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你挑的么,偶像!
老韩同志这是想遛啊!
可朱由校哪能如了韩爌的愿?
东林党的破事儿,朕都在参与,你韩爌凭什么跑?
“韩爱卿!”
朱由校意味深长道:“朕也觉得这事儿挺腌臜的!要不,你回去告诉一下赵南星,以后每旬的会议就别开了吧?都是朕的臣工,开什么小会?”
呵呵!哈哈!
韩爌苦笑,这都什么事儿!
怎么去一趟淮北回来,东林党已经让皇帝厌恶到要么做出改变,要么解散的地步?
殊不知,不管他韩爌做了什么,还是东林党做了什么,朱由校从做这大明皇帝的那一天起,便已经对东林党人定了性!
要不是这段时间杨涟、左光斗、王纪还有他韩爌的优异表现,只怕是连改变的机会都不会给。
用朱由校的心里话来说,一群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家伙,拿来作甚?
“皇上!”
韩爌良久才答话,“您的意思是要咱们以百姓为主,多做点实事?”
“还是韩爱卿聪明!”
朱由校不吝赞叹,“任何时代,基数最大的就是平头老百姓!只要他们能吃饱,能穿暖,世道就乱不了!今日这李寡妇,你们已经看到了。日子过成这个样子了,还想着要自己的娃娃长大了去打建奴!她没想过叛乱吧?
所以,做官,就必须想到要让绝大部分人日子好过起来。”
日子都过成这样了,李寡妇还想让自己的儿子参军!
哪怕对方说的是报仇,也是参军去沈阳打建奴。
这样的百姓,是怎么被那个邮差挟裹着击破了北直隶的城门的?
原因只有一个,活不下去啊!
如果东林和三党还想继续存在,那就必须以百姓为基础,不然大明都没了,党派要来作甚?
“朕给你们一个目标!”
朱由校继续道:“每年,朕会做一个调查,对官员的调查!主要调查官员在位期间的口碑。这个口碑,不是你们这群所谓的读书人的口碑,而是治下百姓对你们的口碑。
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该处理处理,该淘汰淘汰。
这话,你们可以回去和志同道合的人说,也可以和你们东林所有人说。
具体怎么做,朕不管,朕只看结果。”
“杨涟!”
朱由校说了一大坡,最后才将目光转向了杨涟:“还要朕教你不?”
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杨涟要是再不明白该怎么去做,那就真的可以回家种田了。
他应了一声,和韩爌一起告退。
看着走出去的二人,韩爌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超强,杨涟正直、纯粹。朱由校情不自禁在幻想他们组成的新团体能够在东林党内激起多大的浪花。
.........
走出文华殿的韩杨二人,神色各不相同。
杨涟是一脸思考,明显还在消化着皇帝对自己的提点。
韩熿却是一脸苦涩。
搞毛线啊,老夫虽然是资深东林党里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可要老夫自己动刀子搞改良......这可是个不小的漩涡。
瞪了一眼旁边还一边走路一边思考的后生,韩熿不由得埋怨了起来:“杨涟啊杨涟,你说你这都搞的什么事儿!”
“韩公!”
杨涟闻言,从思绪中走了出来,“怎么能叫我搞的事儿?您难道还没看出来,咱们在不做变革就完了!到时候,你我对得起顾先生?”
顾先生就是顾宪成,东林书院的创始人。
杨涟继续解释,表示自己没有危言耸听,“你看方从哲那群人,现在是什么都听皇帝的,若是他们和皇帝合起来......咱们怎么办?还像以前一样,用言官抨击?
不得行的!如今言官已经没有抨击的资格,必须言而有物。
而且,说实话,我也赞同皇帝对我们的看法!而今的我们,是真的和当初不一样了,经历了胜利,好多同僚已经变了!”
韩熿被杨涟说出来的事实搞得哑口无言,只能气愤道:“那你也不该拉着老夫一起啊!”
“不是我拉你的!”
说起这事儿,杨涟觉得自己更加冤枉,“明明是皇帝叫的你!对了,以后,咱们这群人,你做魁首!别瞪我,这应该是皇帝的意思,我性格不合适!”
得了!
一时间想不通为何皇帝会选择自己的韩熿更加烦躁:“行啊!魁首就魁首,你回去之后梳理一下,咱们的宗旨是什么,做法是什么!明天形成初稿给我研究!”
嘿你这个老匹夫!
杨涟双目一瞪:“凭什么?”
韩熿回瞪了回去:“老夫是魁首!你挑的么,偶像!”
......
翌日,便是冬月初十。
这一日,递到文华殿的奏折没有被优先分类,因为这一天正好到了领导班子成员会召开的时候。
朱由校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一个个朝廷重臣分列左右。
作为京营大都督,孙承宗第一次出现在了文华殿的会议桌上。
各部门的情况正常汇报,基本没啥亮点。
反倒是第一次汇报的孙承宗说了一句:“皇上,五军营这边,臣准备抽调一部分士兵,清理官道积雪,同时随时准备应对白灾!”
“孙师这点提得很好,准!”
朱由校欣慰点头,随即吩咐到:“历年白灾,都会给百姓照成巨大的伤害!户部也要拿个方案出来,予以应对!
并且形成应急机制,争取在白灾来临之前快马加鞭下发到北方各省!同时告诉他们,今年的白灾处置,列入重点考核!谁要是拿百姓的性命当做玩笑,朕就让他看看什么叫玩笑!
杨嗣昌,写会议纪要的时候,把朕刚刚那句话原封不动的写进去!”
“好了!诸位的事情都说完了!”
会议到了孙承宗这里,基本上是各部门的工作都汇报得七七八八了。
朱由校将自己的本子往前翻了两页,正色道:“现在朕说两句!昨日,朕去了一趟城外的村庄,看到了些许事情,感触很深。
所以,朕回来之后翻看了一下咱们大明的户政,也看了看军制。这才发现,咱们大明三百年了,用的还是太祖皇帝那套!
这不行,朕以为得动一动,改一改了。”