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啧…”
四月的底某一日,朱慈烺看着手里传回来的这份战报,满脸可惜的说道:
“朕的西北王,恐怕要不行了。”
几天的功夫,大顺就又吃了一次大败仗。
清军好像发疯了一样,在多铎和阿济格的率领下,死死咬住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主力不放。
原本应该是五天的路程,多铎居然带着骑兵三天就赶到了。
也就是说,从西安一路逃到武昌的十几万大顺军,实际上只在武昌休息了两天就又被清军追上了。
在这两天之中,大顺军甚至还和几十万的左部在武昌城外进行了一次决战,虽然取胜了,但并没有什么卵用。
李自成跑了一个多月,多铎和阿济格追了一个多月,真是围追堵截,合围的清军越来越多,根本连喘口气的功夫也没给。
李自成想着多铎只有骑兵孤身前来,决心打一场反击战,于是组织大顺众将领设下埋伏。
不出意外,大顺军又败了。
其实本来大顺军就要赢了,但天公不作美,每一次都要在大顺眼看着打赢的时候给清军刷出一波援军。
那些不久前降清被击溃的左部,在左梦庚的带领下又杀了回来。
好汉架不住人多,虽然大顺军身经百战,但左部毕竟人多,还是腹背受敌的局面。
李自成知道不能鏖战,只能下令分批突围。
这一战过后,李自成身边的兵力更加分散,连十几万人也没有了,估计只剩下两万左右的老营。
接受册封以后,虽说湖广的明军对大顺军余部起到了一定的策应效果,但成效甚微。
湖广本地的明军,就连朱慈烺自己都联系不上,南京方面的命令到底听不听,这也还是两说。
退一步说,就算湖广本地残存的明军不接这份圣旨,现在朱慈烺也没什么办法。
没啥招,谁叫现在刀把子不硬呢?
现在朱慈烺不比李自成省心到哪去,自从当了这个皇帝,每天接到的消息不是这降清了,就是那被攻陷了。
要不然,就是手下的文臣武将在一个个窝里斗狠,对外屁事不顶。
想要真正控制外地,还是先把南京这一亩三分地控制好了再说吧!
放下这份塘报,朱慈烺满脸忧虑,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李自成正在败亡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旦李自成玩完,鞑清的几路大军可就全冲着自己来了。
......
南京武备库大开,但是黄得功很快发现,这些玩意儿都是一百多年前的旧货,大部分都不能用了。
锈迹斑斑的盔甲和刀枪,发潮的火药和炮弹,这就是守卫南京这些明军的全部家当。
但好消息是,有钱了。
怎么说呢?
都察院左都御史左懋第的第一个建议很靠谱,深得江南富家子弟们的喜爱。
这群人根本不差钱,差的是花钱的方法。
这不,花钱买个国子监的监生名头,天子门生啊,谁不愿意头上顶个这?
谁也不会拒绝多一个“读书人”的身份,毕竟读书人至少在现在,都还是特别吃香的。
听说在北京那边,也是相当的不错。
监生只是一个可以直接考科举的国学生身份,既不是功名也不是官位,种名头往外放,朱慈烺根本不用担心任何东西,完全就是一张张空头支票。
初定的一个监生名头,是五千两白银。
五千两啊,什么概念?
普通百姓十两银子一年都花不完,买一个监生就需要五千两,这些银子给任何百姓,全家人几辈子都够用了。
本来朱慈烺还担心是不是定高了,后来发现,自己这个担心完全就是多余,江南这个地方,人傻钱多的太多了。
每个大户家庭,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都想把自家那几个不争气的纨绔子弟,搞一个“国子监生”的名头顶着。
别的不说,好歹也算是个读书人了,这不比没有强?
以后一见面,别人家的儿子都是国子监生,就自己家儿子不是,这不丢人吗?
一个儿子五千两,全整上也就几万两,对江南的大户财阀来说,这还算个钱儿?
所以,整一个吧!
他们整的开心,朱慈烺这边收账收得也开心。
那这时候有人会问了,满大街的国子监生,这还能值钱了吗?
国子监,好歹是有明一代国立的最高学府,其监生本来更是集天下之英才,才能被赋予天子门生的赞誉。
朱慈烺报以冷笑。
值钱?
国子监的监生早就不值钱了,以前不多的原因,是因为被东林党给垄断了。
早在崇祯年间,国子监的监生在诸多寒门士子中就已经是东林党众的代名词。
非东林党亲近者,想进入国子监难如登天。
监生,在寒门士子眼中是实实在在的贬义词,无论朱慈烺开纳监与否,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与其继续让东林党垄断着,倒不如自己给他放开了,给钱就让进,反正也不指望国子监能有什么作用。
大明都快完蛋了,还在乎这个?
现在,搞钱才是第一要务!
对于这一点,朱慈烺的目标很清晰。
现在有钱了,第一步要干什么,肯定是把效忠自己的军队盔甲装备弄上去啊!
肯定是散点财,先把军队的军饷发了啊!
收拾人心这种策略,放到哪个朝代都不过时,给钱给粮是最简单的方式。
赵之龙能给你们的,朕都能给你们,他不能给你们的,朕也能给你们。
朕就不信,你们拿着朕的银子,吃着朕给你们发的粮食,你们还会不听朕的话?
于是,这天,朱慈烺从鸡鸣寺出来,在梅春等亲军卫兵士的护卫下,来到了南京城防军的军营。
在朱慈烺来到之前,黄得功已经率领部下提前把控好了场地。
黄得功是很不相信赵之龙的,城防军毕竟名义上还听他的调遣,不得不未雨绸缪,以防兵变。
倒是赵之龙,最近忙着和东林党掐架,根本没心思玩什么权倾朝野,他也没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远大理想。
前段时间,赵之龙拷掠抓到手的二百余名复社子弟,捞了不少银子,反正是肥了一波。
他很满意,也很闹心。
满意是指对皇帝提出的这个法子很满意,因为银子是实在的,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一筐筐往自己家装,谁不赏心悦目?
闹心是对东林党这帮伪君子的,因为前左都御史被放出来督管南京城防,美其名曰降职戴罪立功。
从都察院左都御史变成了巡城御史,按说这肯定是降级了,而且还不只是降了一点儿。
但是赵之龙发现,李沾降职以后,不幸地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愈发的威风起来了,整天在跟前没事找事。
因为巡城御史,管的正好就是他手下的城防军。
表面上看,这是东林党的要求,皇帝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各退一步。
要是有识之士,就能察觉出其中的猫腻。
可惜赵之龙除了实实在在到手的利益,就只会看表面,他第一时间就和李沾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将全部错误归咎于东林党的锱铢必较。
在赵之龙看来,这群人实在是心眼太多了,本以为这是给李沾降职了,谁想到吃了不熟悉官制的亏!
要不是有黄得功在城里压着,估计赵之龙会直接掀桌子不玩,带兵去砍了李沾。
而朱慈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