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黑袍妖僧
在夏元吉辞官以后,朱允炆也是当即就发出了旨意:三日后公开选拔大将军,各大臣均可举荐合适人选!
朱允炆旨意一出,再次炸开了锅!
“黄大人,陛下这是何意?”最为着急的,莫过于李景隆了。
这不,朱允炆刚发布旨意,李景隆就来找黄子橙了。
“老夫也不知陛下何意!”说真的,黄子橙才是最懵逼的一个存在。
因为,朱允炆所做的举动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过他也是给了李景隆一个定心丸,他对李景隆保证道:“国公尽管放心,届时我会同齐大人与方大人共同举荐国公的!”
也正是听了黄子橙此言,李景隆才稍微放下心来。
可他们不知道是,朱允炆此举,只不过是在拖延时间罢了。
“三天,翟能应该快马加鞭赶到了吧?”朱允炆看着远方想到。
毕竟,他此时的心头大患还是朱棣,朱棣不死他寝食难安!
与此同时,朱棣也是收到了徐增寿传递的消息。
“建文欲以李景隆替耿炳文,你怎么看?”朱棣坐在营帐之中,看着手中的来信,瞧不出有什么神情。
“阵前换将,建文此举无异于自掘坟墓!而且还是一个从未带过兵的李景隆!”张玉闻言,当即便回答道。
“哈哈……居然让这人会像赵括那样失败!真是天助我也!”朱棣闻言,也是大笑不止。
在商讨了一番后,一黑衣和尚走进了营帐,朱棣眼中也是闪过一丝精光。
见和尚到来,朱棣连忙起身把信递了过去,“少师怎么看?”
和尚接过信后,只是问了一句:“此信可真?”
和尚也不是别人,正是被称为黑袍妖僧的姚广孝。
说起此人,朱允炆对他的杀意可不比朱棣少多少。
要知道,朱棣之所以会掀起靖难之役,跟此人可是有着莫大的关系!
姚广孝年轻时便出家为僧,法名叫做道衍,精通的方面颇多,以佛学,儒学,道学医术,谋略最为精通。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十分伤心,在马皇后的丧仪上也是颇为用心和隆重,明太祖朱元璋便挑选多位高僧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其中姚广孝就是这时结识的朱棣,可当时朱棣可没看上这个和尚。
但姚广孝却凑到他耳边告诉朱棣:“王爷如果用我,将来必定送给你一顶黄帽子。”
此后,姚广孝便待在朱棣身边,与他来往密切,以至于朱棣许多事迹里都有着他的身影。
朱允炆削藩之时,朱棣其实还犹豫不决,也正是在也正是在姚广孝的不断劝说下,他才下定决心起兵造反,这才有了靖难之役。
燕王朱棣起兵之后,遇到了很大难题,向南打济南一直攻不下,姚广孝在此时又出奇策,建议朱棣绕过朝廷大军设置的层层封锁线,实行大迂回大包围策略直下南京。
要知道此战略历史上只运用过三次,一次是解放战争,一次是蒙元灭南宋,再一次就是朱棣千里奔袭,直捣黄龙,占领南京。
而朱棣的靖难之役之所以能成功,其中有一半的功劳是姚广孝的,一来鼓动造反,二来出谋划策。
所以说姚广孝是朱允炆最想弄死的人,其实也不为过。
“南京那边核实过了,建文却有换将之意,相信不久耿炳文也会收到这个消息!”朱棣如实说道。
而姚广孝闻言,立马反驳道:“王爷莫要大意,兴许是疑兵之计!”
“少师何出此言?”朱棣不明所以。
“贫僧近日夜观天象,发觉南方紫星闪烁异常,恐有异端!”姚广孝也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建文?”朱棣一听,也是当即沉下了脸。
因为朱棣记得很清楚,当时姚广孝找到他的时候曾说过,他有天命!
那是朱标还在世,他自然也是没有全信,但最后姚广孝却说:“朱标是短命之相!”
最后,果不其然,朱标病故。
就在他以为机会到了的时候,朱元璋却立朱允炆为皇长孙,姚广孝也是说时机未到。
直到建文削藩之时,姚广孝说的一番话,才是真的打动了他。
“贫僧欢天象,南方紫星黯淡,王爷的时机到了!”这是姚广孝的原话。
可此时,姚广孝却说南方紫星闪烁异常?
“是喜还是忧?”朱棣沉着脸问道。
“喜忧参半,王爷还需谨慎行事!”姚广孝说道。
其实,他并没有说实话。
实话是:“南方紫气汇聚,紫星也有壮大之像!”
这对此时的朱棣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也是姚广孝遇到的第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但他不敢说出口。
听完此话的朱棣,脸色也是越发黯淡,在沉默了许久后,才缓缓开口问道:“大事可成?”
这是问姚广孝的,而姚广孝也没有迟疑当即便答道:“大事可成!”
“行,有少师这番话就够了!”朱棣突然大笑道。
就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姚广孝见状,眼神闪烁,最终还是选择没有开口……
“王铖,随朕去趟诏狱!”忙完事情后,朱允炆便喊着王铖要去诏狱,因为他要去见一见那个人。
如果那个人真如朱允炆想的那般,那件事情做起来,可就事半功倍了。
“老实交代,你还有没有什么瞒着朕的事情?”路上无聊的朱允炆,开始跟王铖聊起天来。
当然,更多的还是套话。
毕竟,王铖这个老太监可是朱元璋特意安排在自己身边,包括那个神秘的力量都交给了王铖,如果要说没有什么后手,朱允炆是不相信的。
“陛下,您就算借老奴一千个胆子,老奴也不敢欺瞒陛下啊!”王铖胆怯的回答着。
“真没劲!”听到王铖的回答后,虽然朱允炆知道会是这个答案,但还是很不开心。
当来到诏狱前的的时候,朱允炆在远处停了下来,他开始远远的打量起诏狱来。
“都说一入诏狱、九死一生,不知道她能不能挺得过来啊!”朱允炆望着诏狱喃喃自语,心里也是有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