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崇祯皇帝开始

第四十一章 抄家进行时【求收藏、推荐票】

  几位阁臣并不知道,在回答最开始的问题之后,他们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

  朱由检给他们做了一个评价,黄立极爱虚名,施凤来老滑头,张瑞图混日子,唯有李国木普,还算得上是有所作为的。

  前面三个阁臣在内阁都待不久了,他们都不是朱由检心中执掌内阁的人选,现在只不过是过渡时期,维持暂时的平稳。

  朱由检接下来要进行逐步的改革,需要的是一批锐意进取,不怕得罪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官员。

  而不是这几个没有雄心壮志的老头子。

  等到有合适的人选,朱由检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些老头子撤换掉。

  朱由检心里很清楚,大明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土地兼并严重,绝大多数土地在士绅阶级手里,这些土地基本收不到税。

  要跟这帮人做对抗,就得培养新的社会阶级。

  朝廷优待读书人,只要有功名都可以有一定的免赋。

  自耕农不堪受迫,纷纷将土地投献到这些士绅的名下,以此来逃税避税。

  尤其是加派辽饷以来,上上下下的盘剥,导致大量的农民破产。

  有些农民宁愿土地荒芜,也不愿意回去种地。

  因为种出来的根本不够交税。

  上面收一钱银子,到农民手里可能要交的就是一两。

  也就不难怪,后来的李自成凭借一个“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就能拉起几十万人的队伍。

  好在现在是天启七年,局势还没有糜烂到那个程度,还有时间给朱由检去进行改革。

  朱由检要做整个地主阶级的掘墓人,改变这种局面。

  这几乎等于是要和整个文官集体做对抗,所以朱由检手里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才能够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当然也包括皇室宗藩这个最大的地主。

  朱由检粗略计算过,皇庄和各地宗藩的土地加起来,起码超过一千五百万亩。

  这些土地的产出都是不交税的。

  举个例子,朱由检他爷爷万历皇帝安排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时,分了4万顷,也就是400万亩的土地。

  这些土地都是从农民手里通过各种手段剥夺过来的,光河南一地还不够,又从山东、湖广那里补了一部分过来。

  如此以来,又极大的加重了社会矛盾,成为诱发农民起义的又一根重要导火索。

  除了大量的土地以外,宗室每个月都可以领一笔钱粮,这方面的支出又是一个无底的黑洞。

  太祖有规定,宗藩世世代代守禄,不授任职事。

  这就是光吃饭,不干活。

  太祖早年经历不好,经常吃不饱饭,为了照顾子孙后代,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也无可厚非。

  但太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宗室人口的增长速度。

  比如太祖的孙子,晋王一系的庆成王朱济炫,有一百个儿子。

  举行家族聚会的时候,不仅朱济炫认不清这些儿子,连他们兄弟之间互相不认识的,也比比皆是。

  除了庶长子承袭郡王,朱济炫其余九十九个儿子全部封为镇国将军。

  太祖有规定,最低级的奉国中尉每年给禄米200石,最高级的亲王每年禄10000石。

  光这朱济炫这一家子的禄米每年就要十万一千石,还不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

  两百多年下来,宗藩的人数估计有十几万人。

  综合起来,这就是一笔超级庞大的支出,成为拖垮大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里请太祖他老人家给离谱开一下门。

  太祖的本意虽然是好,但一些地位较低的底层宗室,饿死的不知道有多少。

  穷一点的连进京承袭爵位的路费都没有。

  所以朱由检知道,想要振兴大明,宗藩制度必须要改革。

  以后的宗室只给虚衔,可没有封地了。

  而且必须放开宗室的钳制,允许他们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朱由检现在需要先解决朝廷文官的问题。

  策略是拉一批打一批,把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全部赶出朝堂,让那些干实事的官员调上来。

  ……

  阉党的大臣们发现,自家府邸的门口多了两个东厂的番役,一切人不许进出,这让想打听消息的大臣急坏了。

  正门走不了,还有后门。

  他们很快发现,后门也有东厂的番役。

  但这难不倒有心人,架了个梯子,从墙上翻出去了。

  只不过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再也没有回来。

  这些人都住进了东厂的诏狱。

  东厂衙门内,曹化淳正在翻阅人事档案,不时有番役进来汇报消息,“督主,又抓到了一个。”

  这些番役为了得到新督主曹化淳的赏识,个个拿出了浑身解数,全部都干劲十足。

  当然也跟白天被杀掉的人有关,谁也不想出了纰漏,成为曹化淳立威的对象。

  朱由检命令看住这些阉党的大臣,不允许他们互相串供和走漏消息。

  曹化淳心细,知道光堵门是堵不住的,顺便把胡同也给堵上了。

  只要有人出来,一逮一个准。

  这也多亏了阉党的大臣个个都身家丰厚,住的地方都挨着长安街,几乎连成一片。

  节省了东厂的很多人力。

  今天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几乎是倾巢而出,纷纷赶往指定的府邸进行抄家。

  这些都是被王体乾在宫内抓捕的太监,在京师城内置办的宅院,里面有这些太监积蓄了半生的财产。

  朱由检之所以要命令戒严,这么迅速地安排曹化淳和赵守中派人去抄家,就是因为担心走漏了消息,让这些犯官的下属转移了财产。

  这些太监个个都身家惊人,但最丰厚的要属魏忠贤的府邸。

  在魏府中负责抄家的赵守中,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财货。

  仅仅是第一个储存的仓库,就已经查抄出了黄金八万两,白银八十六万两,还有大量的珠宝、古董、字画。

  掌房先生正在噼里啪啦地拨弄算盘,估算这些物品的价值。

  据魏府的管家交代,像这样的仓库一共有十个。

  财帛动人心。

  来到魏府的锦衣卫,个个眼珠子都发红了。

  按以往抄家的潜规则,每个人都是可以分一杯羹的。

  但赵守中显然要比这些手下要冷静得多,来之前陛下有过命令,一个铜板都不能少。

  “九千岁”这么大的官说倒就倒了,赵守中并不认为自己的脑袋比“九千岁”的还要硬,贪墨的心思现在是不敢有的。

  赵守中琢磨着,不到半个月时间自己已经连升两级,按照陛下这样的态度,估计是想让自己来执掌锦衣卫。

  想到这里,赵守中内心一片火热。

  有了官位,还怕什么没有钱财。

  一边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贪墨这些银子,另一边是听命令行事等着升官发财。

  赵守中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选择。

  所以赵守中下了死命令,负责清点仓库的人,出来的时候都要被搜查有没有中饱私囊。

  如果身上偷偷携带了金银珠宝等财货,赵守中直接下令杀头。

  清点完第一个仓库,魏府的庭院中已经躺了八具尸体。

  第二个仓库清点完,又多了两具。

  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能够瞒天过海。

  但是赵守中要求清查者出来时,必须脱掉全部外衫站在原地跳几下,哪怕这银子夹放在谷道里,也藏不住。

  在看到偷偷伸手的人都被杀头之后,余下的人就老实多了,谁也不愿意做这种“有命拿没命花”的事情。

  所有查获的金银财宝在被登记成册之后,被装好封箱。

  但是查抄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意外。

  仓库藏的不一定都是银子,还有军械。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