张邦昌。
邦昌亦喜,摆宴为其接风。
席间,听闻凌霄从军之意,邦昌便让其归于凌云帐下,任云调遣。
凌霄拜谢受命。
次日,张邦昌召众人于营中商讨军事。
凌云出列道:“近日虽胜贼军,但未伤其根本。不久,贼军必将大举来犯,当早做防备。”
张邦昌称是,道:“当下首要乃是扩军备战,修缮城池;其次需遣人往陶逊处寻援。唯有两方互为犄角,方能制敌。”
贺世雄却有迟疑,道:“近日探得陶逊与王虎似有隐秘,恐王虎攻我,陶逊未必肯救,落井下石也未不可。”
张邦昌却成竹在胸,道:“我若被攻,陶逊必救!王虎野心甚大,吞我后必攻陶逊,两方唇亡齿寒,陶逊自知其理,此一也。再者,王虎势大,陶逊独战不过,为保周全,故行缓兵之计。王虎因我势起,亦不得不与之暂缓战事。故其两方虽和,不过虚势耳。况陶逊世家出身,官拜青州别驾从事,安会与贼为伍?有此三要,陶逊必会与我合力破贼!”
众人信服。
张邦昌遂令众将整军备战,以防王虎来犯。并差人送礼于陶逊,以结其心。
不多日,张邦昌正于帐中处理军务之时,忽有斥候匆忙来报。
问及细情,方知是王虎率三万大军倾巢而出,来犯平城之事。
张邦昌听罢大惊,忙召众将商议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