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一丘之貉
转眼间,朱德约当伪皇帝已经一个月。
这一个月,朱德约简直是度日如年。
一方面要安抚魏忠贤等人,防止魏党狗急跳墙。
另一方面还要悄悄培植自己的亲信队伍。
原本朱德约以为按照后世论坛大佬们分析的那样,留下魏忠贤,至少魏忠贤在,可以用魏忠贤去制衡东林党人。
但,想法不错,可惜没可操作性。
在张皇后,周王妃一个月的恶补之下,朱德约马马虎虎的算是明白了朝廷目前的处境,知道了朝廷内外有哪些大佬。
尤其对魏党有一个立体饱满的认知。
如今,魏忠贤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并且提督东厂。
其亲信田尔耕是锦衣卫提督,崔呈秀为兵部尚书。
一句话,朝廷内外,遍布魏党之人。
在这样的一党遮天的朝廷中,什么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楚党,浙党加在一起都不是其对手。
哪怕有人在梦中说魏忠贤一句坏话,第二天东厂番子或者锦衣卫力士就会上门拿人。
国法?
国法在厂卫眼中,屁都不是。
尤其是东厂,直接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没有谁可以限制、制裁东厂。
除非,皇帝脑子出问题了,自动裁撤掉厂卫。
但是,很显然,朱家人的脑子都好使,哪怕木匠皇帝不想理朝政,但也紧紧抓住厂卫在手。
现在事实摆在朱德约面前。
利用魏忠贤去制衡朝廷中的其他党派?
呵呵……
当知道了魏忠贤所做的一切恶事之后,朱德约觉得魏忠贤这种人就不该留在这世上。
这种头顶生疮,脚底流脓,恶贯满盈之人,就该下试吧层地狱。
但是为毛朱由校传位给朱由检时要说魏忠贤“恪尽忠贞,可计大事”?
其实,在朱由校眼中,魏忠贤是忠心的,永不会叛逆。
但却不知道,魏忠贤把持皇宫内外,早已把朱由校架空了。
甚至几个儿子女儿都被魏忠贤害死了还不自知。
到最后,甚至把命也丢掉了。
你说,朱德约不杀魏忠贤,可能吗?
谁会留一条随时会咬主人的狗一条命。
但是在没人能取代魏忠贤,掌控厂卫,为朱德约赚取足够的财物之前,朱德约还是尽量掩饰自己的杀心。
一旦除掉魏忠贤之后,出现权力真空,事情只会变得更加糟糕。
当朱德约搞懂这些后,心那是哇…凉、哇…凉的。
朱德约虽然对明末历史的了解均来自影视剧,小说和论坛,但不妨碍他提拔一些,保护一些对大明真正中心之人。
在随后的又一两个月里。
先后提拔孙承宗,徐光启,卢象声,孙传庭,左良玉,秦良玉,曹文诏……等等一批将相之才。
反正,只要朱德约有印象的,自认为后世口碑不错的人,全部提拔重用。
并且还给这些人奏章直接发送皇帝手中的特权。
对于,袁崇焕这个历史名人,朱德约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犹豫不决。
后世有人说袁崇焕好大喜功,不切实际,最终造成皇太极兵围北京。
并且说袁崇焕没有容人之量,政见不合就妄杀毛文龙。
为皇太极去掉了后顾之忧。
从这点来说,袁崇焕死不足惜。
作为辽东经略自然希望手下之人能如臂指使。
而毛文龙桀骜不驯,对袁崇焕毫无尊敬之心,是故,袁崇焕心中的魔鬼战胜了理智。
这是袁崇焕抹不掉的污点。
但更多的人认为袁崇焕功大于过。
尤其是祖师爷评价袁崇焕为“明末爱国将领”。
这基本上算是盖棺定论了。
并且,朝中大臣们,皆一致推荐袁崇焕。
犹豫了很久之后,对于辽东的人选,最终朱德约还是选择了袁崇焕。
和历史上一样,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并命其年后回京述职。
同时,让远在皮岛的毛文龙开年后和袁崇焕一起进京觐见。
朱德约唯一记得的就是袁崇焕杀掉了毛文龙后,辽东局势急转直下。
至于其他的事嘛,对不起,啥都不知道。
但这不妨碍朱德约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魏忠贤这个毒瘤是必须除掉的,但也不能让东林党人做大。
这个任务对朱德约来说太难了。
首先是除掉魏忠贤,这个其实很简单。
只需要一纸命令,就可以去掉魏忠贤的职位。
但是,魏忠贤在朝廷内外安插的那些人,却不是那么容易清除干净的。
今天,是冬月初一。
朱德约和往常一样在奉天殿里朝会。
原来的历史上这一天,魏忠贤再次被贬往中都凤阳守陵墓。
但在这个时空中,魏忠贤还当着司礼监秉笔太监并提督东厂。
不过,这天终于和往常不一样了。
当朱德约刚坐上龙椅,王承恩开始主持朝会后,大殿里的气氛隐隐飘荡着一股紧张气息。
魏忠贤当先走出来,大声禀告道:“臣有一疏,请皇上准许。”
嗯,朱德约心中一紧,这个老阴比今天要干啥?
大家相安无事难道不好吗?
王承恩见朱德约发愣,立即轻咳一下,并高声道:“请呈上来。”
一名太监将魏忠贤手中的奏疏送到王承恩手中,王承恩再转交给朱德约。
打开奏疏一看,朱德约有点傻眼。
满满的一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
我他么的怎么看?
没想到,朱德约一个堂堂大学生,文职军人,居然不会断句。
这要是让这些古人人知道了,会怎么看?
堂堂天子,居然是个文盲。
嗯,据说天启皇帝朱由校就是因为不识字,所以才重用魏忠贤的。
朱德约看着奏疏,一脸懵逼。
上面的字,大多数都认识,但是整篇连在一起后,就不知道在说啥玩意儿了。
嗯,朱德约眼珠子一转,看了眼身边的王承恩。
“承恩,你当着满朝文武大臣们面,将魏公的奏疏大声的读一遍。”
朱德约将手中的奏疏递给王承恩,然后示意王承恩赶快读。
“咳,皇上,还是让臣亲自来读我的奏疏吧。”
魏忠贤一听让王承恩当庭宣读,立即有点急躁。
于是,立即再次站出来,并提出由他自己亲自宣读奏疏。
得到朱德约允许后,魏忠贤手捧自己的奏疏,大声的读出来。
“久报建祠之愧疏,臣魏忠贤启奏陛下,臣本市井之人,幸遇先帝之恩,于九州之地兴建生词。
建祠,所费米粮钱财颇多,实为不妥。
且,陕西大旱,千里赤土,无一颗粮食种下。
由,辽东将士,忍饥挨饿,抗御满人。
殊为不易……
故,请皇上停止为臣建立生祠。
臣不吝感谢!”
哟呵,今天外面刮的什么风。
魏忠贤居然亲自上了一道疏《久报建祠之愧疏》,请求朱德约停止为他建生词。
当魏忠贤读完自己的奏疏后,满朝文武禁不住开始嗡嗡说话。
朱德约心中一动,很想立即答应。
但是,这几个月的学习恶补不是白费的。
于是答道:“已经建好的,或者正在建设的继续,但还没开建的就停止吧。剩下的钱粮输可以送给辽东将士。”
“谢皇上恩典!”魏忠贤对朱德约躬身行礼。
“不,臣发对!”
一个中气十足,声音略显苍老的声音大声喊道。
“魏公生词不应该全部停掉,至少应保证一县三个最好。”
崔呈秀老头硬着头皮站出班列,大声的说道。
呵呵,朱德约心中连连冷笑。
果然是一丘之貉,不可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