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齐知县最终的决定
齐知县就在和两个文士商量着办法,也让人交代了,这几天县衙暂时不对外受理诉讼,有要告状的把状子先交上来,之后再安排时间审理,另外一些不要紧的公务,也让陈至惟这位县丞大人先处理。
陈至惟也不会问太多,表示会办好事情,都听知县大人的,请知县大人放心,至于秋税的事,就先装作不知情了,毕竟齐知县没说起,陈至惟又和陈老爷是不一般的关系,是不好先主动开口的,虽然这事陈至惟不可能还不知道,齐知县心里也是清楚的。
商量了两天,到了九月初五早上,齐知县又叫了两个文士到书房里,关上房门三个人私下讨论着,这个情况自会有人向陈至惟禀报的,陈至惟觉得已经过了两天了,齐知县肯定会想出什么来,所以让人注意盯着,一会有人从房间里出来,去做了什么都要盯紧了,然后暗中阻止齐知县往外送什么消息,至于命令县衙里的人做什么,就不着急,毕竟县衙的人都愿意听陈至惟的。
齐知县三人在书房里又商量了一会儿,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可以两全其美的办法,毕竟官府是管着百姓的,做事一向是高高在上,压制着百姓让百姓们只能乖乖服从,不会敢站出来和官府作对的。
如果不是到了很艰难的境地,大多数百姓也是只会自己咬牙坚持,忍着想办法应付过去,再想办法把日子过下去的。
这次是陈老爷他们先跳了出来,其实是有些没道理,毕竟齐知县一向和陈老爷他们交好,虽然之前有陈老爷他们帮忙出了一些税钱,可是这次秋税才刚要开始,怎么说也应该先等官府征收之后,看能征收到多少税钱,再担忧齐知县还会找他们出钱才对。
还有那个册子,不知道是谁提出的想法,有那个册子在,看起来是很让人触目惊心的,对本县许多百姓的情况都写上了,让人一看就知道百姓们交不了多少税钱,所以到时候齐知县肯定要打陈老爷他们的主意。
本来这事应该由齐知县主导,是否要再找陈老爷他们帮忙,也是要过一些时间,然后算一下差额,再私下找陈老爷他们商量,也不会强硬要求陈老爷他们的。
再者说陈老爷他们大多是商人,商人不是该重利,让自己不用出钱就行了,到时候一起联合不帮忙出钱,和齐知县表明态度不就好了,然后再看事情如何发展和处理,怎么还为百姓们考虑起来了,直接把话都喊了出来,这样县里的百姓都会站在陈老爷他们一边的,可是让齐知县有许多事都做不了。
这些是齐知县这两天想到的,那天陈老爷突然找上门来,齐知县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这两天在商量着办法,也慢慢觉得有些不对劲,也想清楚了眼下的局势,是对齐知县和官府很不利的。
百姓们在官府面前属于弱者,那是害怕官府,习惯服从官府的威严,可是那是平时正常的情况下,现在秋税的事已经来了,多少人日子会过不下去,就会自然地站在一起,对于一线希望都是想尽量握住,再加上前面有陈老爷这些人出头了,百姓们就更加觉得有盼头,一心在等着齐知县想出办法,为本县民众解决问题。
齐知县之前只能说一些场面话,不敢直接拒绝陈老爷,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没拒绝就是错误的,应该强硬一点,表明朝廷的政令是必须执行的,然后直接宣布秋税开始征收了,让所有人都必须配合交上税钱,否则就要论罪处置。
这样的话百姓们才会害怕官府的治罪,一开始也不敢有什么心思,特别是陈老爷的面子也不管用了,大家就更加害怕官府了。
现在想起已经晚了,事情已经发生了,齐知县错失了最好的时机,导致自己变成了被动一方,这个时候再强硬,只会激起百姓们的不满和反抗心理,尤其是陈老爷他们,带头不交税钱,再煽动号召一番,那县衙的人根本无法对付这么多人的,连一点点税钱都征收不到的。
这个情况是很可能出现的,毕竟过了两天,事情早就传开了,平时各个乡村的百姓也是大部分会互帮互助的,如果县衙的吏员和衙役去乡村里抓人,那其他人会帮着对抗的,人抓不到不说,可能还会让县衙的人受伤之类的,会让官府威严受损,降低官府的威信力。
这些齐知县都想到了,所以才一直在商量有什么办法,可是这两天商量下来,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时间也不能再拖下去了,本来秋税的征收就有不少问题,再继续拖下去,就更加无法完成了。
所以齐知县决定要应对眼下的局面了,一来是写信向上面的大人和上官求助,说明临商县的情况,看能给予什么便利,或者派人前来帮忙征收,不然齐知县是压不住陈老爷他们的,承认这点虽然会让人觉得齐知县无能,不过也好过事情办不成,到时候被上官和朝廷问罪。
另外就是要派人开始去各个乡村征收,带上县衙的文书,表示秋税征收是不能减免的,也无法延缓,先从人少的地方开始,再拉拢乡村里的富户帮忙,只要不是全村全乡的人都不配合,那就还能征收得到一些税钱,之后交不上的再看如何处理。
而陈老爷他们这边,一边先拖延着,一边想办法让他们不再联合,可以私下找一些人过来,先好好说明官府的难处,保证不会让他们帮忙出税钱,然后再用官府的名义强硬表示,如果不配合秋税征收,那官府是有权拿人治罪,甚至抄家判刑的,让这些人自己好好想想。
这也是目前能做的事了,实在不行就真的先拿几个小商人,让陈老爷他们看看齐知县的决心,再以此慢慢和陈老爷他们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