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虽然万般不愿,但最终还是死了,天启随即下令削其爵,从此再也没有福王这个藩号了。
至于他的妻妾和子嗣,都贬为庶民。
不过,好歹也是皇亲国戚,天启还是规定户部每年给他们拨银两千两供他们生存。
其实两千两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一笔财富了,但是对于豪奢惯了的福王家眷,自然是九牛一毛都不到。
所以得到这个消息后,朱由崧哭得比谁都伤心,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想到连福王的爵位都没了,现在每年才两千两花销,而且还要养活一大家子,这可怎么活呀。
想到此,身上的肥肉就哗哗的掉。
天启可没心思再去关注这一家子,让他们享受这么多年也够了。
他察看了魏忠贤递交上来的抄家账目,除了下拨的一部分,其余的全部进了国库,国库瞬间充实了起来。
不过天启清楚,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因为接下来天灾人祸会越来越多,财政收入会逐年下降,所以需要花钱的地方有很多。
比如,光是辽饷,每年都要花费六百万两以上,算上全国其他各地军费,按千万两计算。
仅仅每年的军费耗资,就几乎将财政收入给消耗殆尽了,再要是出现一点其他变故,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正因如此,搞不到钱的崇祯,在辽饷之后,又先后加征了剿饷和练饷。
天启是不准备走这条路的,因为这和自掘坟墓没多大区别,光是一个辽饷,就让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若是再加两座大山压上去,不是将百姓往绝路上逼吗?
为什么流寇越剿越多?永远也剿不完?不就是没有活路的百姓越来越多,只能起来造反吗?
所以,现在国库有钱了,天启不但不准备加征赋税,还要颁布一些利民政策。
如辽饷,现在是每亩加征九厘,他准备降到六厘。
他倒是想直接免掉,但辽饷每年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六百万两左右,以前就是靠这个供养辽军的。
如果一下子免除,这六百万两的空缺可不是个小数目,这样的大手大脚,福王的金山银山也霍霍不了几年。
而且,这就像做买卖一样,直接把价格打到底,如果以后原材料、运输成本上升了,再想涨点价,那是千难万难,肯定会被喷死。
所以,凡事不能意气用事,要给自己留点后路。
若以后的经济形势再好转一些,可以再一点点的降下去,直到免除,百姓才会一直记得你的好,更加的感恩戴德。
除了减税,天启又下旨将受灾最严重的陕西免征赋税三年,让陕西百姓能够缓口气,休养生息。
其实,这也是对付流寇的一种非常有效方式,可以说是釜底抽薪,因为只要百姓还有活路,愿意跟着造反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一旦没有大量流民补充,流寇自然就会越剿越少,直到被彻底消灭。
天启的旨意刚颁布下去,曹文诏的战功核查结果便出来了,没有虚报。
天启大为欣喜,立即下旨升他为参将。
这次晋升,倒不全是因为剿流寇的战功,之前他在关外与建虏作战时也立有功劳,只是还不满足晋升为参将的条件。
现在升为参将,算是积功升迁的结果,顺理成章。
在圣旨中,天启令其继续剿寇的同时,扩充兵马。
可是,天启还没有高兴两天,便有几个不好的消息从陕西先后传来。
原来,自今年以来,延绥镇和延安府又陆陆续续的爆发了大小几十股农民暴乱,由于当地官府害怕担责,所以将事情压了下来。
眼看着暴乱愈演愈烈,镇压不住,也隐瞒不下去,这才选择上报。
看到奏疏中王嘉胤、高迎祥、王自用几个熟悉的名字,天启顿时怒不可遏,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如果暴乱一开始就呈报上来,自己哪怕是从关外调集精兵,也要将其迅速扑灭。
因为这几人虽然在正史中都没有活到最后,成为李自成和张忠献那样的草头王,但却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他们的影响力比王二要大得多,让更多的普通百姓看到暴力反抗朝廷的可能。
也是自此,农民暴乱愈演愈烈。
天启一怒之下,立即下令将隐瞒不报的,上到知府,下到知县,全部治罪,一律严惩。
随即,天启就下令守山海关的满桂也入关进剿。
当满桂领到圣旨时,有些不太乐意,觉得让自己一个堂堂总兵去剿一群根本不懂军略的农民,实在有些大材小用。
虽然心里有些牢骚,但满桂也不敢抗旨不遵,立即率部入关。
而这段时日,天启颁布的旨意不少,但从全国各地的奏疏也是纷至沓来,远超以往。
无他,各地都知道皇帝抄了福王府,国库一下子充盈了起来,都盯着朝廷的钱粮呢。
有要军饷的、有请求拨款救济的、也有要修堤坝、沟渠的,总之,理由很充分,所以天启也不能无视。
军饷的问题确实很严重,除了辽饷,其他很多地方都有拖欠,甚至为此还闹过几次兵变。
没办法,辽饷虽然占着最大头,但还要靠着他们抵抗建虏,朝廷也不敢欠。
其他边军,早已糜烂不堪,朝廷也不需太过依仗他们,所以就能欠则欠,长的甚至欠饷达一年之久。
再加上很多将官喝兵血,把麾下士兵当私人奴隶,很多士兵过得如同乞丐,不出事才怪。
天启自然也想重整九边,但是九边废驰日久,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改观的。
而且九边防线漫长,要想重新打造,六千万两全部投入进去都不一定够,这还是在将官不贪墨的前提下。
所以,要想打造如关宁锦防线一样去打造九边防线去抵御建虏,根本不可能,但是加强九边之军的操练是有必要的。
而这,就需要拨款,补欠军饷,保证士兵能够吃饱穿暖这些基本条件。
如今的天启,不像之前,也不像祖上的万历、嘉靖、正德他们那样拿着国家的钱供自己享受。
现在他只想兢兢业业的匡扶大明,不让大明在自己手上灭亡,所以他对钱财看得不是很重,也愿意花钱。
可看着到处都要用钱,顿时觉得六千万两好像也用不了多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